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寿娟传。
他原名周祖福,字,上海人。1895年6月30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八)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六岁时,家里发生了重大变化。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被切断。周寿娟的妈妈是个倔强的女人。她忍受着艰辛,没日没夜地缝针,努力让儿子们读书。在母亲“爸爸死得早,要不负众望,好好学习”的教导下,周寿娟发奋图强,从小就和奶奶、妈妈、哥哥一起读书。7岁时,他进入私立学校,阅读诗歌经典,然后转学到处士二等小学和李玟中学。鉴于他成绩突出,家庭极其贫困,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给予他钦佩和关怀,还特别优待他不交学杂费,使他能够读完中学。
1910年,刚满十六岁,还在中学读书的周寿娟,暑假偶尔在城隍庙的旧书摊上买了一本杂志《浙江潮》。其中一篇描写法国军官爱情故事的笔记深深打动了他,使他决定将其改编成小说或戏剧。因为觉得写剧本比写小说容易,他用一个月的时间改编了八幕剧《爱之花日夜》,以“哭红”的笔名投稿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刊》,获得了成功。这是周寿娟的第一部小说。后来该剧被郑秋正等人搬上舞台并在武汉演出,引起轰动。被改编成电影,改名为《美人关》。然而,他在报刊上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并不是《爱情的花朵》,而是1911年5月发表在《妇女时报》上的小说《落花》。1912年,周寿娟十八岁。这年秋天,他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被苏校长留校任教。他在预科一年级教的学生大多是富家子弟,有的比他大,有的是他以前的同学。他们经常合伙欺负他。周寿娟忍气吞声教书的同时勤奋写作。不久,他以多产小说家的名声出现在文坛上。于是他辞职,专心写作。
在周守娟中学毕业的那个冬天,他认识了来自商学院的年轻漂亮的女学生周。他们回信了,很快发展成恋爱关系。然而,因为女方的父母已经把尹平许配给了一个有钱的男孩,他们的好事最终失败了。这场悲剧对周守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周有一个英文名violet,所以周寿娟对紫罗兰花异常喜爱,爱了一辈子。在文学创作上,他写了大量所谓悲凉悲凉的小说来表达内心的苦闷,这是他成为鸳鸯蝴蝶派早期代表作家的重要原因。
在文学界崭露头角后,他开始尝试参与编辑文学期刊。1914年夏,协助王敦根编辑《星期六周报》,不久即停刊。后来在1921年春天又独自复活了。《周六周报》200期里,周寿娟的作品最多。在千方百计迎合普通市民和知识分子的口味,为人们提供休闲的思想指导下,《星期六周刊》受到众多休闲读者的热烈吹捧,成为当时鸳鸯蝴蝶派的主要阵地和代表性刊物。
1915年,周寿娟被介绍到南社,在《南社丛刊》第十九集发表了一首古代叙事诗《新情歌》。《新情歌》中,女主角不遗余力地要求爱人外出杀敌保家卫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
1915-1919年间,周寿娟先后受雇于中华书局、新闻和申报。在中华书局,先后编辑出版了《福尔摩斯全集》和《欧美著名作家短篇小说集》(再版时改称《欧美著名作家短篇小说集》)。《福尔摩斯全集》由周寿娟等人合编,是该书最早的中文译本。《欧美著名作家短篇小说集》是周寿娟的个人翻译小说集。全书分三卷,客观介绍了十四个欧美国家的短篇故事,其中也包括一些弱小民族国家。而且书中还收录了高尔基的代表作《大义》(原名《叛徒的母亲》)。这是高尔基作品最早的中文译本。因此,欧美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系列被鲁迅特别嘉奖,被誉为“昏夜的暮色”、“鸡鸣”。在《新闻》和《申报》,周寿娟是副刊的特约撰稿人,尤其是在《申报》,他几乎每天都要为《自由谈》的副刊写一篇短文。
1915年“五·九”国耻事件后,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为响应全国的抗日爱国运动,周寿娟先后写了日记小说《亡国奴日记》、《卖国贼日记》。在这部被称为姊妹小说的爱国主义小说中,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结合在一起,嬉笑怒骂,痛斥侵略者和汉奸,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而受到人民的欢迎。《亡国奴日记》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而《奴隶兵日记》因为用词激烈,被各个书局劝阻,最后不得不自费出版。从那以后,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周寿娟不间断地写了许多爱国主义作品,如著名的《风雨中的国旗》、《南京之围》、《纤弱的祖国》、《亡国奴中的燕子》等。,这使他成为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著名的爱国主义作家。
担任特约撰稿人约一年后,1920年4月,《申报》正式聘请周寿娟为该报副刊《自由谈》的编辑。从此,直到1932年12月,《申报》版面革新,《自由谈》主编换成李烈文。十二年,周寿娟掌管《申报》?一方面创办、主编或合编了《游戏世界》、《半月谈》、《紫兰电影》、《上海画报》、《紫葡萄画报》、《好朋友画报》等各类报刊。其中,《紫兰片》是最有特色的月刊,内容全是周寿娟撰写或翻译的短篇杂文,被称为“周寿娟的个人小杂志”。它每月出版一册,持续了两年。除此之外,《半月》还以寿命长、内容和形式活泼而闻名。封面画用三色铜板精细印刷,开创了三十开本的格式,被当时的杂志界称为创举,被当时的人模仿。
半月两次改名:1925年改为紫罗兰,1930年改为新家族。“九一八事变”期间,周寿娟在《新家庭》月刊上发表呼吁书,号召全国各家庭团结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坚决抵制日货。
1931年,周寿娟在苏州买了房子,后来,他家搬到了苏联。
1933年,《申报》出版了《春秋》副刊,由周寿娟主编。
1936年,日本侵略者正在积极准备大规模入侵中国,局势日益紧张。10月,他和鲁迅、茅盾、巴金、郭沫若等二十一人联名发表《文艺界团结抗战、言论自由宣言》,主张一切文艺派别,不论新旧,都要团结起来,为抗日救国和言论自由而斗争。不久,鲁迅病逝。周寿娟专程从苏州赶到上海参加葬礼,表达对鲁迅的热爱。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八·一三事变爆发,《申报》被迫停刊。当战火蔓延到苏州时,周寿娟和家人逃离浙江南浔,后来到安徽黟县。在此期间,他时刻关心着家园和祖国的安危存亡,写下了200多首诗歌,令他感到悲伤和压抑。第二年春天,申保在租界补办,家人去上海复职。太平洋战争爆发,租界沦陷后,《申报》被日寇接管,周寿娟辞去《申报》副刊编辑,以保清白。
抗战时期,周寿娟先后在上海编辑出版了《乐观》和《紫罗兰》,创作出版了唯一的白话中篇小说《新海棠》,并在《紫罗兰》上发表了回忆文章《爱的告白》。同时沉迷于花草,潜心于盆景、盆栽的艺术研究。1938年冬,经人介绍,他加入了已有几十年历史的国际上海中西花节。在花卉节的展演比赛中,他以古朴典雅、独具特色的中国盆景和盆栽艺术两次获得一等奖,并获得彼得·格兰特奖杯,为祖国争光。后来因为协会的英国评委故意贬低中国,裁判不公,很生气,就退出了。
1945年秋,日军无条件投降,伟大的八年抗战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国民党接受了《申报》,并授予周寿娟《申报》设计委员称号,这让满怀希望的周寿娟极为不满。于是,第二年春天,我们一家人回到苏联,像陶渊明和林和靖一样隐居起来。
在苏州,周寿娟出版了以前出版的旧译本集,取名《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全集》。全书共分三卷,收录了80篇以欧美为主的世界著名知名作家的短篇小说,包括高尔基的《灵魂的变化》和《绿猫》。
1949年,整个大陆解放了。周寿娟欢欣鼓舞,觉得自己跟不上大时代,依然过着隐居的生活,在都门答谢宾客,陶醉于花木之中。但他没想到,1950年秋,苏南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的时候,一个隐居的人居然收到了代表大会的邀请。会上,苏南行政公署领导鼓励他为新中国写作。没想到,1953年3月,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突然来访。看完盆景和盆栽,与他亲切交谈,请他打消一切顾虑,为新中国歌唱。于是,除了种花种草,研究盆景艺术,周寿娟又拿起了笔,为国内外的报纸写散文、随笔、游记。1962-1966年间,他不时以《姑苏家书》的形式为香港文汇报撰写文章,向港澳同胞介绍日新月异的祖国和他的幸福生活。至“文革”初期,发表了《花前笔记》、《花草》、《花前续》、《行集》等散文、随笔、游记。他的文笔朴实自然,优美动听,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深受读者喜爱。1962年,他被接纳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随着伟大祖国的蓬勃发展,周寿娟再次离家,对政治越来越关心,尽力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做有益的事情。他高超的盆景技艺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仰慕者前来参观。党和国家领导人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除了前面提到的陈毅,还有、朱德、叶剑英、邓等。,先后去过,有的还不止一次去过。1962年4月,他作为(CPPCC)政协委员,在出席政协三届三次会议时,被毛泽东同志亲切召见,谈了半个小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没有因为他是鸳鸯蝴蝶派作家而看不起他。相反,他们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副处长、苏州市文物古迹保护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建设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文联委员,并当选为苏州市和江苏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席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二次会议、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三届会议。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周寿娟被张春桥点名攻击,因此受到迫害,冤死。
1978年8月31日,苏州为周寿娟先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十年的冤屈终于平反了。
(《周寿娟研究资料》,王志毅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第一版,2月1993)
周寿娟
南社唯一有名的园丁。他六岁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为生。他毕业于上海西门李玟中学,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校长苏英杰很爱他,老师孙静也很鼓励他。没想到,就在毕业前一个学期,她突然得了一场大病,眉毛和头发都被剥光了。后来她戴了一个特别的假发,直到晚年,没有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她就去假发,变成了胡子。她对自己的眉毛无能为力,所以经常戴着微晶玻璃来遮盖。苏校长认为他的课非常好。虽然没有读完,但他破例发了毕业证,留校任教。但是他不擅长管理学生,上课又吵又乱。他认为教学不是他的强项,并试图做出贡献。有一天,他从城隍庙的旧书摊上买了一本旧杂志《浙江潮》,里面有一个法国爱情故事。他把它改编成五幕剧,书名是《爱情之花》,署名“红色的眼泪”,贴在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刊》上,赚了16元稿费。从那以后,他继续写作,向《泰晤士报》出版的《小说时报》和《妇女时报》投稿,署名是周国贤。在认识了编辑包之后,他出名了。后来,他进入中华书局,翻译了欧美著名作家的系列短篇小说,得到了一大笔稿费,于是在22岁时与胡风军结婚。此后,我再接再厉,陆续翻译了多种。他是翻译高尔基作品的第一人。这个时候,大多数人还不知道高尔基。1917年,鲁迅在教育部任科长,他以个人审阅、批准、奖励为荣。不久进入《申报》,主编《自由谈》、《春秋》,为中国图书馆主编《星期六》,为大东书店主编《半月谈》、《紫罗兰》、《紫兰片》、《新家庭》等杂志,立刻声名鹊起。他喜欢紫罗兰花,这是一个原因。这个时候,他还没有结婚。有一次,偶然看了一场武本女校演出的话剧。演员周活泼漂亮。他非常喜欢她。不知何故,他遇见了她,并经常归还她。说到婚姻,尹平的家庭很富有,而薄娟是个穷书生。对方父母坚决反对,很多事情都成了泡影。尹平是个弱女子,在封建家庭的压迫下,没有办法,只能忍气吞声。尹平有一个西方名字叫紫罗兰,瘦杜鹃迷恋他,所以她迷恋紫兰和它的花。他编著了一本个人杂志《紫兰篇》,每期都从前人的文字中收集“银屏”二字,并把它变成一个名为“银屏词”的专栏,无非是纪念尹平。恰巧薄娟的儿子周政娶了郑玉宝为妻,女名“玉带”,恰好与银屏巧合。他审美观念丰富,嗜花如命。不管他摆了什么盆栽盆景,都成了美名。当时上海有一个国际中西花展。姜是薄娟的同学,也是花展的会员,她把薄娟介绍到了俱乐部。1939年夏天,瘦杜鹃参加了22个大大小小的盆栽,配有红木矮柜和十个景观柜,还有古堆的爬山虎、菖蒲、大叶黄杨、文竹、雪中六子、茉莉、细叶冬青,还有一尊古佛和一个灵芝天使。那些箱子是用海棠叶和双根做成的,引来了无数西方人的赞美。瘦杜鹃获得了荣誉证书。第二年秋天,有一个秋季年会。瘦杜鹃种在老盆紫砂与悬崖白菊古瓷瓶角、蟹钳黄鞠之间。增加水石盆景二十九件,并附菖蒲、南瓜、榆树、幼柏、水棕竹、灵璧石、达摩像等装饰品,获得全会总冠名及英国格伦爵士大银杯一个。薄隽甚傲,有诗曰:“欲使他去海外看郭拓。”又曰:“祝君休闲花草,万园披衣。”次年秋季年会上,瘦杜鹃因公花费不菲,《罗知十八学士之菊花》、《粉衣》、《月下飞雪》等著名盆景,或唐代刘茹的芭蕉石图,或马援的古木、赏菊篱、汉江独钓的如画美景,惟妙惟肖,香气四溢,使清华成为一处轻松之地。主持会议的西方人恐怕不愿意落入中国人之手,瘦杜鹃被打压,只获得二等奖。他很气愤,从此退出了俱乐部。他善用古人名画作盆景,并赋诗一首:“芭蕉石生动于唐伯虎,竹技形似小霞赵忠。不一定非要在锅里画出又香又鲜艳的颜色。”曾任《申报》主编,出版《自由谈》、《春秋》。此时他辞去《申报》编务,在苏州王昌河头建了一座小紫兰楼,名曰周嘉园,内有百年绿龟,一石美从五人墓中搬来,还有白居易种的槐橘堆。他还养金鱼,取名粗俗,却换成了词牌名,比如把龙换成了天,把银蛋换成了月,把五色绒球换成了五结同心,都是上海动物学院金鱼系采用的。抗日战争时期,他在上海避难,住在豫园路的田庄。为了谋生,他借了海格路上的一个小苗圃来卖盆栽盆景。曾有“新部衔卖花”之说,邓散木写了一副对联作为赠礼:“中小人寄闲情,待迁五岳精灵几席。这已不再是故国,我从南冠上摘下眼泪,洒在花上。”解放后,他回到苏联,重组了家乡,那里到处是香花。朱德主席送给他兰花,周恩来总理和夫人、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到他的花园签名留念(这本签名纪念册由国家保存)。他得到了杨彭年亲手制作的竹根形紫砂花盆,非常珍惜,并告诉家人:“将来他死了,骨灰就放在这个盆里,放在他的梅家,里面放着灵芝和灵璧石。”又和人聊天,谈到死亡的问题,他说:“我深深希望房间里开满鲜花,我会醉在一种氛围里,允许我好好地死去。”希望在“四人帮”迫害的威胁下,他投井而死,愿望成了泡影,我们不能后悔。现在已经为薄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CPPCC也对他的家人给予了优待。他生于1895年5月初二,卒于1968年7月18日武申,作品74部,包括《新小说集》、《小说选》、《舒曼遗风》、《亚森·鲁邦全集》、《闲情集》、《梅辛集》、《破琼集》、《费煜》。
(郑·《南社丛谈》)。南社之友简介(1981二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在义县。
前几年,周寿娟先生在吴门凤溪买了一套房子,还挺花园式的胜利。他经常往返于苏州和上海之间申报补充,但在苏州的时间更多。花园虽然不大,但是花草树木很多,除了园丁,瘦弱的杜鹃也可以自己种植。除了种花,金鱼也挺值钱的。照顾好孩子,把孩子带好。人们都说瘦布谷鸟真的可以享受大自然。就在去年,儿子掉进池子里死了。几个月来,他一直深感悲伤和不快。这次乌蒙失陷,同行也失陷,不知道周寿娟去哪里避难了。今自吴有道,苏城失陷前,屈、程小青君,携妻妾,自浙江来到安徽。现在听说了,避免在安徽易县生活。它会消失在山中,找到一个天堂,不再过问混沌。瘦杜鹃真的是真人。
(微妙1938年3月24日上海鲍静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