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领域

在中国,连小孩子都知道提到武术意味着什么。经过多年的传播和发展,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瑰宝。武术不仅是一种武功,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

三十五岁的时候,我终于有勇气和信心来谈谈我心中的武功境界。2013春节期间,在北京出差遇到三个印度的大学生。我们开始了友好的交谈,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交谈必然会谈到对“功夫”的理解。“功夫”这个词,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国拳手在国外的传播和推广,已经成为一个国际词汇。和外国朋友谈到“功夫”,自然是提到李小龙。说到李小龙,就不能不提到中国的功夫电影。那么我就从武术大师李小龙的武术理论入手,慢慢分析我心中的武术境界。

我心中的武功第一境界:通过武功提升自己的能力。

李小龙原名李,出生于三藩市。中国现代武术家,国际功夫巨星。早年师从咏春拳派的叶文学习咏春,经过一番锤炼和研究,终于创立了截拳道。为了弘扬和发展中国武术,拍摄了几部经典动作片,得到了国际公众的认可。

我对李小龙的了解是从小时候开始的,后来通过李小龙的电影和真正截拳道传人的讲述而熟悉。李小龙第一个把中国武术提升到哲学范畴,同时综合了众多武术派别的长处和优势,最终形成了截拳道。我的大学同学崔先生是截拳道的传人。听了他的故事,我明白了截拳道并不是一个武术门派,而是对武术的一种哲学解释。

武术首先是一种攻防手段,通过对拳、足、肘、膝、腰等不同体位的锤炼,达到强身健体、防身和比赛的目的。截拳道将中国道家的阴阳学说融入武术哲学中,达到攻防兼备,拳法合一的训练目的。在李小龙的理论体系中,有一段话是关于人体和武术的锻炼,大致意思是:“如果你的拳能有和你的踢一样的力量,你的踢就能有和你的拳一样的速度。然后你就会达到拳脚相加的境界。”在武术比赛中,李小龙也提到:“进攻时同时防守,防守时同时进攻,这样才能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提升到哲学范畴,李小龙提出了“以不可能为法,以无限为限”的境界。

在我的理解中,截拳道融合了中国道教的阴阳基础理论,无论从身体锻炼到比赛,还是最终的思想境界。人的身体条件注定了出拳时力量和速度不足,而踢腿则更慢更有力。也就是说,我们在武术训练中无论是拳还是踢,都有一定的制约和不利因素。然而,武术训练的目标之一是强身健体。我们想象一下,两个人在打架的时候,如果出拳速度很快,但是没有力气打,那么这样的出拳是无效的。同时踢的力量很大,但是动作慢反而给了对手优势。它也会失败。所以当你在拳打脚踢的时候同时注意力量和速度,你就会达到一种阴阳互补的状态。武术的训练,其实就是全方位的训练自己的身体力量、速度、敏捷等诸多身体机能。经常练武的人,大脑反应比一般人快。身体和大脑的协调性也更高。同时,精神注意力和平衡能力也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

先不说武功,就说我们在生活中的工作和学习其实都是一样的。通常训练你的一项技术能力也能提高其他能力。比如经常训练自己的计算能力,可以提高大脑对数字的敏感度和理性思维。而且经常写作可以提高我们对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响的敏感度,提高我们处理事件的创造力。而我们发现,无论哪种技能训练达到一定程度,都离不开阴阳互补的圈子。阴阳并不只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矛盾概念。同样的,一件事情也会有阴有阳。如果能把握好阴阳,一切都会朝着它应该发展的方向发展。

让我们回到李小龙的武术理论。另一个武术项目是武术比赛。既然是比赛,就会有攻有守,不仅仅是武术,任何体育项目甚至竞技项目都可以。进攻的时候防守会有所欠缺,防守的时候进攻会相对薄弱。所以如何把攻守双方融为一体,是我们比赛的重中之重。在阴阳理论中,阴极产生杨洋,极产生阴,阴中有杨洋和阴。可以说,一切都包含着这样一种哲学思想。无论什么事件达到一个极限,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寻求阴阳互动和平衡的状态。虽然李小龙的武术理论表现出了明确的阴阳学说,但李小龙在日常体育锻炼中运动和休息的阴阳状态却失去了这样的平衡。过度劳累,最终英年早逝。

由于我不敢评价李小龙先生的武功。但依我拙见,电影《霍元甲》中李连杰所说的武术比赛,其实就是一个通过竞技比赛来认识自己的过程。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知道对方的优缺点,从而取长补短,最终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然后再深入挖掘,如何在竞争中认识自己?比赛是一个技能较量的过程,比赛的结果当然会有胜利和失败。如果你在比赛中全力以赴去竞争并取得胜利,那当然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不应该感到沮丧。因为当我们失败时,我们从这场比赛中得到的是教训和经验。你得到的是竞争对手的榜样和指导。从而知道自己和对手的差距和技能的不足,明确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这其实是一种习得。在和对手竞争的同时,也在挑战自己的过往和正常发挥。敢于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在精神上得到了提高。最终我们通过竞争脱离了输赢,在领悟中提高了能力。

还是回到武侠吧。最终境界是武术的精神境界。先说李小龙的截拳道。武术的训练和对抗是一个提高能力和境界的过程。“以不可能为法,以无限为限”这句话首先让我们明白了武术训练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攻无不克的能力和挑战极限的训练方向。武术无论是在自身训练中,还是在竞技对抗中,都会体现这句话的精髓。通过自己的锻炼,可以在比赛中达到更高的棋艺水平。通过比赛,我在锻炼中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最终达到了提高体能的目的。也包含了阴阳互补的理论。也提醒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正能量。

我心中的武功第二境界:通过武功提高自己的修养。

我从小就开始通过武侠电影和电视剧接触和了解武术。除此之外,我平时也练武,也和很多武馆的传人有过接触和交流。小时候看到电影里那些上上下下仗义执言行善积德的侠客,心里自然有一种崇拜。希望自己也能像电影里的角色一样练就绝世武功,去扶善除恶。长大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开始看武侠小说。那时候我还不能完全把武功和修养结合起来思考。后来发现身边的朋友也有练武术的,就在别人的帮助下开始练武。

我开始练武是因为街坊几个兄弟一起在楼房里练武,我就和他们一起学习练习。一开始有个刘姓兄弟跟我说,习武的目的就是不被欺负。而且,用极端的话来说,如果你练到除了你爸其他人都敢打,你就基本明白武术是干什么用的了。然后我就以练武不被欺负为目的开始努力练习。我小时候长得又高又壮。练了一段时间就开始high了。和身边的兄弟们讨论一下。因为我年纪小,哥哥们不忍心在讨论中伤害我,所以在对抗中给了我一些宽容。这让我觉得自己无所畏惧。但事情就是在最高点出现转机。有一天晚上,我们还在一起练武。一个兄弟受不了我的吹嘘,主动提出要和我比试。我们约定两个人握住对方的手,最后谁能压倒对方的手谁就赢了。那个哥哥没有我高,也没有我大。我自然不在乎他。一开始我们两个使劲推,发现不分上下。然后同时我们发现可以通过拉对方的身体来利用对方的力量。但是我们谁也无法预测敌人的第一次机会,或者是平手。突然在牵引的过程中,他的一只手放弃抵抗,被我压倒,另一只手用力把我推出去。当我心中充满自豪的时候,他把我推得更远了一点。就在这时,我哥抬起腿,看了一眼我大腿上的麻木感!腿部的麻木影响了上半身的力量,于是哥哥无可辩驳的手劲最终赢得了大赛。

输掉比赛后我很沮丧,但这很奇怪。为什么我要赢的时候被踢了一脚马上就输了?虚心请教哥哥后才知道,是我自大,先轻敌,心理上已经输了。而且在比武过程中,我们也没能看到对手用假装投降来诱敌的招数。最后不知道踢我的那一脚是麻筋的位置,所以物理知识没有我哥全面。我在这个大赛上处处有瑕疵,没有理由不输。

哥哥说:“我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觉得你要赢了,同时把你推出去,让你离我有一定的距离来踢你。”你没有看到全部,你当然会输。练武的时候要懂得虚心求教,不要总是一副我最好的样子。那些比你优秀的人要么不屑于分享你的知识,要么给你一个教训。要想练好武功,首先要懂得学习武德,学会做人!!"

从此我终于明白了,学武的目的不是不被欺负那么简单。练武的同时,也要懂得学习一些做人的道理。后来上高中的时候,遇到了两个无限门的高手。人家只是看我谦虚有礼,就给我看了很多招式和训练方法。通过跟两位大师的学习,我逐渐明白武术其实包含了很多其他学科的思想。也开拓了我的武功境界。

我高中和大学的同学李想先生是形意门的传人。李先生从小习武多年,终于有所收获。这是我非常佩服和敬佩的。还有上面提到的崔先生,还有练过拳的先生。他们既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练武时的朋友。不仅加深了我对武术的理解,也完善了我的武术思想体系。程文秀师傅(练过多年太极拳)、魏成光师傅(学过多年八卦掌)、苏老师(学过八极拳)让我知道了不同门派之间的区别。还有一些我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不同流派、不同国家的武术,就不一一列举了。你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我能这么顺利的接触到这么多不同门派的武术,得到这些门派的练习者真诚的交流和真诚的指导。因为我练武的时候比较注重仪态修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武术的技术也得到了提高。

由功夫明星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叶问》清楚地表明了练习武术和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

首先,有人拿枪指着叶问的头。面对这样的挑衅,叶问在抢到枪后依然礼貌地说:“我们习武之人,气是满满的,说话声音大一点,但也不算不礼貌。”再者,叶问被同行挑战时,不仅请对手到家里吃饭,敬他一支烟,还礼貌地关上门,不让对手在外人面前出丑。叶问来港教拳时,学生黄亮向他挑战。叶问欣然出招,却止步不前。虽然他受到了更多学生的质疑和挑战,但他对自己的弟子很宽容。还有,叶问被同事洪师傅威胁的时候,不卑不亢。他和几个香港义和团打过架,拿到开馆资格,但拒绝交保护费。学生被欺负的时候找到弘法师,吵了一架。但他在危险时刻保护了对手的儿子,不执着于输赢。最后,叶问展现了一个中国武术家面对土匪的挑衅,面对日本兵的残暴,面对外国豪强的嚣张的勇气和坚韧。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叶问在不同情况下出手的严厉程度的差异,也可以看到叶问对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态度。一个真正的勇士,不需要以暴制暴,不需要随便伤害别人,不需要害怕专家的挑战,不需要抛弃民族气节。礼貌、谦逊、宽容和勇气。这些都是一个战士应该具备的素养。

我心中的武功第三境界:通过武功提升智慧。

因为喜欢练武术,所以喜欢学武术。我必然会看和看各种武侠书籍,武侠文学,武侠电影。北京大学孔副教授曾在一次百家讲坛上评论金庸武侠小说。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从而树立了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我在北京出差,遇到的外国朋友问我怎么理解“功夫”,我告诉他们:功夫在中国通常是指武术,但功夫本身并不仅仅代表武术。“武”字的含义不仅仅是战争和战斗,它的字面意义还包含战争与和平两个主题。同时,练武可以让我们的身心达到常人无法达到的境界。

成龙先生拍了一部外国孩子学功夫的电影,叫《功夫之梦》,里面小杰瑞从美国来到中国,被人欺负。成龙饰演的韩师傅开始教他功夫。它讲述了功夫的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让杰瑞练习穿衣、脱衣服、扔衣服、挂衣服。说明功夫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功夫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我们反复练习以达到精通。武术里有个理论,一个动作练500遍就成了习惯。这一招练一千遍,这个动作就成了本能。“拳打千遍,神律自显”这句话也是这个道理。

第二种形式是杰瑞在峨眉山上看女道士练蛇拳。女道士单腿站在悬崖外的石柱上,离她不远的石柱另一端有一条眼镜蛇。随着女道士打出蛇拳,眼镜蛇也随着女道士的动作晃动着身体。一人一蛇就像一面镜子的里外。杰瑞不解,问女道士是不是在学蛇的动作。韩师傅告诉他,是那条蛇跟着女道士一起动的。虽然影片没有说明这种形式的具体状态,但在观众的心理中已经可以理解,功夫不在于模仿,而在于领悟。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女道士站在这么危险的地方却不害怕。那是因为那一刻,她的身心是一体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她的意识只是有待训练的武术和来自眼镜蛇的危险。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女道士就不会去关注脚下的悬崖有多高,是谁在模仿谁。她的心脏完全静止了。但是内心的平静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所以,功夫还是为了达到内心的平静而全神贯注于艰难险阻的能力。

第三种形式体现的是小杰瑞在最后与对手比赛时顽强勇敢的精神。武校教练为了在决赛中夺冠,指示半决赛选手先踢杰瑞。于是杰里在半决赛中战胜了对手,带伤进入决赛。决赛中的对手还是攻击了杰瑞的伤腿让杰瑞只能单腿作战,但这时杰瑞突然明白了第二种功夫是什么,于是学了一个女道士的动作,集中精神,抛开内心的杂念。终于在进攻中抓住了对手暴露的破绽,一击制胜。这不仅让观众为片中的小杰瑞感到高兴,也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对功夫的第三种形式进行了反思。那就是勇敢挑战自己,挑战困难,挑战痛苦,挑战一切影响自己的负能量。

我对武术了解不深。此处如有错误,望有识之士指教。

最后用金庸先生小说中的剑道境界来总结我心中的武侠境界。武侠的境界就像人生的境界。年轻时用一把利剑,说明自己无敌。经过几年的历练,使用光剑说明很好处理。人到中年,用的是重剑,说明重剑无锋,技术娴熟。最后,用一个木剑,意思是一切随心所欲。已经达到了无剑不如一剑的最高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后,武功可以采叶飞花伤人。生活也可以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