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典小说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张辉》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在中国古代很受欢迎。宋元搬上舞台,金元演了30多种三国戏。元代至直年间,新安俞氏出版的《三国志平话》问世。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戏曲、剧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等史料,基于个人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年间出版的,俗称“嘉靖版”,共24卷。清朝康熙年间,毛伦父子毛宗岗对历史事件进行校勘,增删文字,修订成《三国演义》120本,流传至今。

1330-1400之间,罗贯中是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是今山西太原,今浙江杭州钱塘,不太确定。相传罗贯中曾做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屏客。除了通俗的《三国演义》,他还写了《隋唐演义》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相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情况。书中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三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渗透和转化,总结了这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塑造了一批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以刘备集团为描写中心,歌颂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力图揭露和鞭挞曹操。今天,我们应该辩证地理解作者支持刘、反对曹的倾向。尊刘反曹是罗贯中时代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隐含着人们对汉民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塑造了近200个人物,其中以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最为成功。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圣人”的化身。他有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有着近代帮助人民重建和平繁荣世界的雄心壮志。此外,作者赋予了他发号施令和巧妙计算的奇特能力。曹操是个奸诈的人。他的人生信条是“宁可教世人负于我”。他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不要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混为一谈。关羽“勇猛刚毅”,“义如山”。但他的忠诚是基于个人恩怨,而不是国家大义。刘备被作者刻画成仁义之典范,重德之下士,知人善任之人。

《三国演义》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大,手法多样,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幕幕血淋淋的战争场面。其中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描写跌宕起伏,跌宕起伏,读来惊心动魄。

书不深不俗,简洁明快,气势十足,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了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其系列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

《三国演义》版本众多,主要有:明弘治版《三国演义》,文字简单,内容朴实;《三国演义》是清代毛宗岗的增删注释,成书于康熙初年,是社会上流传最广的一部。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全书120章,前80章是曹雪芹写的,后40章据传是高鹗写的。

雪琴1715?A 1763?本名詹,字,号雪芹,号居士。清代大小说家。祖籍河北富庶,辽宁辽阳。清人入关后,进入正白旗内务府。从他的曾祖父到他的父亲,他的家族继承了江宁织造。我年轻的时候,家里有钱有势。后来,他的父亲被判有罪,他的遗产被没收,他的家庭财富下降。曹石家从南方搬到了北方。中年以后,他们住在北京西北郊。他们家很穷,过着“家庭粥”的生活。曹雪芹多才多艺,擅长诗画,嗜酒健谈,性格高傲。《红楼梦》写了80回,由于贫病交加,加上我心爱的儿子去世,成了未完成的作品。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描写这些爱情悲剧的社会环境,涉及到政治、法律、宗法、女性、道德、婚姻等问题。在封建社会,揭露封建社会末期的世界,揭露封建贵族及其统治的腐朽和罪恶,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者,通过叛逆者的悲惨命运宣告这个社会必然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宝玉一直站在封建精神和道德之外。他把自己的仕途当成仕途,把娱乐圈的话当成求名求誉的工具,把读圣贤当成畏途。他有很强的绅士裤习气,反封建。他尊重女性,尊重人格,尊重自由,是一个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典型叛逆者。黛玉是一个优雅、孤傲、多愁善感的贵族淑女。她视爱情为生命,但她的爱情却因为贵族家庭不允许而毁于一旦。宝钗是封建淑女,恪守妇道规矩。她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

《红楼梦》突破了传统的取材和构思方式,把社会集中在家庭这个整体上,而贾家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写人的技巧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具有多重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说作家类型化的特点。作者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精心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注重人物个性,心理描写具体凝练;将人物置于特定的艺术氛围中,以烘托其内心的情感。

《红楼梦》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营养,提炼了通俗语言,铸造成准确、精炼、纯粹、生动、高雅的语言。

《红楼梦》的情节安排层次分明,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结构不仅相互联系,纵横交错,而且轮廓分明,井然有序,就像生命本身一样,没有显露出人造轴线的痕迹。

《红楼梦》表面上看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琐事,但它能以小见大,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出版后,以其深刻的思想意蕴和精湛的艺术魅力,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巨大影响,在学术研究领域形成了一部庞大的《红楼梦》。历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红楼梦》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更加繁荣,足以说明《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版本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只流传了八十遍的fat审查抄本系统。一个是程维元的高鹗整理修补120回印本系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红楼梦》有120个修订注释本,是比较完善的新读本。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

《水浒传》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南宋时,王的《东都略》等书已有零星记载。北宋遗民龚升写了三十六首赞宋江的诗。佚名的《宋宣和遗事》记述了宋江等人的事迹。元代以水浒为题材的戏剧有25种,水浒故事流传到元末,大致形成了这一版水浒的规模。

《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施耐庵于1296年至1370年出生于苏州。明初著名小说家。35岁入进士,后弃官归乡从事创作。传说他和元末的农民起义运动有些联系。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为主线,通过各路英雄被赶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述了从个体觉醒到小规模联合抵抗再到宏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展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了北宋后期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矛盾。

站在被压迫者的一方,作者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平乱的正义行动,肯定了他们敢于反抗和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源是个仗义的人,急中生智,扶贫济困。在被迫上梁山的时候,他“替天行道”,加强了起义军的威信,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由于其人格的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达到顶峰时选择了妥协和拉拢,最终葬送了起义。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故事从高俅的崛起开始,意在说明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作者还写了大量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是他们相互勾结,浑水摸鱼,迫使善良正直的人铤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挖掘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次原因。

《水浒传》的结构很独特。第一,它以单一的英雄故事为主体。上一个故事的结尾,另一个人物被事件和场景的转换引出,下一个故事因为生活事件开始。就像一个环,环环相扣,环环相扣。还有一些有自己段子的故事,展现了很多英雄,比如智彩生日班,散打朱家庄。一个又一个故事像涓涓细流流向长江,最后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汇成一场巨大的英雄聚会。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陆、等人物形象。作者善于把人物置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密联系他们的身份和经历来描写他们的性格;他善于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进行尖锐的斗争来描写人物,也善于运用对比法、对比法来突出人物性格。

《水浒传》没有丝毫的女人味和深情,却有豪放粗犷的阳刚之美和崇高之美。这种审美风格对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不仅限于文学的范围。数百年来,《水浒传》在民间广为流传,直接推动了人民反抗运动。《水浒传》对后来的小说、戏剧都有很大的影响,水浒故事至今仍是戏剧剧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浒传》可分为繁体版和简体版。这篇文章复杂又简单,这篇文章简单又复杂。明万历年间末,杨从简本中润色收、王庆事件,与繁本合成120册。阿清进士金圣叹,取71回润色改之,以1回为楔,作70回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修订的《水浒传》,适合普通读者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水浒传》,适合文学研究者。

西游记主要描写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事。大约1300年前,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小和尚玄奘离开首都长安,只身前往天竺(印度)求学。他从长安出发后,经过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在一次佛教经典的大型辩论会上做了一次演讲,受到了好评。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了657部佛经。他在这次佛教朝圣前后旅行了19年万里,这是一次传奇的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了他的《西游记》,被弟子们编成了12卷本的《大唐西域记》。但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路上看到的各国的历史地理交通,没有故事。至于他的弟子回鹘和严聪所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时期有唐代三僧诗,晋代有唐三藏、潘,吴长岭有唐三藏《西天取经》,五明时有《大圣》,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剧本、戏曲的基础上,吴承恩通过艰苦的再创作,完成了这部让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伟大文学巨著。吴承恩,字如中,淮安府(今江苏淮安市)杨珊人。生于明朝弘治十三年至郑德初年(1500—1510),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读书人,都曾担任过郡学的讲学和讲学。但到了他父亲那一代,由于家境贫寒,徐家成了多余,“于是他就攻打徐家,坐上了老大”,成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并没有失去读书的传统。据说他的父亲吴锐虽然是商人,但他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善于阅读和谈论时事,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就入学了。他少年时很成功,在他的村子里很出名。《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敏而智,学书甚多,是诗是散文。”然而,成年后的吴承恩在科举之路上遭遇了很多挫折。他直到四十多岁才补上一岁的龚升。五十多岁在浙江长兴做过县令,后又做过王公馆稷山。这是一个闲职,级别和县长一样。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者说被认为是晚年所作。确切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写了长诗《二郎歌·搜》和《于》。《射阳求生稿》共四卷,其中诗歌一卷,散文三卷,是杜丘在吴承恩死后编辑的。西游记全集有一百章,从大的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次到第八次是第一部分,主要写孙悟空的出生,他的徒弟,大闹天宫。这是书中最精彩的一章,非常生动。孙悟空天上地下好好吃一顿,把他叛逆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至十二章为第二部分,主要叙述唐僧的来历和取经原因。第十三到最后一次是第三部分,主要讲唐僧西天取经。途中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徒弟,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鬼神世界,人们无不为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所惊叹。然而,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西游记》作为鬼小说的杰出代表也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简史》中所指出的,《西游记》“对当时的世界进行了讽刺和嘲笑,用一种铺张的方式进行了描写”。他还说:“作者的本性是‘还原美好而幽默的戏剧’,所以他虽然说的是突变的事,但也说的是扑朔迷离的事,使一切神魔都有了人情味,世故了。”确实如此。透过《西游记》中虚幻的鬼神世界,处处可见现实社会的投影。比如在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大无畏的扫除一切妖魔鬼怪的精神,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正义的力量,显示了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再比如取经途中遇到的妖魔鬼怪,或是天灾的假象,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狡诈也是封建社会黑暗势力的特征。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天,也都被浓重地涂上了人类社会的色彩。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有意思。西游记里,根本就没有称职的皇帝。至于怔怔无能的玉皇大帝,爱妖怪的虢国王,想用童心当药的比丘王,不是昏君就是暴君。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得心应手,也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西游记》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诙谐幽默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特的《西游记》艺术殿堂。但我认为西游记最大的艺术成就是他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和猪八戒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第一个英雄,是一个大英雄。他拥有无限的技能,无所畏惧,有着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他有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但也有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幽默。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打。敢与至高无上的玉帝斗,楞有“猴王”之誉;敢打妖怪,就绝不放过一个妖怪,对金箍棒下的妖怪绝不留情;敢于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绝不退缩和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耀眼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身手比孙悟空差远了,更别说什么才气横溢,身材高大,但这个形象也刻画得很好。猪八戒是个漫画人物。他忠厚老实,有实力,敢打心魔。他是孙悟空的第一个得力助手。但是他满脑子都是问题,好吃好喝,占小便宜,喜欢女人,怕困难。他经常要退让,总是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候喜欢撒谎,但是笨手笨脚的。时不时还惹唐僧念咒语,让孙悟空吃了苦头。他甚至藏了一些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有很多问题,这是小私营业主的坏习惯。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严厉的,但也是善意的。他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所以人们并不讨厌猪八戒,反而觉得很真实,很可爱。唐僧的形象写的不错,但是比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差很多。沙僧缺乏鲜明的性格特征,这是西游记的短板。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成就依然令人惊叹。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