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作家对李白的崇拜有什么争议?
患有中国病的布克奖作家。
他一回来就对家人宣布:今天开始用筷子!在外面吃中餐,在家里听京剧,无论和谁聊天,都离不开中国。他还有一个奇怪的中文名字,叫“邱浩”
我有一个朋友叫“邱浩”,一个似是而非的中国名字;他还有一个尴尬的外国名字,在用尽全力说出这个名字之前,他必须深呼吸:克拉拉·斯诺·霍尔凯·拉兹洛。幸运的是,我们是朋友,我们可以简单地叫他拉兹洛。
拉兹洛是匈牙利著名作家,2015年获得国际布克奖。代表作《撒旦探戈》上个月刚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我有幸担任翻译。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一个破旧的集体农场,人们纷纷逃离,只剩下几个无处可去的村民继续欺骗,密谋,欺骗,背叛,梦想着有一天离开。一天,两个骗子来了,给绝望的人们带来了希望。村民们兴奋地跟着“救世主”走进了一个新的陷阱。
拉兹洛以其如火山岩浆缓缓流淌的长句著称,擅长深刻表达反复出现的“人类困境”。他被苏珊·桑塔格誉为“当代欧洲最富哲理的小说家”。不过,我只想说说我和拉兹洛的相识,以及他和中国的缘分。
第一次见到拉兹洛是在1993。当时出国一年多,和好朋友Ianos住在一起。Ianos是大学老师,文史杂志主编,在文学圈有很多朋友。一天,拉兹洛出现了,他戴着一顶羊毛黑帽子,瘦瘦的,高高的,微微驼着背,红扑扑的脸,棕色的头发齐颈,高高的额头,一对络腮胡子,嘴角挂着微笑。说话时,他会专注地盯着你,棕黑色的瞳孔就像神秘的漩涡,能把你卷进去。
当时拉兹洛刚从中国回来,用他的话说,染上了“中国病”,迷恋中国文化。他一回来就对家人宣布:今天开始用筷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收藏与中国相关的书籍,关心与中国相关的新闻。在外面吃中餐,在家听京剧;无论和谁聊天,都离不开中国。他给我看了一张中文名片,上面印着“好山”两个字。他说这是他去中国之前,一位汉学家朋友特意给起的中文名。一是取“美丽的小山”之意,因为他的姓“克拉·斯诺·霍尔凯”来自一座小山的名字;第二,他把孔子和“秋”字联系起来,以示对中国先贤的偏爱。
他特别迷恋古代中国,崇拜诗人李白,并称大作家科斯托拉尼、大诗人沃洛什、普利策奖获得者法鲁迪、小说家赫雷切等20世纪匈牙利重要文人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翻译过李白的诗歌。他惊讶于一个“现代派诗人”是如何出现在欧洲人眼中的唐代中国。他非常喜欢《致王伦》这首歌,“太棒了,比兰博的爱情诗还要动人”。
1998年夏天,我陪他到中国,跟随李白的脚步走了一个月。在近十个城市,无论遇见谁,话题总是离不开李白。想象一下,一个蓝眼睛的外国人和一个长头发的年轻人拦住一个路过的老农、商人、军人或年轻夫妇,问:你知道李白是谁吗?你能背诵李白的诗吗?你为什么喜欢李白?你听过哪些关于李白的传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李白对你意味着什么?假设李白坐在他旁边,你最想对他说什么?最后加上欧式浪漫:“你以为李白和杨贵妃是情侣?”
你必须能够想象回答者莫名其妙或微笑的表情,以及无法理解和出乎意料的回答。我不禁要问:“如果你在布达佩斯的大街上被一个中国人拦住,你知道裴多菲吗?”?裴多菲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肯定也会发愣,然后尴尬地笑。不是吗?"
拉兹洛笑着说:“你说得对。但只要你一直问,我总会说点什么,甚至说‘我不知道’都是一种回答。”在旅行的最后,我花了两周时间整理记录的14盘磁带,然后我发现了他的伟大之处:他要捕捉的不是诗人生前的地理行踪,而是寻找一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诗人。根据那次旅行,他写了一本长篇游记《只是星空》。
十多年后,拉兹洛成了中国的常客,写了两本与中国有关的书,并娶了罗兰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年轻妻子多尔卡。准确的说,女生学中文是在拉兹洛的影响下。
我和拉兹洛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20多年后,我们的名字会被印在《撒旦探戈》中文版的封面上。每当我提到或看到他,我不禁想起那个奇怪而可爱的中国名字: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