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形象的典型意义

1,堂吉诃德是一个非常复杂矛盾的人物。他的显著特点是脱离现实,沉溺于幻想。他脑子里全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到处都是魔法、巨人、怪物。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所向往的理想和追求的原则并不都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的内容。例如,他痛恨奴隶制和压迫。

2.他个性的另一个特点是行动鲁莽。他不切实际,单枪匹马地砍杀。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不胆怯,从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虽然他的行为是出于善意,但往往会导致有害的后果。

3.堂吉诃德的举动也表明,他并不是在做白日梦,并对平凡的休闲生活感到不安。他不仅有理想,而且表现出一种为了实现理想,改造现实,不顾个人安危和失败,坚持理想,为之奋斗的奉献精神和战斗精神。

4.总之,堂吉诃德的形象是复杂的。他是一个痴迷幻想,行动盲目的漫画人物。同时,他又是一个脱离现实,动机高尚,行动错误的悲剧人物。他可笑,可悲,可爱,可敬。唐吉诃德形象的伟大概括,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范之一。双重人格的堂吉诃德。

在小说中,吉哈纳迷上了骑士小说,所以他有双重人格(也叫精神分裂症):在迷茫的时候,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伟大的骑士堂吉诃德,但在清醒的时候,他又变成了一个善良的老吉哈纳,同时也是一个思路清晰、品格高尚的绅士。

具有双重人格的堂吉诃德实质上代表了作者想通过主人公表达的两个主要思想:对骑士小说的批判和对人文主义的赞美。

作者之所以塑造了这样一个人物,是因为西班牙文坛骑士小说的泛滥,以及整个社会的放荡与腐朽。

骑士精神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最初的骑士文学对文学的发展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塞万提斯时代,骑士精神作为封建专制和宗教压迫的残余,已经成为禁锢社会发展的枷锁。在这种形势下,堂吉诃德的出现被赋予了打破封建桎梏,摧毁黑暗时代精神的使命。

小说中作者指出,侠义文学内容雷同,情节荒诞,应该全部烧掉。《堂吉诃德的三次旅行》尖锐地讽刺了骑士制度的不恰当,揭露了西班牙封建贵族的放荡暴力生活,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他们残酷压榨剥削下层阶级、称霸他人的丑恶嘴脸。

从这个意义上说,占据全书大部分篇幅的“骑士”堂吉诃德,是作者批判封建骑士小说所代表的腐朽势力的对象。作者以此人物形象无情地批判和嘲讽了封建旧制度,成为当之无愧的反封建文学。

另一方面,作者并不完全批评主人公。正如美国文学批评大师纳博科夫所言,“堂吉诃德描写的是著名的骨瘦如柴的骑士,经历了一系列残酷的事件,却依然保留着荣誉和纯真”。这正是作者对堂吉诃德人文精神的赞美。

虽然堂吉诃德在一系列冒险中做了各种荒唐事,但他最大的优点是他对自己所信仰的东西的勇敢追求和对正义的坚定信念。

《堂吉诃德》体现的人文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伟大的骑士堂吉诃德和清醒的乡绅吉哈纳。

荒诞的骑士堂吉诃德反映了旧封建制度下贵族绅士阶级人格的极度扭曲,而伟大的骑士堂吉诃德则是扭曲后重生的人文主义战士。

堂吉诃德一心想成为一个完美的骑士,所以他总是用骑士精神来约束自己。他有着勇往直前、嫉恶如仇的精神,从不向恶势力屈服。他总是坚持正义,锄强扶弱。同时,他充满挑战精神,敢于行动。无论面对“巨人”、“恶魔”还是“强盗”、“敌人”,他总是二话不说拿起武器。

"他对信仰的忠诚是无与伦比的。"(屠格涅夫),所以对于堂吉诃德来说,行动才是对他价值的最大肯定,而不是成败。这种坚持理想、信念、正义、勇于行动的精神,才是堂吉诃德最闪光的地方。

乡绅吉哈纳是人文主义者“堂吉诃德”的真身。按照作者自己的说法,只要不谈骑士,吉哈纳就是一个相当清醒,谈吐不凡的智者,远胜于身边的普通人。乡绅虽然是介于贵族和平民之间的一个阶层,但却是现实历史中卧室反封建斗争中最得力的干部之一。

吉哈纳注重法律,恪守道德,对文学艺术有独到的见解;他热爱自由,反对压迫,同情弱者,热爱国家。从这些方面来看,开明绅士吉哈纳有他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只是对堂吉诃德的一个补充。

吉哈纳和骑士堂吉诃德这两个疯狂而执着的形象,构成了具有双重人格的堂吉诃德主角,也恰如其分地阐述了作者写作的两条主线——批判以骑士文学为代表的封建思想和讴歌新人文主义者。

《堂吉诃德》——桑丘·潘萨的世俗化投影

如果说开明绅士吉哈纳是人文主义者唐吉诃德的“身体”,那么桑丘也可以看作是唐吉诃德世俗化的投影。与吉哈纳不同,桑丘的身体体现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人文主义者堂吉诃德本人的成长过程。没有人生来就是贵族,堂吉诃德的成长空白最终由他的影子桑乔来补充。

桑丘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家很穷,老婆孩子经常挨饿。这个无能的男人在家里一定被驼背的老婆嘲笑过。得到主人许诺的财富填饱肚子,过上好日子,是桑丘愿意上“假船”的最初原因。这时,桑乔非常务实。和他的主人一样,他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一是当骑士,二是当总督。

在这个过程中,理智的桑丘常常劝阻主人一次又一次失败,但也和主人一起倒霉。然而,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桑丘也没有抛弃被电脑病毒附身的主人。他的忠诚固然感人,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与他的交往中,他的思想受到了堂吉诃德的影响,最好的例子就是桑丘成为了“岛屿总督”。

当他终于如愿以偿当上“省长”的时候,他本可以实现自己当初做官发财的梦想,让全家从此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他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想法。他为官方做了一个公正的决定,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最后,他不贪恋权力,毅然辞职,尤其是他的遗言被打落在地。很难相信这话出自一个农民之口:“请告诉公爵夫人,我是公正的。”

唐吉诃德弥留之际,桑丘泪流满面,不仅因为他失去了一个主人和朋友,还因为觉醒的桑丘失去了精神导师。桑丘的成长过程是对人文主义者堂吉诃德成长过程的补充写照。通过吉哈纳的临终忏悔和桑丘的最终蜕变,作者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写作意图,撑起了一个“英雄堂吉诃德”的形象。

总之,无论是堂吉诃德、吉哈纳还是桑丘,作品的主人公都已经是国际知名人物,和塞万提斯一起载入史册。就像一些书里说的,如果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就一定有一千个堂吉诃德。就像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一样,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共同创造了文艺复兴的辉煌。这里先抛开作品具体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手法不谈。只是通过一些章节和段落对人物的简单论述,对这部帝王巨作的粗浅分析。想要品尝,还是要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