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的学术流派
问题描述:
寻:陈望道的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及主要著作
分析:
陈望道(1890—1977),中国当代语言学家、教育家。原名,字容,浙江义乌人。我在日本学习过。一直负责《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历任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他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和国学研究,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修辞学的起源》一书出版于1932年,全书共分12篇,涵盖了修辞学的方方面面,例证丰富,归纳系统,讲解详尽。首先提出了划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理论,然后将积极修辞分为辞格和意趣。修辞格归纳为38种情况,每种情况又分为几种类型,全面概括了汉语的修辞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辟了修辞学研究的新领域。也是我国语法改革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是语文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是“大众语言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为语法改革、语文改革、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做出了积极贡献。其论文和著作被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编入《陈望道文集》、《陈望道语文随笔》、《陈望道修辞学随笔》三册。
《作文法讲义》(1922),系统讲解文章的结构、体系、美,是国内第一部论述作文法特别是白话作文法的专著;
《美学概论》(1927)简明论述了美学的基本原理,是我国最早探讨形式美的美学著作之一;
3.《尹铭研究概论》(1931)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尹铭研究专著,运用逻辑互证和比较解释的方法,易于入门。
《修辞学发凡》(1932),融合中外修辞学研究,融会古今,创新理论,创立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基础;
作者的遗著《语法概论》(1978)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功能概念进行了完整的理论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汉语词类体系,成为汉语语法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语法理论之一。
这五部著作是陈望道先生在当时学术前沿开拓性研究的丰硕成果,对今天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