好一个对强势文化的呼唤---《遥远的救世主》

在抖音媒体强势的推荐下,我终于阅读完了这一本被称为“神作”的《遥远的救世主》。

作者豆豆是一名有野心的作家,这能从她在书中关于文化、宗教、道德等大段的论述和议论中能清晰地看出。书中的男女主角,都是她精神世界的叙述者。就深度和广度来说,我很难想像,这些见解是来自于一名仅有高中学历的女同志。出于好奇,我特意查询了她的资料。在网上,关于她的资料是很少的,只知道,她原名李雪,生1970年,代表作有3本《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和《天幕红尘》。

一、男主人公---丁元英

在《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中,作者塑造了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沉思考、拥有强烈批判精神甚至有某种自卑情绪的“高人”----丁元英。在我看来,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源于对中国民众如何在市场经济和世界接轨中成为强者。为了寻求这个答案,丁对基督教、佛教和中国传统道教的精神教义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并形成了独立于世、不同众人的宗教精神关。在丁的精神世界里,“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宗教的教义在于引人向善。所以,无论哪种宗教,一味强调世界有神,就已违背了宗教的存在意义。一个悟道的人,是宗教“窄门”中人,他不依赖于宗教神的惩罚和奖赏而能高度自律,是可以游走于各个宗教教义之中的自在人。在书中,基督神父询问丁,“什么是神?”丁回答道:“了妄即真”。在丁的世界里,神不是超自然的存在,神是遵循客观规律,是抛弃虚妄的做法。

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豆豆在讲什么,在探讨宗教的教义么?是,但明显不仅仅如此。

读罢全书,不难明白,她实际是在批判中国人骨子里对救世主的渴求和依赖。豆豆认为,翻看历史,从来没有救世主,都是救人者被救,被救者救人。救人和被救都是人本身选择和实践的过程,对皇权和英雄主义的期盼,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层的弊端,是典型的“弱势文化”。在同样的逻辑下,国人对宗教的痴迷和相信,如果仅从向善角度看是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从相信可以救赎的角度相信,同样也不可取。

豆豆在这本书中,用类似写实的写法,描绘了一场“阳谋”性质明显的商战。主人公用具有争议的竞争模式获胜了,留给人的却是深深的思索。这个思索,是对文化

更是对中国人的人性。

二、女主人公--芮小丹

芮小丹在认识丁元英之前已是一名敢爱、敢恨的现代女性。在认识丁后,随着认识的加深,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极品混混。在与丁的恋爱中,芮小丹慢慢被丁的智慧和学识所折服,更被丁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的忧虑所感染。在这场让人唏嘘不已、短暂却浓烈的爱恋中,她向他深爱的人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个要求不是要房要物,而是要一场“神话”。她相信丁的能力,希望用他的才华改变一个贫困村的面貌,以此来作为丁深爱自己的礼物。丁努力去做了,运用了自己的资源,自己的思考,自己惊人的预测和计谋,他成功了,遗憾的是,自己却没有看到。

初看芮小丹和丁的爱恋,会以为小丹是丁的思想跟班。但是,深层来想,却不是如此。确实,从对客观规律的理解,从对宗教教义的认识,从对人性的把握,对商业的运用等很多方面讲,芮小丹确实无法和丁相匹敌,他们之间的差距太大,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但,在丁的眼中,芮小丹的境界甚至比自己还高,是“近乎得道”的状态。芮小丹独立,自主,从来不以为自己是女性而觉得要依靠谁,她既没有想法依靠能力超群的丁,也没有想法依靠富有经商才能的闺蜜欧阳雪,甚至没有依靠自己最亲的人----父母。无论处于何种的状态,芮小丹始终想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去努力实现目标。在她得知丁的能量和学识后,她想到的是让自己可以与之匹敌,而不是依靠,这种心思,即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也算难能可贵。芮小丹与丁恋爱之初,丁曾劝其改行,但自己没有做。后来,她自己想通了,决定以后改行。这不是来源于丁和父亲的劝告,而来源于自己对自身优势和使命的觉悟,她悟到了,也就更不需要外界的鞭策。在小说的结尾,芮在执行公务的时候牺牲了,远离了她自己的梦想,更远离了自己深爱的人。在给丁的最后通话中,我们已能看出,她清楚自己很可能无法生还,但,正是这种出于责任的义无反顾在赢得了书中罪犯的同时,也赢得了读者深深的敬仰。

三、结尾

豆豆不是所谓的“公知”,在写作之前,她甚至在社会上很可能毫无影响力。但是即便如此,也没有妨碍她把目光投向中国历史,投向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底层逻辑。作为社会发展动力中不显性但却深层的因素,豆豆的思考是深刻的。听说,根据《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天道》也在被禁播近二十年后上映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国家、政府和社会确实比原来自信了很多,我们可以更直接面对文化中的这些消极因素了。但是,中国人,至少是某些中国人骨子里的“弱势文化”心态,却可能还需要很久才可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