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技术——一把双刃剑

当然,科学知识转化的技术成果太少,只能作恶。大部分既能造福社会,也能危害社会,害人害己。所以,“双刃剑”是他们最准确的比喻。

利用科学发明主宰世界,就是“双刃剑”的一个例子。凡尔纳是第一个描述科学狂人的人。在《世界之主》中,他描述了一个藏在火山口的疯子罗比尔。他发明了两栖车辆作为一种霸权手段。但是,凡尔纳是个忠诚的长者,写坏人总是不合时宜。“世界大师罗伯特”的形象也很搞笑。

在威尔斯的《隐身人》中,格里芬隐身后暴怒,自称“隐身人I”。然而,他连一个偏僻的英国村庄都没统治,就被村民当做怪物围捕而死。

在《大独裁者》中,前苏联作家别利亚耶夫塑造了一个科学狂人的典型形象。德国心理学家斯蒂纳长期研究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最终发明了一种用脑电波直接控制他人思维的装置。他离开了科学界,加入了金融家戈特利布。首先,他控制了戈特利布和他的主要助手,然后是他的商业对手,甚至为了他的利润制造了股市动荡。最后,斯蒂纳的阴谋被发现,他用这种武器与几个国家的军队对峙,让进攻的军队不知所措,狼狈逃窜。斯蒂纳的阴谋只是在遭到苏联同行用同样的武器攻击时才失败的。苏联科学家把控制他人思维的仪器改造成了造福人类的工具:它大大加快了人类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协调了集体劳动,甚至让一个乐队不再有指挥。

赵南元曾说:道德疯子和宗教疯子制造的灾难和灾祸,历史上层出不穷,现实中也比比皆是。科学狂人只出现在好莱坞科幻恐怖片里。所以,近一段时间以来,科幻作家笔下利用科学作恶的人,已经不再是那些总想控制世界的疯子了。这些反派想通过手头的新技术达到一些更具体、影响力更小但更现实的目标。

罗宾·库克擅长“医学恐怖小说”。《死亡荷尔蒙》是他的科幻医学恐怖小说之一。死亡激素是人体固有的激素,像生长激素一样由脑垂体分泌,但只有在性激素分泌停止后才会出现。医生海斯的灵感来自太平洋鲑鱼,产卵后立即死亡。海斯终于从鲑鱼头中提取出了死亡激素的诱导剂。注射到生物体中,死亡激素可以立即大量释放。

海斯在一家大型会员制医疗保健中心工作。一些成功的中年人加入这个保健中心,是为了获得终身保健治疗。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总有一些中年人猝死。他们都有烟酒不良嗜好,但进保健中心前的经历表明,他们的身体状况还是正常的。当他们死亡时,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已经极度老化。海耶斯本人最终也被列入了这个死亡名单。这些看似正常的死亡引起了杰森医生的怀疑。经过反复调查,他终于查明,保健中心的雪莉等人偷偷给这些人服用了海斯提取的死亡激素诱导剂,让他们早死,以免这些人衰老后被迫提供大量免费药物。

在小说的结尾,书中几个人物直接讨论了科技在死亡荷尔蒙问题上的善恶,以及是否有必要设立法律来约束科学家,让他们不能随意发明。这说明作者在创作时对科学的善恶有着自觉的认识。

19世纪末,摩天大楼在美国诞生,很快成为科技与财富结合的象征。二十世纪下半叶,东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入了摩天大楼的竞赛,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速度不能用“雨后春笋”来形容。而摩天大楼带来的高昂成本负担和灾难隐患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小说《着火的摩天大楼》以此为主题。

小说问世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在故事中,作者虚构了新的世界第一层,它位于西尔斯大厦的对面,这样在小说的结尾,救援队就可以在西尔斯大厦和“世界第一层”之间架起一根钢绳救人。天下第一楼老板为了赶工期偷工减料,导致电路负荷过大,开业当天一片暗火。摩天大楼特有的“烟囱效应”,让暗火一层一层往上,直到顶层。在那里,数百名政要正在举行庆祝仪式。由于安全疏忽和其他原因,当人们发现火灾时,它无法被扑灭。

对摩天大楼火灾隐患的担忧是通过消防队长之口表达出来的。火灾发生后,消防队长来到现场,见到了建筑师,问后者:“你知道消防技术对七层以上的火灾无能为力,为什么要建这么高的楼?”最后他说了一句更恐怖的话:今天还不错,只死了200人。未来,类似的火灾将导致数千人死亡。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你应该建一个什么样的建筑!这部电影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十年后,这个恐怖的预言降临在世贸中心的双子塔上。在911的袭击中,五角大楼的伤亡远远小于世贸中心。911袭击如果没有高楼的“欢呼”,可能只是一场放大的洛克比空难。

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有大批名人参演,颇有影响。只是在小说的结尾,很多人,包括州长,都没有逃出火海。这部电影增加了一个更光明的结局:救援人员炸开了屋顶上的水箱,扑灭了大火。但那不是现实。楼顶水塔里的水,对于911事件那样的熊熊火焰来说,真的是杯水车薪。

1972年,人类跨过了斯坦福大学转基因技术的门槛。它释放了一种几乎无限的可能性:根据人类的需要,将不同物种的基因混合在一起,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新物种。基因技术一诞生,就立即被应用到农业科技中,创造了大量的新物种。他们在提供高产作物的同时,也制造了一场反对接受和抵制转基因作物的大风暴。前不久武汉发生的一场农民破坏转基因试验田的风波表明,这股抵制风潮现在已经吹到了中国。短篇科幻小说《为天行善》以转基因作物为背景。

在这部小说中,美国MSD生物公司投资20亿美元成功培育出“魔鬼菌株”小麦。它产量高,抗病,品质好。为了防止农民储存收获的小麦,MSD公司将导致不育的有毒蛋白质基因混入魔鬼小麦的基因中。这样,如果没有公司秘密掌握的抑制毒蛋白基因的特殊溶剂,第二代小麦种子就不会生长。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手段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MSD公司的一名初级员工负责将其营销到中国陕西。第一年,收成极好。第二年,一些农民偷偷储备种子,导致大片麦田流失。尽管MSD做了大量的预防研究,但由于一些特殊病毒的携带功能,这种自杀基因已经蔓延到其他小麦品种。黑死小麦像瘟疫一样蔓延。

在关于谷物的“坏科学”作品中,不朽的谷物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别利亚耶夫的科学家布洛伊不仅无害,甚至没有像MSD公司那样的商业目的。他培育了一种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取营养,自我膨胀,可以直接食用,成为“永恒的食物”。然而,这种“永恒的粮食”不仅没有解决饥饿问题,反而导致农民破产,加剧了经济危机。最后,随着夏天的到来,适宜的温度使“永恒的谷物”迅速繁殖,覆盖了一片又一片土地,成为一场人为的灾难。

网络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以井喷之势传播到全球。在我认识的人中,没有一个上过网的人会选择从此不接触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工作生活方式。但互联网也让很多人上瘾,成为它的囚犯。如今,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问题。据笔者观察,成年人已经有了大量的网瘾患者,但他们是独立负责的,不像青少年有监护人向舆论反映这个问题。

在短篇科幻小说《粉紫色的蒲公英》中,星河描述了一个网瘾普遍存在的未来世界。在这个离现在不远的时代,网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需要强制戒断。和今天的戒毒所一样,司法系统也出现了无网监狱。小说描述了网瘾者的反应:日夜颠倒,无法工作,难以与人交流,执迷不悟地到处寻找上网工具,甚至用监狱暴动来抵制强制成瘾。而且因为作者用的是第一人称,从一个网瘾者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说明了网瘾的危害。小说中描述的严重生理反应,在一些网瘾患者身上已经存在。

笔者还对未来社会强制戒网瘾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设想:首先,要让成瘾者基本脱离网络,这是强制性的,有法律做后盾。当然,为了不让自己的精神崩溃,他们会在监控下有限制地上网。然后强迫瘾君子参加高强度的活动。一个长年坐在电脑前的人,身体状况相当恶化。此外,强迫成瘾者阅读印刷书籍,逐渐摆脱对电脑的依赖。

1928,实验室的一个偶然现象,加上英国医学家弗莱明有备而来的头脑,帮助人类进入了抗生素时代。如今,抗生素已经成为医生的常用武器。但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也形成了新的医学问题。长篇科幻小说《生死平衡》描述了这个主题。虽然作者王晋康在科幻圈早已小有名气,但他能引起科幻圈之外的公众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部小说,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当今科技前沿的棘手问题。

小说以中东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军事狂人对邻国发动细菌战的故事。一条平行的线索是皇甫家族对“平衡医学”的研究。作为小说中的虚构元素,平衡医学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通过这个元素讲述了他对抗生素滥用的担忧。通过医学狂人皇甫尤山之口,作者写道:“耐药菌株如洪水般发展,连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等常见细菌都有耐药菌株,抗生素也无能为力。用于治疗败血症的青霉素用量从几万单位增加到了几千万单位,但死亡率仍然上升到了抗生素出现之前的水平。”科幻世界,97,5,15页。

作者甚至虚构了一个肾衰竭的案例。这是高倩的一个家庭成员。正是因为她的地位,她可以使用大量的新药和好药,20多年来陷入了滥用抗生素的陷阱。作者用一份长长的病历,描述了她如何逐渐“小病初愈”,最后被药物包围。

■方:人类在为科技高唱凯歌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科技也可以赋予邪恶的心灵恶魔般的力量。

人类会被科技毁灭,也是基于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全方位扭曲,集中表现在社会关系、精神领域、伦理道德三个方面。

■相反:科技是保护人类最强的盾牌。我们相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

人类不会被科技毁灭,因为科技的发展已经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

吴添(正面说法):首先,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不需要在科技的好处上浪费口舌。稍后,其他辩手将会滔滔不绝。然而,我们往往认为被淡化甚至忽略的是它的负面影响。与其他事物不同的是,科技的对立面像刀刃一样锋利,像剑一样锋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刃剑。但是,如果你认为人类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双刃剑的存在,那你就有些天真了。当人类一次又一次骄傲地说新技术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被应用,这说明我们人类的效率有多高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也意味着现在还来不及了解科技的负面效应,或者你根本就不想了解。科技的毁灭反映了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是灾难的开始。

第二,现代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变成了达摩克利斯之剑。人类对科技的利用早就不耐烦了。经过多年的积累,科技的负面效应随时在全球范围内爆发,这是科技破坏性趋势的更深层次的危机。

第三,对科技的高度依赖使得达摩克利斯之剑蠢蠢欲动。人类对科技的高度信任所造成的主观依赖,使得剑可以随意挥出威力,直接导致科技拥有毁灭人类的力量。当人类为科技高唱凯歌的时候,请不要忘记,科技也可以赋予邪恶的心灵魔鬼的力量。

郑伟(反对论点):首先我们要指出,科技的负面效应不能归咎于科技。相反,它是人类没有科学地整体认识世界,不合理地使用科学技术的恶果。

第二,对方辩手高估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困难,却低估了人类解决这些困难的能力。目前解决不了的科技问题,不代表未来解决不了。我们相信人类不会被科技毁灭,因为科技发展的历程已经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预测,由于科技产品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人类将在21世纪初面临能源危机。现在随着能源和微型太阳能的发展,这种恐慌已经消失了。

第三,科学技术掌握在人类手中,人类可以通过伦理和法律规范创造出科学的预防体系,使个别技术发明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

简(正辩):另一位辩手说人类有道德法则,但道德法则能控制科技吗?科学家在公海复制人,道德法律管不了。我们相信人类会被科技毁灭,也是基于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全方位扭曲,集中表现在社会关系、精神领域、伦理道德三个方面。首先,科技的发展趋势有摧毁人类社会生活的可能。其次,科技的破坏力还体现在其对人类生活的不断冲击和破坏上,集中体现在互联网和基因技术这两个人类科技新宠上。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把互联网变成一种生活。但是,当虚拟取代了真实,人作为社会的存在就消失了。俗话说,皮不存在,毛怎么附着?看看基因技术,生命科技治疗疾病,但另一方面却在干扰自然,制造更完美的人类。但是转基因的完美人到底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今天,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本质的改变,直接冲击着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在摧毁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张文波(反对辩论):刚才,另一位辩手夸大了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但是任何科技成果都可能有利有弊,影响并不意味着毁灭。

首先,科技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其次,没有科技,人类早就灭亡了。科学技术是保护人类最坚强的盾牌。我们相信科技的不断进步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所以我们相信人类不会被科技毁灭。

傅鑫(三个肯定的论点):刚才对方辩手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对方辩手确实讲了科技的好处,但是我们不否认科技的好处。只是对方辩手真的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吗?第二,对方辩手说人类是理性的,但理性不代表不会灭亡。下面我将从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来论证我们的命题。

第一,科技发展正从个体趋势走向国家趋势和社会趋势。个人对科技生活的追求和依赖,问题不大。问题是,这种追求和依赖正以一种独特的价值形式成为一种国家趋势和社会趋势。科技已经成为这个世界唯一正确的方向,一切与之背道而驰的思想都要为之让路。

第二,科技的破坏性趋势表现为科技神化,自然工具化。是科技让人类不再觉得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科技让人类觉得自己手里有了新的神,不断地把自然工具化。然而,当自然秩序被打破,人类将站在哪里?

吉星(三个反对论点):刚才对方辩手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科技,这是片面的,并没有真正理解科技与人类的关系。科技不是水,人类可以控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消极的一面。

接下来,我将从现实的角度阐述我们的观点。第一,高科技的发展让人类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据中新。com,机器人在国内首次辅助微创手术;《自然》杂志报道,一只细胞大小的纳米牛终于诞生了。科技带来的这一切成就,把人类推向了更加繁荣的起点。

其次,用现在的高科技解决我们现有的问题,毫无疑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从垃圾到能源危机。

第三,若干年后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相信是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就像石器时代钻火堆的人类一样,他们无法想象。现在我们的世界已经有了天然气和电力。人类不会被科技毁灭,相反,科学只会让人类越来越进步。

参加战斗

■方正:看看今天的基因技术,已经冲击了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你是做什么的?

■反方:人类可以控制技术,人类不会被技术毁灭。

陈小焕:请问另一位辩手,今天谈论“江”是一种潮流吗?

王:当然,我们说的是趋势,我们说的趋势是建立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我们谈论未来的基础上的。

简·安俊:谢谢你同意我们的观点。谈未来,当然要看趋势,以现实为依据,以趋势来判断。为什么其他辩手看不到科技的毁灭性趋势?

吉星:但是对方辩手就是无视历史。我们应该从历史方面证明技术不会毁灭人类。

傅鑫:对手的辩友叫潮流吗?反对者的论点叫做看待历史,想象未来。

郑伟:对方辩手,我们至少是根据历史来推断的,但对方辩手却凭空猜测。难怪对方辩手用这种不科学的方法得出这种不科学的结论。

吴添:我们明明是基于现实来看趋势的,为什么对方辩手看不到?请问,如今的技术已经独立发展了。这不是一种破坏性的趋势吗?

王:我想请问另一位辩手,你想评价股市,你能不看过去的历史数据吗?

陈小焕:另一位辩手今天一直在跟我们说技术有多好,但是好和坏是不是不可能共存?善与恶不能共存共灭吗?

郑伟:我们不否认好与坏并存,但我们相信人类可以控制技术,不会被技术摧毁。

简·安俊:如果对手真的认为人类可以控制技术,请明确告诉我们如何控制。

王:对方辩手一直在列举科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一直在讲述基因技术的危害,完全忽略了基因技术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如果基因技术没有用,那为什么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要花十年时间,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华”呢?请解释一下。

陈小焕:我们不否认科技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不能在抱着你的同时捅你一刀吗?介意我抱你一下然后捅你一刀吗?

郑伟:到目前为止,对方辩手一直在回避我们的问题。如果人类会被科技毁灭,另一位辩手是否认为新加坡政府推行的科技五年计划正在加速这种毁灭?

简·安俊:科学计划的实施和人类将被科学技术毁灭这一事实并不矛盾。我们今天站在这里,就是想了解这个趋势。其他辩手还没有看到这个趋势。为什么要说趋势之后的问题?

王:那么另一位辩手的意见是,既然技术没有用,我们就应该停止发展技术吗?

傅鑫:对手的防守朋友逻辑真的很奇怪。他一方面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在问我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真奇怪,他还没走就想跑。

郑伟:我们觉得对方辩解就更奇怪了。一方面说人类会被科技毁灭,另一方面继续发展科技并不矛盾。

吴添:不是我们矛盾。是因为人在潮流下不得不低头。看看今天的基因技术,已经冲击了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你该怎么办?

王:我想请对方,四位有科学素养的辩手。既然科技会毁灭人类,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那么努力的学习科学知识呢?

摘要

■正面: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也埋下了毁灭的种子。

■反方:我们应该追求真理,但绝不能以个别现象为普遍,不可能透过针眼看世界。

王(四辩反对方):这里我要指出对方辩手的三个严重错误:第一,逐点概括情况。片面强调和无限夸大科技的负面作用。

第二,断章取义,因为科技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就断言科技会毁灭人类,完全无视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对科技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第三,对方是用停滞的眼光看待事物,只指出科技存在的问题,而我方是从发展的角度指出科技的创新性。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更新更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总结一下我们的观点:第一,人类是理性的,否则不会有科技的诞生,我们应该追求真理,但绝不能把个别现象当成普遍性,也不能透过针眼看世界。

第二,技术可控。至此,我们已经列举了很多事实。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存在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人的自律和科技的发展来控制。在人类理性和科技发展的双重保险下,人类不会被科技毁灭。

陈小焕(正面四辩):首先对方告诉我们未来的技术有多好,但是今天辩论中的“会”字告诉我们要从今天看明天,而不是从明天看明天。

然后对方从历史的角度告诉我们,我们不否认科技的好处,但是科技的好处再多也掩盖不了它带来的坏处。今天争论的焦点是科技带来的弊端会不会毁灭人类,但是对方辩手多次谈到他,争论是对方辩手犯的第二大错误。

然后对方天真的告诉我们,科技的发展是可以被人类控制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科技在决定政治、经济甚至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长期以来,它高于一切道德、法律和理性的良知。还有什么可以控制?

总结一下我们的观点,首先,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也埋下了毁灭的种子。现在大家都敢说科技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叫以人为本吗?其次,科技被神化了,人却被工具化了,一切都以科技为主。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科技本来只是一种工具,但当它被神化,人被工具化,这样的人就是一种毁灭。第三,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科技发展的独立性早已超出人类的控制,反过来又支配着人类。科技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有在我们敢于承认这种毁灭性趋势的存在后,我们才能告诉你,道路是漫长的,修远是Xi,我将上下追求。

评委们很聪明

周端昌(法官代表):

从整个团队的默契度来说,我们的评审团感觉两队都有非常好非常强的反驳能力,其中需要指出的是自由辩论中正方的能力是比较平均的,也就是说几乎每个辩手都有能力随时随地站出来反驳对方的论点。个人觉得这个游戏的节奏确实很快,但是因为节奏太快,其实一开始就很难分出胜负。可以说,第二个甚至第三个代表发言的时候,还是很难分出胜负的。最后,经过第四场辩论和自由辩论,特别是第四位发言人先后辩论后,我们觉得情况更清楚了。在个人表现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正面的第四个代表。个人觉得他在辩论中很有人情味。虽然有时候他的论证有点接近诡辩,但是以自由辩论的形式,有时候也是可以理解的。裁判决定:赞成者获胜。

2001国际大学生辩论赛于本月初在新加坡落幕,央视将在国庆期间直播全部七场辩论赛的精彩视频。相比往届纯哲学辩论赛的内容,本次比赛的题目更贴近现实社会生活。

国际大学生辩论赛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媒体集团联合主办。这次在狮城,普及中文的目的很明确。参与的高校不仅有武汉大学、东吴大学、香港大学,还有新加坡国立大学、马来亚大学等。在中文普及的澳洲和北美,悉尼大学和加拿大温莎大学首次参加,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也首次参加。四位辩手中,有两位英国绅士和一位金发女郎。

武汉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辩论队进入决赛,马来亚大学获得冠军,武汉大学获得亚军,雷宇被评为三场辩论的最佳辩手。本报从今天起授权刊登精彩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