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巴金的资料?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笔名裴赣、宇易、王文慧。祖籍浙江嘉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员家庭。我从小就在家学习。接受五四运动中的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至1923在成都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学习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谈》工作,参与组织“平等社”,开展反封建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闻·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呐喊》等新诗。

1923去了上海,不久去了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读书。1925夏天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翻译,宣扬无政府主义。1927年他去了法国,次年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死》。小说月刊1929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住在上海。几年间,他写了许多书。主要作品有《死日》、《新生》、《缎子》、《萌芽》以及著名的《爱·雾·雨·电》三部曲。1931年,著名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时代》上连载,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65438年至0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我去日本旅游。次年回国,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系列”、“文化生活系列”、“小众文学系列”。1936年与金易创办《文姬月刊》。同年,他和鲁迅等人共同发表了《中国文艺家宣言》和《文艺界团结言论自由宣言》。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游历了上海、广州、桂林和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更名为烽火)的出版人、主编,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从1940到1945,他写了抗日战争与火的三部曲。抗战后期,他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房》。1946完成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和“鬼”闻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出席第一届全国文学代表大会,当选为文联常委。1950担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他两次访问朝鲜前线,编了两篇散文《生活在英雄和保卫和平的人们中间》。1960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遭到残酷迫害。1978起,杂文《随想》在香港《大公报》连载。在他的倡议下,1985成立了中国现代文学博物馆。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从1982到1985,先后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