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一些年轻人生孩子的欲望越来越低?

总的来说,生育意愿的下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投入收入平衡和机会成本的问题。先讨论一下生育本身能给你带来的好处:养儿防老的观念自古有之,但在当今社会可能很难树立。面对421的大部分家庭结构,以及目前居高不下的房价,需要掏空六个钱包。在目前的客观经济条件下,如果指望孩子以后经济上养活你,概率很小。其实他不老的话,以后会很好的。注意,我说的是变态。试想,在一线城市工作3-4年的年轻人,可以全款买房。emmm,目前我身边还没见过一个案例,就是连编的故事都没出现。所以老人养孩子的经济支持也就没了。其次,我们来看看子女对老人的陪伴效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往往孩子以后发展的越好,离父母就越远。三四线城市会在一线城市打拼,一线城市会在国外发展。通常,那些个人发展不好的孩子(没出息的)会选择和父母住在一起。从表面上看,他们真的很孝顺,但你不能否认他们潜在地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最坏的情况,同居至少可以解决房租的巨额开支。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而事实上,作为孩子,这是必须要发展的,因为如果你成年后还需要足够的年龄来维持生计,那么你的家族的基因延续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对于一个优秀的孩子来说,他的人生注定是一个与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所以孩子对老人的陪伴也就没有了。很多人看到上面的结论可能会生气,大声吼你这么没人性,你的孩子和家人在一起有多幸福。当然,这个好处是事情没有那么糟糕的原因。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是可以收获很多成就感的。他第一次叫爸爸,第一次用稚嫩的小手给你画了一幅彩色的画。对于没有孩子的人来说,感觉和角色扮演游戏中培养你的角色的过程差不多。当然,孩子是你理论生命的延续,是基因的传承。所以养孩子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基因遗传的好处还是存在的。但是请不要急着开心。刚才我们谈到了收入,但是这个收入不是白给的,或者说实际上你要为此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再来说说你生孩子的成本:经济成本方面,孩子的教育和养育成本早已飙升,光是教育成本一年就是几十万。未来的学区、工作、婚姻等。在这一点上非常相似。我就不细说了。资本只会支付你的工资用于再生产。身边有些朋友为了尽快攒下买房的首付,选择去国外生活。回到非洲三年后,他们发现多出来的50万跟不上房价的涨幅。他的奋斗让他离拥有一套房子的梦想越来越远。我觉得高房价对社会最大的危害其实是告诉年轻人“劳动价值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资产的自然增长速度”。这一刻,我们勤劳致富的信念将从底层被彻底颠覆。但实际上不仅要花钱,时间和精力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从出生开始,父母就再也睡不了一夜,然后每天996回家后,心律憔悴,却还因为辅导孩子而气得高血压。当然,包括因生育而失去的职业晋升机会,很多孩子只是一双筷子,姐姐给弟弟穿旧衣服的粗放式育儿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更有趣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20年前,人们下班后骑着永久自行车回家,除了买菜做饭,没有其他娱乐选择。甚至看电视也是一种奢侈。现在已经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一部手机就能让你乐在其中。包括我刚才说的角色扮演游戏,某种程度上也能让你有抚养孩子的成就感。所以养孩子的唯一好处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我个人的结论也很简单:目前只有两种人最适合多生孩子。一类是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因为他们的资源无限,生育不会给他们的财富和精力带来太大的压力。相反,对他们来说,稀缺的是未来继承和管理现有财富,维持家族阶级的人。另一方面,最穷的人也适合多生孩子,因为反正没有下降的空间。理论上,多子女还有另一种可能。买彩票中500万的几率永远大于一,万一真的有孩子爆发。事实上,客观的生育统计数据也验证了我的分析。所有的选择和认知都是由我们现在的资源和环境决定的。没有人生来就是高尚而有爱心的,也没有人一直都是卑鄙而自私的。我的经历和环境迫使我们做出最现实的选择。最尴尬的是中产阶级。每天努力的996,只能勉强保持现有水平。生孩子只会让他活得更辛苦。即使一路精心培养他,后人也很可能走自己的老路。果不其然,一边是育儿成本不断高企,一边是育儿收入不断缩水。人在现实面前越来越“理性”。对于中产阶级来说,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不错的决定。如果你特别喜欢孩子,在乎基因的延续,这是你人生最大的意义,那你就要大胆一点。但是,以后有很大概率会过得特别辛苦,“朋友圈消失的中年人”“为什么每天回家都坐在车里?”嘿,别跑,是你。如果你生孩子只是为了养孩子防老,以后有人照顾你或者你的孩子变成霸道总裁让你衣食无忧,那你可以说你想多了。面对眼前纷繁复杂的世界,生活不易。为什么我们注定要选择这种苦行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