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20世纪20年代初“问题小说”热的特点和原因。
答:所谓“问题小说”,是指五四运动(1919-1925)以后的岁月里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潮,是指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爱情等生活问题的小说。问题小说出现在1919上半年。冰心1919下半年的《两个家庭》和《而你孤独无助又贫穷》出版后,开始形成氛围。1921文学研究会成立后达到高潮。
特点:它发扬了《新青年》中“文学即生活”的思想,提出“文学要反映社会现象,表达和讨论一些关于生活的普遍问题”(茅盾《中国新文学概论丛书(一部小说)》)。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他们创作了大量的问题小说。这些小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用口语描述了一些生动、真实的生活画面。作者虽然没有对小说所涉及的社会问题提出根本的解决方案,但却不同程度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彷徨和苦闷。代表作品有冰心的《两家》、《孤苦无依》、《穷乡僻壤》、许地山的《春雨霜恨之夜》、黄的《一封信》、海边的故人》、月下的回忆》等。问题小说之所以成为潮流,有两个原因。第一,现实生活出现问题,人们开始思考生活问题。五四之后的中国,不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中国,而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而新文化运动启蒙了中华民族,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做一个健全的社会,理想的生活。这些问题迫使小说家去探索和回答。第二,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易卜生的社会戏剧。大量代表社会和生活的欧洲和俄罗斯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他的思想让中国的青年耳目一新,导致了中国式问题剧的流行,直接推动了问题小说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