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式手枪威力巨大,为何却惨遭淘汰?

五四式手枪威力巨大为何却惨遭淘汰?

所谓54式手枪,实际上是一把苏联30年代初,就已经装备部队的军用制式手枪,全称托卡列夫TT30/33式手枪。国内军工根据苏联提供的全套技术图纸,以及全枪样枪,于50年代初仿制成功,并正式命名为“1954年式7.62毫米手枪”,简称“54式手枪”。

由于采用全钢材料,所以全枪明细过重,尽管在50米内的杀伤力非常强大,但却存在射击精度差的严重弊端。作为曾经的国企基干民兵,对54式手枪性能非常熟悉,一般打靶时,25米立姿射击,8发满弹匣,能上4-5发,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但是54式手枪为什么被淘汰了呢?

首先就是弹容量,现代战争中,手枪作为自卫武器一般需要很大的弹容量,现代手枪一般都是15发左右的弹容量,采用的一般也是双排双进或者双排单进弹匣,而五四式则是单排单进,只有7发弹容量。

其次是战术扩展性能,作为一个上世纪的老设计,自然不可能满足如今的作战需要,比如我军的92式手枪,很多设计上就考虑了战术扩展需要,要比五四式好的多。这把枪让军人或者警察用的是十分的不舒服的,并且还会影响到射手的正常发挥。并且在平时警察都是可以随身带着手枪的,如果是这样的手枪,可能还会给周围的百姓或者人民带来伤害。

其实,最根本的是这把枪的造价还十分的昂贵,我们都提倡节约,尤其是我们国家已经发展的非常快速了,我们已经有能力造出更好的枪,并且它还能为我们国家省下来一大笔花销。

客观来讲,作为自卫手枪笨重威力也过大了,54还是容弹量太少,才8发。(托卡列夫刚问世的时候其他人还在用左轮,装弹量是6发;其他人都用自动手枪了,就落后了,主要7.62x25这个弹种不太实用。)这个弹是托卡列夫采用的毛瑟7.63x25弹,尺寸完全相同。这弹用加长枪管的盒子炮发射,跟M1卡宾枪有一拼。

在实战中,尽管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威力还不错,但是由于俄国人在仿造勃朗宁手枪的时候学艺不精,造成了卡壳的毛病。这一毛病在制造五四式之前优化设计的时候也没有完全消除。尽管五四式手枪便于维护,但是作为一款现代的军用手枪,可靠性实在是太低了些。在八十年代的南疆作战中,有许多士兵因五四式的卡壳问题而牺牲,所以淘汰它也是历史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