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创设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哪些?
情境创设大致有三种方式:利用实际的生活情境, 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设置虚拟的生活情境。
1.利用实际的生活情境。即,利用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件、问题、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学生一开始就是情境中的一分子,事件和问题与他们相关,对于事件或问题,他们存在疑问,想知道为什么,或者想去参与解决。教师利用真实事件或问题展开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容易理解他们要掌握的知识,实践能力也易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例如,一个教师上爱护森林资源一课后,学生们都表示以后不用一次性筷子。有一个学生发言说,他们家开饮食店,他的爸爸妈妈就爱用一次性筷子,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人工费,也就是减少开店的成本,而且很多客人嫌店里的筷子洗不干净,要求提供一次性筷子。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一个难题。课堂可以回避这个问题,生活是不能回避这个问题的。要真正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并具有实践能力,教师就必须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面对。以这个学问题为线索,让学生认识森林资源背后的各种关系,体会保护森林资源任重而道远,并通过讨论和探究,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利用实际生活中真实事件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一方面要多让学生表达心声,了解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难题、困惑;一方面教师自己要了解与儿童有关的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为此要多看报,多听新闻,增强自己对社会发展的敏感性。这样才能选择现实生活中典型的事件和材料创设情境。
2 .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即,模拟呈现在其他时间或其他地方或其他人身上发生过的事件、故事,一般由学生直接参与模拟,分担不同的角色。比如,让学生扮演半天盲人或瘸子,学生这一天会遇到很多难题,从而体验盲人、瘸子的不容易,加深对残疾人的尊重,并学会关爱他们。
3.创设虚拟情境。即,教师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播放一个自制的或他人制作的短剧或长剧,故事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或者故事中的人物遇到的问题吸引学生去解决,同时故事提供了学生解答疑问的线索或思路。虚拟情境有很多种类,有些故事可能有一个完整的结果,表现一个人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教师通过一些提问,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引发思索和启发,扩展分析问题的思路,丰富处理问题的经验。这类故事一般有一个比较曲折的情节,提供了学生没有经历过的现象、关系。
但是,有些虚拟情境可以只展现一个事件的发生,或展现一个问题,不展示事件最后的结果,而让学生续写结果,或者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其中某一个人物,思考自己该怎么办,并且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决定,分析决定的后果或评价决定的恰当与否。
比如,展现一个讲诚信的故事:一个学生不小心打碎了朋友家一个贵重花瓶,没有人看见,想承认,又怕家里没有钱赔偿,不说实话,内心又不安。教师可以完整地表现这个主人公做决定的过程,以及决定做完后的结果。也可以只表现这个主人公面临的问题,让班上学生替这个主人公坐决定,通过这个故事,引发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再比如如诚实单元,续编故事例子]
创设这样的情境是对教师教育智慧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学生的情况、教学环境是千差万别的,实践中还需要广大教师们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如何根据主题、目标、环境条件以及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学习和探索实践的。相信有我们聪慧、纤细、敏感的心思,定能在品德与生活的活动开展中创设适合我们自己孩子的教学情境,使孩子们在品德与生活的领域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案例分析互动研讨:本主题目标:懂得好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问题:这一情境容易造成为做好事而做好事的效果,就算当时地上纸屑不见了,粉笔回家了,扫把站起来了,又有多大实际意义呢,可能课堂上活动会非常热闹,但这一情境创设并不一定能全面有效地达成活动目标,当现实中产生与学生实际利益相违背的情况时,学生也可能不愿意去做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节课对学生的影响也许仅仅限于课堂上,并不能影响到学生的生活中。这一情境创设过多地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儿童的真实生活,情境中缺乏生活逻辑的关系,没有什么可以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也没有连接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的媒介。可以设计讨论:垃圾角周围到处都是垃圾,同学们都看见了,可是大家都觉得不是自己扔在外面都不想捡,而且捡了还会耽误出去玩的时间,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设计带有两难问题的情境,供学生思考、分析、判断。还可以设计分担区,先负责人,制定出好事计划。这样的情境同时也符合了原则中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