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作品的背景
19年末20世纪初,远洋客轮、收音机、电影院、摩天大楼、汽车、飞机等一系列激动人心的重要新发明,以及它们关于动力机制造的抽象理念,改变了城市生活,为现代主义提供了动力。
卡夫卡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65438+2004年7月28日-1918 65438+10月11)那个动荡而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半辈子都在生活。当时,布拉格正处于激烈的种族冲突和动乱之中。"社会主义、犹太教、德国民族主义、犬儒主义、人道主义和所有虚假的世界主义都相互冲突."1914一战爆发。2004年8月2日,卡夫卡在日记中写道“德国向俄国宣战”。两天后,他开始在流亡中写小说。
1914之前的军备竞赛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战争工业化。根据精心制定的时间表,人员和物资由火车运送到前线。各种新技术、新战斗、新战术大大增加了每个人的死亡风险。卡夫卡预言,工业时代的战争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屠杀和死亡。行刑机器在流放中造成的血腥肉体暴力,指向的是战争作为杀人机器对人体的无情摧残。卡夫卡在一家工伤保险公司工作,他几乎每天都要和机器、受伤的工人打交道,还有机器伤害工人的事件。卡夫卡熟知机器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高效,同时也在工伤保险公司和自己的石棉厂看到了机器对人类的伤害、扭曲和异化。
1914卡夫卡的小说《审判》陷入瓶颈。同年4月,他从当时供职的工业意外保险公司获得了4个月的假期,打算在旅途中为小说寻找新的灵感。没想到两周后,在《审判》毫无进展的情况下,卡夫卡在推动现代化、点燃欧洲大陆火药桶的同时,却受到了科技发明的启发。另一部中篇小说《流亡》,1914年8月4日至18年8月8日一气呵成,后被学术界视为德国文学20世纪表现主义代表作之一。正文的初稿很快送到了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编辑的办公桌上,最后在6月1919 10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