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怎么训练滑冰?
当谢天恩发现王的潜在能力时,他让她代替妻子接受了两年的基础训练。
1988年5月,王正式成为谢天恩的一员。谢天恩没有听错。1996年2月,王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三届亚冬会上与当时著名的薛瑞红并列500米速滑冠军。
当时师徒两人都很高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在500米速滑中突破40秒大关,成为世界顶尖运动员之一。
但是在随后的四个冰河时期三年的训练中,40秒就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一样站在师徒面前,没能前进。此时世界速滑水平进步神速,500米成绩进入38秒以内。在1999年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王也丢掉了500米金牌,使计划中的金牌落入他人之手。
王因事业停滞和国内比赛失利而心灰意冷,一时间萌生了挂靴的念头。
整整两个月,谢天恩闭门思过。他翻出王近几年的所有训练计划、训练日记、技术视频等相关资料,反复研究分析,最终找出了三个原因。
谢天恩首先向王作了检讨,认为他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训练观念落后、方法陈旧、违反训练规则。
谢天恩的坦诚打动了王。一个年近60的人能反思这么深刻,实属不易。
谢天恩分析,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比例失调,无氧训练比例过大,违背了训练规律;忽视基础训练,技术视频显示你的平衡支撑能力差,导致比赛中频频出现“踉跄”现象,破坏了技术动作的一致性,影响了你的发挥;缺乏心理训练,努力程度下降,想赢又怕输负担太重。
针对问题,谢天恩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原本心有不甘的王在听了谢天恩的推心置腹的话后,终于放弃了退役的念头,决定再战。
谢天恩说,我对王后来的成功负有责任。如果她没有走弯路,早就成气候了。
从1999的夏天开始,王进行了大量的公路自行车训练。最远距离是牡丹江到绥芬河,160公里。26岁的王骑了6个小时的车,疼痛难忍。有时候她一边骑一边哭。但她活了下来。不是自己选的路吗?那就坚持下去。
为了提高王的平衡支撑能力,谢天恩提出了增加动作幅度的要求,并增加了训练内容和时间来提高这一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一系列方案和措施很快收到了成效。
2000年3月,在日本长野举行的世界速滑锦标赛上,王一举突破39秒大关,成绩为38.92秒,使中国大道速滑在新千年的春天展现出令人振奋的活力!
随后,他们通过不断完善和细化这些措施,不断引入新的训练理念,加强科学训练指导,对训练实施科学监控,引进国外先进训练装备。师徒在正确的道路上快步行走,一路顺风。
2003年6月65438+10月18日,王在卡尔加里举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中获得第二名。这一成绩表明,继叶乔波之后,中国再次崛起了一个可以与世界顶尖选手抗衡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