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写作范围

汪曾祺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他从小看父亲画画有关。父亲的随和与慈悲对汪曾祺以后的创作影响很大。1939 ——1943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我先后在昆明和上海的私立中学任教。后来,他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工作。北平和平解放后,随解放军四野工作组到广州、武汉,最后回到北京文联工作。1954,转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从1950到1958,一直担任文艺刊物编辑。曾主编《北京文艺》《说话》《奸淫歌唱》《民间文学》。1958被错划为右派,被送到张家口地区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做了四年农业工人。1962年初调到北京京剧团当编辑。

汪曾祺20岁开始发表作品。我年轻的时候,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到了晚年,他的作品逐渐平淡。主张“回归民族传统和现实主义”。但也主张现实主义要包容各种流派,民族传统要吸收一切外来影响。汪曾祺的小说乍一看似乎并不讲究结构,但却是“煞费苦心随便经营”,所以他的小说被称为“散文小说”。在语言上,他非常重视。汪曾祺语言干净自然,要求自己“能说的不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