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陈全伦?
陈全伦,1954 11六月生,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兼影视委员会委员,威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文学创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代表作有《磨坊》、《油坊》、《粉坊》三部曲和小说《包子店》。
中文名:陈全伦。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文登市
出生日期:1954 11月
职业:作家
主要成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磨、油磨、粉磨;包子铺
简介
陈全伦,1954 11六月生,山东省文登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兼影视委员会委员,威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高中毕业后做过民办教师,当过兵,当过农民,做过县电台编辑,做过乡镇文化站站长。后来,他成了国家干部。历任组织部部长、外经贸委副主任、宣传部副部长、体委主任、文化局长、文联主席,现为文登市文联名誉主席。他从上世纪70年代当兵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写过散文、小说和电影剧本。他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作品。
个人年表和奖项
1981年在《山东农村通俗报》发表诗歌《除夕烟花》。
1982在《山东计划生育报》发表短篇小说《郑老潘达小子》。次年被改编成小话剧《盼孙子》,在全县文艺汇演中获奖。
90年代后专注于旅行散文创作,《威海文艺》在多家报刊发表。
1999否10中国散文发表其散文《昆嵛世家》。
2001第10期《山东文学》发表了其中篇小说《村庄》。
2001第10期时代文学发表了其中篇小说《重山路》。
2003年第1期《十月》小说新干线栏目同时发表了其约65438+万字的两部中篇小说《磨坊》和《油坊》,其中一部入围2006年山东省第二届齐鲁文学奖。2006年获威海市首届文艺金奖(最高奖),2006年获文登市首届“文登派”文艺奖特别奖(最高奖)。2005年被中央电视台某影视机构改编成29集电视剧《磨房女人》,2008年在全国播出,影响巨大。
2003年,《时代文学》第三期出版了中篇小说《芬芳》。
至此,笔者2002年精心打造的“三馆”已经全部亮相。
1999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其46万字散文集《昆嵛山家族》,并获得2001-2002年威海市优秀项目奖。
2002年4月,华谊出版社出版了其31万字的中篇小说集《土炮之王》,并获得了2003年威海市优秀项目奖,同时还获得了“贝塔斯曼杯”第三届全国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其25万字的中篇小说集《磨油磨粉坊》(收录于威海市出版的《黄海文聪》系列)。
2003年6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由原同志主创的电影《阿姨》。5438年6月+2008年10月获得山东省第八届“优秀项目”特等奖,随后入围第八届全国农业影视“神农奖”。
2004年第四期《山东文学》发表其短篇小说《赶车磨》,2004年第三、四期《余华》发表其中篇小说《香谷》。
《山东文学》2004年第9期以“当代大师”为题,发表短篇系列《三个农村工匠(木匠、造纸工、织布工)》。
此外,短篇小说《冬贵》、《歌手》、《伊战》、三篇短篇小说(鸽子、雁、虎猫)、《秋天的故事》、《县城》分别发表在《当代小说》、《天池》、《东平湖》上。
2005年《威海文艺》第三期发表了与邹兰合作的小说《青葱岁月》。
2005年,十月小说专刊《立春卷》发表了其小说《包子店》。
2005年4月6-7日,山东省作家协会、十月杂志社在京举办了陈全伦、徐承伦作品研讨会。雷达、线描、崔、、、石等十几位全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对二伦十月发表的系列小说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从此,陈全伦和徐承伦并称为文坛上的“山东二胎”。
此外,他还创作(与他人合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山高水长》,独立创作了电视电影剧本《红草莓奇缘》。
2001年3月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2003年当选山东省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委员,2004年6月当选威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04年8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5年2月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学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