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关于世界阅读的5个笔记

《苏菲的世界》不仅是哲学的知识反思,也是对整个人类认知方式的阐述。以下是我对苏菲的世界的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苏菲对世界的看法。

暑假在家闲着没事,就把以前在学校买的书整理了一下,发现很多书都没有好好看完。我听了老师的话,自己买的,只翻了几页就扔在那里了。我感到有点内疚,所以我决定在这个假期里弥补一下。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哲学书籍,用简单的文字向每位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一封来自苏菲邮箱的邮件说:“你是谁?”从书信开始,苏菲在艾伯特的指导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她对文艺复兴的了解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腾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诸多方面。至于近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教程》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甚至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着这样的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苏菲所到之处,处处凝聚着文明的精华。看完之后,我不仅学到了一些东西,也震撼了我的心灵。

“我思故我在”,但读完整本书我却茫然。我存在吗?只是在这个时间,这个特定的空间里的一个相对的存在。我在想,多年以后,一切都会湮灭,我还会存在吗?我会存在还是曾经存在过?我不敢相信“害怕”是我看完书的第一感觉。不知道别人看这本书会不会有这种可笑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荒谬的精神体验。迄今为止,《苏菲的世界》对我来说是最奇特的一本书。真的,过去没有一本书让我如此沉迷,深深“害怕”。看完之后,我觉得这种“恐惧”很可笑。要解决这种恐惧和荒谬,就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更清晰地认识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整本书后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所有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要解决的是没有被科学方法证明的问题,比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我不认为哲学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没有精确的公式来计算和衡量。哲学是对未知或未知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先驱。在我们的世界里,只有科学而没有哲学,只有事实而没有洞察力和价值观,这些都不能把我们从灾难和绝望中拯救出来。科学给我们知识,但只有哲学给我们智慧。

心里还是有很多想法,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的更清楚。也许只有我们自己看完这本书,才能像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苏菲对世界的看法。

看过《苏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会觉得这是一部简单而深刻的小说。它曾经让我拿起又放下。一次让我充满了兴趣,一次又让我失去了耐心。我就在这种矛盾中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整本书。

14岁女孩苏菲收到的那封奇怪的信,把她带进了一个她几乎从未接触过的世界,把她的思考引向了对人类更深更本质的思考。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世界和自然的形成和发展,告诉人们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本来我觉得哲学很无聊,但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就大不一样了。它给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让读者有一种读侦探小说的感觉。这篇文章中的苏菲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让她找到了解决世界之谜和哲学的大门。而且,苏菲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才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书中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世界就像魔术师做的小白兔。人类生活在大白兔皮毛的最深处,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哲学家是好奇的孩子。他们不停地爬大白兔的毛,就是为了看清魔术师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这个世界和生命的意义。《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让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永远不会被揭开。曾经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世界的许多谜团,让后人更加聪明。难道我们不应该也向他们学习,用哲学的观点去揭开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奥秘,为我们的后代做点什么吗?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简单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深深敬仰和敬仰,对生命意义的关注和好奇,还能为每个人的成长挂上明亮的桅灯,使人生从混沌走向智慧,从迷茫走向觉悟。

苏菲对世界的看法。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这是一本拖了很久,试了几次最后都没能读完的书。一本一直好奇却很难真正开始读的书。面对各种不熟悉的哲学词汇带来的困倦,我直奔软软的被窝。

现在,我们终于开始在一个逻辑和系统的哲学理解。

《苏菲的世界》以一个故事穿透了西方哲学史。令人惊奇的是,贾德利用嵌套技术构建了一个三重世界。可以说是站在“上帝”的角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人生的反思。以至于当这本书最终合上的时候,你还是会怀疑我们是否真的存在。

手里拿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对比乔斯塔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我们就能体会到,要写出苏菲的世界,需要多么宏大的哲学体系框架,还需要用具体的文字表达抽象的概念,并配以空间的故事框架。这些能力缺一不可。

从哲学的诞生到对自然界万物的研究;在古典哲学中,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哲学家将视野从对自然的研究拉回到了对人性的探索和理性思考;还穿插了基督教信仰的诞生和哲学文化的融合与碰撞;穿越了整个中世纪以“神”的权利为主导的黑暗时代,以至于在被黑暗时代长期压抑直到人性爆发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了一场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利的文化运动。哥白尼和伽利略推翻了人类自以为是的“地心说”,把人和神分开了。莎士比亚和达芬奇的出现,让人类沉淀下来的艺术百花齐放。然后时间长轴达到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真实性,拉开了近代哲学的帷幕;黑格尔和康德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整合;然后我们来到了马克思的行动哲学,这是基于我们的意识形态认知。上层建筑也决定生产方式,否定资本主义,承认社会主义。达尔文否认人类是上帝创造的。还有弗洛伊德对我潜意识的探索,才知道我们其实并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自我”、“本我”、“超我”之梦解析接下来是探索宇宙文化的时候了,苏菲世界的故事就这样继续下去。

于是我开始想,如果把认知世界分成三个方面,那就是宗教、哲学和科学。其实与之对应的是认知范畴中的未知、想知道和已知。也对应了这种哲学对个人的意义在于“想知道”,知道自己的无知。要不断思考探索未知领域,拓展已知领域。并不断地检查我认为“已知”的世界。

哲学史其实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哲学。二是以笛卡尔、黑格尔、康德为代表的近代哲学。第三是马克思的行动哲学,在我们熟悉的认知范围内。

第一,古典哲学

苏格拉底为什么是哲学的源头?因为我个人把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理解为思考未知和世界的构成,因为没有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技术手段帮助人们认识和认知世界。所以,哲学就是要填补人类已知范围之外的空白。

苏格拉底就是这样,把人类对自然的思考拉回到人类本身。这些想法反映在苏格拉底的诉状中。他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激发人类对“满足”的思考和愚蠢。他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永恒的真理,挖掘这个真理需要不断的理性思考。他不断用理性的思考帮助大家发现内在的智慧。不断提问,审视自己。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对先有鸡还是先有鸡的观念的反思。柏拉图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理性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存在”的模型。所有交易都将根据此模型创建。套用书中的话,为什么一个厨师能做出一模一样的姜饼人,而且不管这个姜饼人是缺胳膊还是缺腿。我们仍然知道那是姜饼人。因为我们心里有这样一个概念。这是柏拉图的理性理论。

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关于现存概念存在的理论。他认为鸡的概念会因为鸡的存在而更多的在人们心中。亚里士多德更多的理论认知来自于他对实践的探索。他不仅是哲学家,也是逻辑学、自然分类、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先驱。

故事的主人公,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进一步思考。

第二,现在的哲学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的主人公。从古典希腊哲学到笛卡尔的近代哲学时期,犹太文化和古希腊哲学思想发生了碰撞和交融,这种碰撞和交融是由欧洲和亚洲的闪米特文化演变而来的,然后是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始终被上帝的“力量”所支配。文艺复兴之后,人性得到了释放的机会,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人性的光环,还原对神权特殊人权的认知。笛卡尔在这样一个时代创造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在这个时代,他的先辈们的哲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哲学需求。他解释说,一个事物真实性的原因是来自人本身的怀疑。形式思维“我”比我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一切都更真实。这就是“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对笛卡尔的观点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人的言行和存在不是理性的,而是由感性决定的。我们有时对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思考和行动不是出于理性,而是感性的结果。

康德结合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碰撞。故事里的哲学老师形容就像一个人选择绿色的眼睛看世界。你看到和感知的世界是绿色的。你不能说世界是绿色的。而这个绿眼睛就是理性偏好,理性中的这些偏好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体验。

黑格尔把他的哲学思想带到了这个世界,也就是“世界精神”。一条河是不断变化的,它流到哪里就是一条河。它不会仅仅因为流向一个特定的地方就被称为“真正的”河流。这条河是理性的历史。我们的思维方式就像这条河,潮起潮落,一波三折。我们不能在某个判断中判断任何一个思想是对的,流到下一个地方也不一定完全正确。而这条河就是“世界精神”。

第三,行动哲学

到黑格尔那里,可能哲学的理论体系已经走到了尽头。之后,哲学有了新的方向,即有了行动的意义和改变的意向。在这段历史中,是一位重量级哲学家的思想,也就是对中国影响很大的马克思。

当今社会,我们必须熟悉“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就像希腊神庙的模型。这样的车型你首先看到的一定是一个绝妙优雅的屋顶。这个屋顶被称为“上层建筑”。它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即“生产工具”、“生产条件”和“生产关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这种生产方式。

“生产条件”是这个社会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是这个社会的基础,是这个社会的整体文化和自然,就像过去游牧民族和农业社会的文化差异一样。“生产工具”是指利用“生产条件”的机器、设备和工具。而这种“生产工具”的所有权产生了“生产关系”。有了“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就决定了社会阶级。“资本主义”终将陷入生产关系的恶性循环。而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国家政策“人尽其才”,使劳动成果与劳动者之间的异化消失,改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人道,使社会更加公平团结。

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不要演透了。在故事的这个转折点,我们不禁要思考自己是否现实,而这种思考,正是这本书想要在通识哲学教育之后,送给他“女儿”的礼物。

在书的结尾,介绍了达尔文和弗洛伊德。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是人类历史上的三记耳光,扇在无知自以为是的人类脸上。首先是哥白尼的否定地心说把我们从对宇宙中心的无知中唤醒,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未知的宇宙。第二个是达尔文,他从优秀的创造意识中把人类和黑猩猩拉回到起跑线上。人类只是自然界基因突变的产物。第三是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精神探索,把人类变成了一个实际上受潜意识控制的无知范畴。面对汪洋大海般的潜意识,我们的思维意识只占一小部分。“自我”、“本我”、“超我”的交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意识系统。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未知的,超自然的现象。有人思考,有人探索,有人回归自我享受生活,有人退隐山林祈求天人合一,有人用信仰填补心中的认知空白。哲学史就像人类的认知史一样,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很难用现在的眼光去思考一件事情的对错。如果非要探究一个原因,就要把自己放在一个位置上思考,这个问题和答案之间的时空关系是否得到了呼应。答案往往带来的不是问题,因为正是未知带来的思考和探索行为让我们不断前行。哲学就像是未知和已知之间的灰色地带,但这里的思维和行为正式带来了社会的基础和框架。

哲学和我们自己的意义在于,面对这种没有答案的思考,你还愿意探索吗?苏菲的世界将是我个人认知、理解和行动的指南。思考和行走。

苏菲对世界的看法。

苏菲致力于哲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艾伯特的指导下,她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乃至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不是给我上哲学课!但是,正是因为我对哲学的无知,才觉得书里的那些句子好难懂。我很想“逃学”,但又忍不住被那种神秘感所吸引。一个个看着,越看越入迷。就这样,《苏菲的世界》成了我的枕边书。边读边想,我睡着了,进入了苏菲的世界。

“咦?这不是艾伯特的小屋吗?”我上了一艘船,来到小屋门口。“吱”门开了,贾德先生走了出来。“进来坐吧。”他似乎对我的到来并不感到惊讶。“亲爱的约斯坦·贾德先生,你好,苏菲的世界真奇妙。请问你的灵感从何而来?”

阳光透过窗户,折射在地面上。

贾德先生推了推眼镜,笑着说:“哲学很无聊,但这本书很不一样。在给读者讲哲学的同时,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让读者有一种读侦探小说的感觉。苏菲从邮箱里拿出一封信,信中写道:?你是谁?苏菲每天都怀着好奇心等待艾伯特的来信。?信中会说些什么?不仅是苏菲,读者的心也被牢牢抓住了!”

“叮~”闹钟响了。我回想起刚才的画面,轻轻抚摸着书,不知不觉又睡着了。

“我在信中用了很多比喻。我想只有这样,一个十五岁的女孩才能更好地理解哲学。”艾伯特先生眨了眨眼,看上去更有精神了。"书中有一个绝妙的比喻。"他边跳边聊,我沉醉其中。许多东西的影子在我眼前闪过,我模模糊糊地认出了雅典的高城、帕台农神庙和狄俄尼索斯剧院。

渐渐的,一只小白兔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一直在想,我到底是顶端有细毛的生物,还是深入兔毛的生物?

苏菲对世界的看法。

今天,我拿起了奇怪而神秘的书《苏菲的世界》。看完之后,我想了很多。......

这本书主要讲述:苏菲,一个14岁的女孩,有一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开始思考从古希腊到康德,从克尔凯郭尔到弗洛伊德,大师们都在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索菲不断收到一些非常不寻常的信件,世界在她眼前如痕迹般展开。苏菲利用女孩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识,试图解开这些痕迹,但真相远比她想象的离奇和诡异。

看完之后,我觉得苏菲代表了人类自身,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索代表了人类对哲学和世界的理解和探索。因此,优秀的世界观为人类的探索活动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我们要向苏菲学习,做一个敢于探索、敢于尝试、敢于发现的人。也许你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在生活中探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探索需要各种挫折。一个人需要在生活的艰辛和失败中成长。新东方学派的掌门人余经历了两次人生转折。一个是连续两年高考失利,一个是留学幻想破灭。然而正是这些磨难让他找到了新的机遇,于是他抓住了人生中最大的机遇,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十有八九,失败很可惜,但能磨炼人的意志。就像新鲜的植物可以在腐烂的土壤中生长一样,腐烂的土壤也可以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