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菜价那么贵
近期蔬菜价格反常跳涨主要是受降雨、低温影响。今秋降雨比常年明显偏多,尤其是9月下旬以后,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且降温迅速。受大范围、长时间连续降雨影响,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北方蔬菜产区多地出现菜田受淹现象,蔬菜采收困难,收购成本大幅增加。10月份以来,鲜嫩蔬菜上市量明显下降,部分品种10月份均价大幅上涨,总体菜价也呈现跳涨。
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出于防控需要,鲜活农产品上市、调运的效率有所降低,间接推高了“菜篮子”产品的价格。此外,前段时间大范围的寒潮天气给蔬菜生产和道路交通运输带来影响。上路的运菜车少了、跑得慢了,市场上的菜自然就少了、价格也就起来了。
因此,前期“菜篮子”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实际上是“节日效应”和突发状况叠加造成的,并不是我们的“菜篮子”供应出了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处置好突发状况,解决菜价涨得快、幅度大,只是个时间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近期有关部门连续采取措施,优化防控工作,加强市场调度,做好物流保障。加上2020年初以来,我们在战疫保供方面积累了应对经验,响应速度提高。一系列措施落实下去,一些重点地区的“菜篮子”产品价格正在回落。比如,据北京新发地市场的数据显示,1月19日的蔬菜加权平均价为4.21元/公斤,比1月10日最高峰的5.01元/公斤明显下降。
“菜篮子”产品价格能在短期内回归,说明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积极有效的,而根本原因还在于田头、圈舍、鱼塘里不缺“菜”。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冬春蔬菜整体供给能力稳中有升,近期全国平均每周蔬菜收获产量稳定在1400万吨左右,同比持平略增;生猪生产持续加快恢复,预计今年1-2月份生猪出栏比上年同期增长25%左右;禽肉、禽蛋、牛奶产量也有明显增长,牛羊肉生产稳中有增。
所以,供给有保障,菜价即便涨,也是一时的、限于个别品种的,整体上不会涨到普通老百姓“吃不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