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为什么活不过三年
中小企业为什么活不过三年原因如下:
据央行行长易纲介绍,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而美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日本为12年。
为什么小微企业平均活不过3年?
一是创新能力弱。
中小微企业占比超90%,但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多数小微企业选择技术门槛低、规模小、市场前景好的产业。但门槛低的产业,因为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竞争异常激烈,根据一些调查数据,有 30.85%的小微企业与竞争对手在 50 米之内,有 72.43%小微企业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在一千米之内。
出于对研发风险和研发周期的考虑,多数企业会从国外先引进先进技术,虽然整体上提高了产业水平,但是却出现了重引进轻消化的局面。技术利用率低,原始创新能力又不足,提高了小微企业被市场抛弃的概率。
二是管理混乱。
作业现场杂乱、财务管理混乱、人员管理松散,这是不少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现状。企业主只想进入某个行业快速赚钱,业绩是其唯一的结果导向,管理和治理紊乱也并没有为企业家带来太多的警示作用,企业家精神没有突出,导致不少中小微企业最终出现跑路的现象。
三是盈利能力不高,议价能力弱。
中小微企业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一些大型企业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时,赊购欠款已成为常态,这足以说明中小微企业的议价能力弱。近三年来,受疫情影响,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大企业赊购欠款直接增加了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加之订单不足、用工难且贵,物流成本高等原因,使大批中小微企业陷入生存困境,甚至出现倒闭潮。
市场环境不可改变,利润空间被各方挤压,创业梦被现实击碎,转头注销公司,重新回到无欲一身轻的状态。多数小微企业创业者表现出的这种随波逐流的特征,也是导致小微企业活不过三年的原因之一。
但同样作为小微企业的小林研业,是日本一家成立了60年的小作坊,员工只有7人。它虽规模小,但名声却很大,大到美国苹果公司都要找它抛光iPod壳体。这样的小企业在日本随处可见,他们的实力得到了市场认可,激烈的全球竞争也奈何不了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这就是创新的魅力所在。
我国小微企业普遍活不过三年,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技术创新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家逐“利”,忽视创新,这是小微企业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只有突破了技术壁垒,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隅“良田”后,才能绵延长存。否则,只能陷入“雾里看花”的假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