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小说中用什么方法表现人物肖像?
解析:从外貌描写开始,每句话都有寓意,处处透露着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青白脸”,说明他生活贫困,营养不良。“经常弄点伤痕”是“不小心偷了东西,结果被打了”的伏笔。“蓬乱的灰胡子”表明他又穷又可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孔乙己》中,孔乙己的“脸”写了好几遍。这些“面孔”的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发展、突出小说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是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的“脸青白,皱纹之间常有一些疤痕”。孔乙己是被封建科举制度摧残得很厉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一生贫穷。他没能入学,无法谋生。再加上他懒得喝酒,不愿用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以致生活无法保障,穷得“要去乞讨”。所以,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高官厚禄的“红脸”和“富脸”,而只能是“绿白脸”。这种“绿白脸”的描写,结合他“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也为进一步刻画孔乙己的性格做了铺垫。
第二次写“脸”,是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书的时候:“孔乙己脸红了,额头青筋,辩称‘偷书不算偷……’”。孔乙己本来就是一张“绿白脸”,但当有人取笑他,暴露他的缺点时,他就“脸红”了,试图辩解,企图保护自己的“学者”脸。这种“脸红”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孔乙己内心的羞耻感,说明他并不是惯偷,只是偶尔不得不为之。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面子”,是有人问他“为什么连半个秀才都拿不出来?”:“孔乙己立刻一脸沮丧,脸上布满了灰色。”对这张“灰”脸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考不上秀才而被别人取笑时的绝望和苦闷的心理,表现了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僵化迂腐的习气。
小说里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是他被丁打断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脸又黑又瘦,走样了。”这张“又黑又瘦”的脸,再加上双手爬行“行走”,可想而知他是如何熬过折磨,活下来的。当店主取笑他的时候,孔乙己只是低声回应店主的微笑,露出一副“恳求”的表情,表现出他被摧残后退缩、恐惧、绝望的心态。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受害者的血淋淋的悲剧画面。至此,孔乙己的悲剧形象已经大体完成。
孔乙己的“面色”从“青花”到“红”,再到“灰”“黑瘦”,这是孔乙己性格的逻辑发展。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神态的变化,生动地刻画了孔乙己迂腐麻木的性格。在教学中,不妨抓住孔乙己“变脸”这一特殊细节来分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