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版
清末民初,随着西方科学思想的传入,各地建立了近代图书馆,古籍成为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图书馆应该是从1903年浙江图书馆的建立开始,再到江南图书馆和史静图书馆的建立。这些图书馆最早的基本馆藏是古籍。他们中的一些人以收集古籍而闻名。如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以北京图书馆为例。它的前身是史静图书馆,始建于1910年。它继承了清代内阁图书馆的藏书,珍本善本相当丰富,有宋元旧书,也有敦煌古抄本。后又添入国子监图书馆,并经走访南北,得出南岭徐氏藏书、贵安姚氏入馆,古籍收藏日益丰富。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著名版本编目员许森宇、赵万里先后主持善本部工作,为搜求古籍,设立了图书馆、善本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藏的善本更加丰富,最早的一批是《赵金城藏》。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务院(即国务院)颁布了保护文物、禁止珍贵文物和图书出口的措施,并付诸实施。与此同时,文化部文物局也逐步在全国开展了图书文物的调查、保护和征集工作。这项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各地藏家纷纷向文物局和各级群众捐赠珍贵书籍和文物。北京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数量激增,质量上乘。例如,周树涛捐赠了所有的稀有书籍,包括傅仲谟、翁、潘石宝礼堂、屈的青铜剑楼、张、邢志祥、刘韶山和赵在内的700多种。正是有了这些善本,北京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才称得上名副其实。
中国古籍是指1911之前产生的书籍。清朝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的古籍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只会被重新发现,不会再产生。自从这些古籍从图书馆转移到图书馆后,图书馆的古籍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其主要内容是对古籍进行识别、记录、分类、收集和提供阅读,包括版本目录学的内容。为了揭示馆藏,急需编制我馆古籍或善本书目。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初(即“文革”爆发前),反映各个图书馆藏书的善本、古籍陆续出现,代表了当时类型学的研究水平。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古籍著录,在著录项目、内容、顺序、格式乃至术语上都有规定,但结果即版本目录,大多形式统一,质量参差不齐。在版本编目方面有深厚功底的图书馆,其编目质量较高,如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江苏郭利科学图书馆总目录等。相反,有许多不足之处。其原因可归纳为:缺乏对上一版目录的查阅,但仍沿用以前的经验;馆际间缺乏交流;编辑实践中缺乏总结等。
除了各图书馆的书目,还有一些有价值的版本出版:
(1)书商的故事和书商的故事续集。作者孙殿起在北京开设了一般学习斋书店,几十年来一直在出售古籍。他会把自己亲眼目睹的书一一详细记录下来。因为收录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清代以来的作品,其功能相当于《四库全书》目录的延续。目录中的记载一般包括书名、卷数、作者姓名、籍贯、刻本年份等。如果卷数和版本刻本有异同,需要考证作者姓氏,需要说明书的内容,偶尔会有备注。
(2)中国系列综合记录。65438-0959年,上海图书馆将全国41家大型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整理出版成《中国综合志》系列。这种“综合记录”吸收了旧时代各种收集书目和系列目录的优点,并有所发展。全书分为三大卷:第一卷是总目录,反映丛书的书名,共有2797种丛书,按其设置的分类表进行分类。以下各系列名称(含同义词),编者时间及姓氏,版本,副标题标题及作者时间及姓氏,版本。文末附国内各大图书馆收藏表。第二卷是该系列的小标题分类目录。第三卷是副标题的书名索引和副标题的图书作者索引。有了这种全面的记载,旧时代的各种书籍目录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印刷术家有张元济、傅增湘、赵万里、王忠民等。
张元济(1868—1959),浙江海盐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国子监庶吉士,主管刑罚部改革,后任宰相,国政衙门张静,积极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他受到“革职永不用”的处分。从1903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事、董事长,直至去世。他认为整理文献必须有丰富的古籍善本,因此十分重视图书馆的建设,积极搜寻古籍善本,并修建了东方图书馆,专门设立了收藏宋元明旧期刊并加以抄录的房间,命名为含芬楼。到1932九一八事变前夕,东方图书馆藏书已达50多万册,居全国之首。有了这么丰富的图书环境,他开始整理文献。从1916影印寒粉楼秘籍开始,先后印了四个系列,续古籍系列,道藏,道藏,学金,求原等。《四库全书》除依据清代张刻本影印、《四库全书总目》第一辑依据馆影印外,其余版本均由他亲自选本、校订、整理、印刷。张家整理的古籍一般都有题跋。本文从内容、卷册、版式、线条、雕版、禁忌语、序跋、词语异同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考证和比较。
傅增湘(1872-1949),又名元叔,四川江安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他选择了庶吉士。五四运动后,他致力于藏书和校勘书籍。著作主要有《双剑楼珍本书目》、《宋蜀文选》、《藏园书目录》、《清代考据》等。他每拿到一本书,就写一篇碑文,每看到一部善本,也写一个书录来鉴定版本的异同,校对用字的错误,并搜索宋代刻书人的姓名和禁忌,寻找鉴定版本的证据。《藏园组书经》十九卷,记录了他三十多年来在访书、购书、读书过程中看到的各种公私藏书的精品,* * *收录了4500余种善本。由于这个版本目录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成为当时检验版本科学水平的主要著作。
赵万里(1905-1980),浙江海宁人,早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1925年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任王国维先生助教,进行诗歌、戏剧、版本目录学研究。1928至1948,历任善本审查组组长、中文采访委员会委员、采访组组长、北平图书馆善本本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图书馆任研究员、善本特藏部主任。他收藏了许多宋元旧书和江浙、福建、广东等地的明清珍本善本。由于他广博的知识、精深的技艺和极高的版本学造诣,他主编的《北京图书馆珍本书目》和《中国版刻目录》出版后,受到了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
王忠民(1903-1975),河北莱文人,北师大1929毕业,就职于首都图书馆,专攻目录学。65438年至0934年,被北平图书馆派往法国国家图书馆任交换馆员,后又被调到美国国会图书馆整理馆藏的中国善本。65438-0947年回国后,任北京图书馆研究部主任,在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短期代理北京图书馆馆长,1957至今一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系任教。他在目录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善本提要》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方面的造诣。从1939到1949,先后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宋、元、明刻本及校稿撰写摘要,共计4400余篇(含补遗),合并成本。对于书中的记载,凡是《四库全书总目》中有摘要的就不编,有遗漏的补,有错误的改,更强调记载书版或文字增删的学术价值。更方便检查核实各书线、版次大小、卷末标题、刻工姓名、序言、后记等。其重点是考证作者李珏的生平、出版始末及与其他版本的异同,以事为重,以笔为记。介绍具体藏书的情况,这是一个技巧性的工作,用于检索相同的图书版本,但不足以揭示特点。
与大量的版本学目录相比,这一时期的版本学专著还不够丰富,主要有的《版本学通义》、孙的《中国雕版源流考》、的《古籍版本学略》和毛春香的《古籍版本学通说》。总体来说,他们缺乏突破性的成就。“文革”期间,版本目录学等传统学术研究无从谈起,版本学研究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