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红轩批阅十载 谱红楼三春悲欢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红楼梦》

通读《红楼梦》前八十回,曹老先生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光阴,以神来之笔谱就宁荣两府这个温柔富贵乡三载春秋的悲欢离合。初读红楼时年纪尚小,只觉沉浸在作者笔下的花柳繁华地不舍得离开,那时觉得《红楼梦》前八十回似乎写尽了书中人物的半生,不慎唏嘘。

如今重读红楼,发现曹老先生前八十回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仅仅是发生在三年的时光间,书中多处有伏笔,只是初读的时候并没有领会。如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一回中,贾元春的判词有这样的词句“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再如惜春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三春”即三个春天,也就是三年的意思 (也有说指迎春、探春、惜春的说法,此处且不表),这都伏笔了贾府三年花柳繁华之后败落的命运。下面我从黛玉入贾府的时间着笔,整理曹公笔下“三载春秋”情节流动的梗概。

《红楼梦》中很多被读者津津乐道的故事情节发生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如宝黛初见、宝黛钗相见、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贾元春加封贤德妃。这一年的贾府可谓是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盛之家,炙手可热。但通读这半年的故事情节,我存在三个疑问。

黛玉入贾府的时间书中并没有明确写出,只写到林如海“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 “出月”即下个月的意思 ,因此我们只能推出林黛玉是在某月初二日进的贾府,黛玉进贾府不久后,第五回写到因宁国府梅花盛开,尤氏请贾母到宁国府会芳园赏梅,而第五十回芦雪庭作咏红梅诗的时间是十月十六日,也就是说在十月份左右就有红梅可赏,我查过梅花的花期是阳历每年12月-次年2月,南北地区会有所差异,书中所讲的时间应该用的是农历(也有一说叫阴阳历),因为在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中写到“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芒种节气如果按阳历算应该是在每年的六月初,这里写“四月二十六”,明显就是农历。因此芦雪庭咏红梅是农历十月,也就是阳历大概十二月份,而尤氏不可能等梅花盛开了几个月后才请贾母去赏花,应该是盛开不久就请贾母去,所以可以推测黛玉应该是在梅花盛开之前到贾府的,也就是这年农历十月之前。

根据另一条我尚存在疑问的线索,林如海在九月初三病重去世,林黛玉回扬州,将林如海扶灵回苏州然后以孤女的身份重回贾府是在当年十二月底。所以黛玉就应该是在九月之前到的贾府。符合前文的推断。有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想,根据这条线索就可以看到林黛玉肯定是九月之前进贾府的,前文推断什么赏梅时间都是废话。我要说的是,因为林如海是否真的是九月初三去世的(下文会讲到),我确实无法判断其信息的准确性,所以只能两条线索一起分析判断了。

第十二回王熙凤从宁国府赏梅回来不久后毒设相思局打算害死贾瑞,书中有明确的时间是“十二月初二日”,这一回结束时有这么一段话“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因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接黛玉回去”, 我们称十一月为冬月,因此“冬底”就是十一月底 ,也就是说黛玉在十一月底接到林如海病重的书信。

黛玉回扬州不久秦可卿就死了,然后凤姐协理宁国府主持秦可卿丧事,在这期间陪同黛玉和贾琏去苏州的昭儿回来给贾琏带“大毛衣裳”,并告诉凤姐“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二爷帮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回来”。而林如海是九月初三去世的,也就是说黛玉接到林如海书信的时候林如海已经去世了。虽说古代消息传达方式不灵通,但林如海作为一个钦点的巡盐御史,他一封书信怎会延迟几个月后才到林黛玉手中?林如海是否真的在九月初三日病逝的?

第十六回写贾琏黛玉回府,“贾琏这番进京,若按站走时本该出月到家,因听见元春喜讯,遂昼夜兼程而进,一路俱平安”。也就是说十一月底去扬州的贾琏本该次年一月份才能回来的,结果十二月的时候听到元春的喜讯后赶在当月就回来,元春封妃的消息在各地官员之间传递得很快不稀奇,贾琏能够听到消息后在当月就从苏州回到贾府,这个速度更让我对林如海病逝时间及那封书信到达的时间产生疑惑。

到了这年年底,贾府众人因准备元妃接驾事宜忙得连年都没法好生过,在这里我存在一处疑问,那就是元妃省亲前贾府物资准备时间之谜。书中第十六回写凤姐一行从铁槛寺回来后,有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两府正齐聚庆贺,忽得知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的消息。从铁槛寺回来的时间应该是在十二月,因此贾元春封妃应该就在十二月。而在第十八回写元妃省亲之前,贾府众人忙于准备接驾事宜,有这么个描写“王夫人日日忙乱,直到十月里才备全了:监办的都交清账目;各处古董文玩,俱以陈设齐备;采办鸟雀,自仙鹤、鹿、兔以及鸡、鹅等,亦已买全,交于园中各处饲养”。贾元春十二月才封妃,而王夫人十月里就已经准备全了省亲别墅要用的东西?这让人很是费解。

我所存在的这三个疑问是在读书过程中,对照前后的故事情节发展时偶然发现的。据说曹老先生在写作《红楼梦》时,还未来得及仔细剔除书中部分情节的毛刺就去世了,也许这几处存在的矛盾之处便是书中所谓的毛刺,也有可能是手抄本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然,也可能是我的阅读有遗漏、出现理解有误的情况,若有读者能慷慨答疑,我将不甚感激。

贾元春封妃使贾家走向富贵的顶点,这一年于贾府而言是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一年。这一年从正月十五贾元春省亲开始,我们跟随贾元春的步伐,看到了“园中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曹公细腻的笔触将一个“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般的大观园描绘得美轮美奂。

而随着省亲结束,二月二十二日,宝玉及各姐妹奉命住进大观园,登时大观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宝玉每日和姐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致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一年的上半年,如宝黛***读《西厢记》、黛玉葬花、晴雯撕扇。

而这一年上半年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五月初六日。

这天可真是情节跌宕起伏的一天,首先是这天午间湘云到贾府作客,从李纨处出来后前往怡红院找袭人,在蔷薇花架下拾获一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到了怡红院后方知是宝玉遗失的,于是物归原主。紧接贾雨村来了,贾政让宝玉去见客。宝玉很不情愿,于是史湘云便劝宝玉该多跟为官作宦的人谈仕途经济,宝玉便不高兴了,说“林妹妹不说这些混账话,要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刚好这话被悄悄走来的黛玉听见,宝玉出来后见黛玉垂泪,以为黛玉生气,便痴痴表白了的心意,谁知黛玉已经走远了没听到,反倒让袭人听到了。看到这里,我只能感慨这故事的发展真是阴差阳错。

那天下午,宝玉出去见贾政后,大观园传来了金钏投井自尽的消息。宝玉在王夫人处得知金钏死讯,失魂落魄走路时撞到贾政身上,刚好这时候忠顺王府长府官到贾府来向贾宝玉讨要琪官。处理完忠顺王府这件事,刚送走长府官的贾政从路过的贾环口中得知宝玉调戏金钏致其自尽的消息,气得目瞪口呆,立刻让人拿住宝玉打了一顿板子。

傍晚,宝钗和黛玉分别到怡红院看望了宝玉,这两段描写也很有意思,大家可以自行去品味,在这里我就不细说了。到掌灯时分,王夫人叫了袭人过去问话,袭人一番处处为宝玉着想的话讲得很合王夫人心意,王夫人激动得连着叫了袭人三次“我的儿”,从此袭人入了王夫人的眼,成为她眼中宝玉姨娘的第一人选。

事情到这里还没完,接下来的情节很有意思。袭人回怡红院后,宝玉指使晴雯给黛玉送去两条旧娟子,因怕袭人拦阻,便先打发袭人去宝钗那里借书。黛玉接了宝玉的旧娟子后,体贴出娟子的意思,不觉神痴心醉,便在那两块旧帕子上写下了三首诗。

宝玉挨打后,贾母怕贾政又要找宝玉麻烦,于是放话说宝玉星宿不利,要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宝玉得了这话,日日只在园中游玩坐卧。到八月二十日,贾政被点了学差离府上任去,宝玉更是如脱缰野马般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游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

这年下半年,大观园可谓是一个富贵风流之乡。首先是探春起海棠诗社,宝钗湘云筹划螃蟹宴、作菊花诗,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更是写尽了这个花柳繁华地的富贵昌盛之态,其中很多著名的桥段就发生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后,如宣牙令牌时黛玉失口说出《西厢记》词句、宝黛钗栊翠庵品茶、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而在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的次日,吃过早饭后,宝钗叫住黛玉,提起昨日行酒令时黛玉失口说出《西厢记》中词句的事情,黛玉方觉自己失于检点,羞得满脸绯红,于是宝钗对黛玉剖明心迹,两个人的关系至此有了新的发展。

下半年还有一处描写我个人非常喜欢。十月十五日的时候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入京齐聚贾府,入住大观园,于是便有了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膳”。在宝玉湘云大啖烤鹿肉、众人争联即景诗之后,联句落了第的宝玉被罚前往栊翠庵折红梅,刚好贾母坐着轿子进大观园来,这时候我们跟随着贾母的目光可以看到一副唯美的景象。

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背后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

至此,贾府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富贵景象被描绘到了极致。这也是黛玉进入贾府的第二个年头。

这一部分的时间轴跨度了两个春天,因为我们前文推断黛玉进贾府的时间是在第一年九月之前,那么可以猜测第一年的春天她是没有在贾府度过的,只在那度过了下半年的时间,元妃省亲那年黛玉在贾府生活了一整年,还有这一章节的时间轴所描写元宵开夜宴的一整年,加上次年重建桃花社这一年上半年,这一年曹老先生描写到中秋过后不久,八十回的故事就结束了,刚好与三年前黛玉到贾府的时间大致吻合,黛玉就在贾府度过了三年的时间,经历了三个春天。

这一年开始,贾府富贵依旧,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对于说书人所讲的才子佳人故事,贾母兴致勃勃地破陈腐旧套,而凤姐也在一旁凑趣,仍是一副欢乐景象。但随后便接连发生了一连串带有悲剧色彩的事件,凤姐小产、宝玉魔魇、老太妃薨、贾琏偷取尤二姐、尤三姐自尽、尤二姐被逼死,这一年就这样在充满各种变数的氛围中过去。

到了次年,便是黛玉到贾府的第三个春天了,三月初二日黛玉写《桃花行》,次日众人将“海棠社”改名“桃花社”,湘云作柳絮词。到此,大观园中虽仍是一片欢乐和谐景象,但是笼罩在贾府上空那层看不见的低气压却透过字里行里隐隐显露。

到了下半年,抄检大观园、中秋夜宴异兆发悲音、晴雯被撵、迎春误嫁中山狼,这一系列的事件将整个贾府笼罩上一层悲凉的氛围,即便是黛玉湘云在凹晶馆即兴联诗,“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也是说不尽的寂寞悲伤。

至此,三春不及初春景,元妃省亲时的富贵盛况一去不返,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虽然我们没能看到曹老先生后几十回的故事情节,但是他笔下仅仅是贾府这三载光阴发生的种种,他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独特写作技巧及艺术手法,为我们对《红楼梦》后几十回故事的发展留下了无限猜想的空间。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本《红楼梦》,每个有红楼情怀的读者对于《红楼梦》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解读。少年时读红楼不识愁滋味,如今站在生命时光轴的不同刻度上重读《红楼梦》能有不同的感悟,于自己而言是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