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出土“显赫”女人是怎么死亡的?

1973年3月初,以女尸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各学科专家,分别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长沙。此次参加的科研单位、医学院校***53个,科研人员多达83人。其中有不少为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这是中国考古史上未曾有过的辉煌景观。各地来长沙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协作和研究,使女尸在解剖学、组织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临床医学,以及中医中药学等诸多学科,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肉眼和病理组织、电镜观察X射线、寄生虫学研究、毒物分析等,对女尸的死亡年龄、血型、疾病、死因等诸方面,作了鉴定结论。

结果表明,墓主人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和损伤性症状。既然如此,到底哪一种是致她于死地的原因?

首先应排除吊颈而死的可能,因为女尸颈部没有绳索勒痕,就不能推断是吊颈而死。

尽管女尸头部皮层有淤血的痕迹,但检查头部和全身未见机械性损伤,故也就排除了被外力致死的可能。

从毒物化验来看,女主人生前有慢性汞(水银)中毒,但不是因中毒死亡。因为在女主人所在的西汉初期,由于生产技术的局限,尚未生产出能使她急性中毒死亡的“升汞”。女主人体内之所以有汞存在,主要是平时慢慢吞食下去的水银。据考古学家考证,西汉“炼丹”技术已盛行,多数贵族都以吞服“仙丹”而梦想长生不老,因“仙丹”主要是由汞制成,人吞服后就会慢性中毒,但这种慢性中毒不能致人猝死。因而,体内中毒不是女主人死亡的直接原因。

既然排除了自杀、他杀和中毒死亡的可能,女主人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通过系统解剖和病理检查发现,女尸皮下脂肪、肠系膜脂肪、腹膜后肾周脂肪及结肠脂肪均较丰满,显示古尸死前营养状况良好。骶、背部没有褥疮,不像长期卧病而死。全身未见肿瘤,亦未见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变。消化道各段内均发现有甜瓜子,反映了患者临死前不久尚能从容进食。若把上述几点联系起来思索,可以认为女尸的病死过程,不像一个慢性缓进过程,很可能是一个急性骤发的病死过程。

是什么症状引起了女主人的猝死?通过先前的诊断可知,女主人具有多发性胆石症,由于结石嵌顿引起胆绞痛的可能性很大。胆绞痛的急性发作,促发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氧加重,以致发生猝死。由于女尸组织切片无法看到炎性细胞成分,故因胆总管及胆管结石阻塞引起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可能性难以判断。

由于胆总管乏特氏壶腹处有结石嵌顿,有引起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坏死)的可能性。但对女尸的肉眼观察未见胰腺出血及脂肪坏死,胰管内未见逆流的胆汁;切片胆色素染色阴性,镜下胰腺各部未见出血,故可排除因患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致死的可能性。

女尸全身多处动脉粥样硬化,但大、小脑表面及各切面未见出血征象,镜下左、右大脑中动脉未见粥样硬化病变,大、小脑各部位含铁量,经化学分析及光谱测定没有显著差别,故可排除大量脑出血所致的猝死。

在医务人员列出的女尸众多的病症中,有一种陌生的疾病,那就是日本血吸虫病。过去讲述中国的血吸虫病的历史时,都援引国外的资料,这次,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女尸病理学、寄生虫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其体内发现了日本血吸虫虫卵,这说明远在两千一百多年以前中国就有日本血吸虫病的存在了。

马王堆一号汉墓一号女尸在湖南长沙出土,死者生前在长沙居住。2100年前洞庭湖的范围远比今日广大,当时长沙县的乔口、云凝均属洞庭湖滨。洞庭湖的钉螺孳生已有悠久历史。因此,死者在长沙或附近的日本血吸虫病疫区接触疫水,并受到感染,是极有可能的。但是,从各种迹象来看,她死于日本血吸虫病的可能性仍然不大。

当这几种可能全被排除之后,最大的可能就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严重,加上胆石症急性发作为诱因,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而由于这种情况造成猝死的可能性最大。

冠心病的死亡原因较复杂,据现代研究,常见与心室纤颤以及心律紊乱、长期顽固心衰、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等密切关系,其他严重并发症亦可导致病人死亡。关于这具女尸,上述病理生理变化无客观资料可供查考,从病理形态来看,未见心衰、心脏破裂、室壁瘤及大块陈旧性或新鲜型心肌梗死的表现,但心肌有多发性小灶性梗死后瘢痕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相当严重。按国内外有关冠心病猝死病例的尸检材料说明,猝死病例的心肌不一定有相应的严重改变。故此,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冠心病的猝死,大多并非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而是由于某些诱因,如情绪波动、急性绞痛或迷失神经反射等促发冠状动脉强烈痉挛,在关键部位上引起急性心肌缺血,骤发重型心律紊乱心跳顿停致死。

这或许就是女主人死亡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