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临终前嘱妻子:你可从速改嫁,但要切记一事!什么事?
陈独秀生命的最后岁月是潘兰珍在其左侧,尽心尽力地照顾他。潘兰珍是陈独秀的第三任妻子,两人之间虽然相差了整整二十九岁,却丝毫不影响二人相知相守, 他们两个人的相遇,是两个曾经***同遭受冷雨的人的相互治愈。
潘兰珍与陈独秀在1930年相遇, 彼时陈独秀已不是叱咤风云的“仲甫先生”, 此时的他,是孩子已经英年早逝,原配妻子郁郁而终,与第二任妻子也从鹣鲽情深走到貌合神离,他坚持一生的革命事业开除了他的党籍,曾经志同道合的朋友理想信念也早已背道而驰…… 他只是为了逃离国民党追杀的失意的“李先生”。
潘兰珍并不认识陈独秀,但是这位住在隔壁的‘李先生’却与他曾经相识的人完全不同,他文质彬彬,满腹诗书,一生傲骨,接人待物均显不凡气质。潘兰珍来这个十里洋场的上海已经多年,形形色色的人见过不少,但像‘李先生’这般虽满身清贫却充满气质的矛盾感在他身上却毫不违和,他的衣衫破旧,但目光却坚定,看似不得志,可却仿佛始终有一股坚定的信念在支撑他,在纷繁乱世,尽管只是一人踽踽独行,却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应该这样说,他是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人,他光明,他磊落,他坦率,他像赤子一般,在混沌的黑暗里, 他是那始终微微亮的光,风雨也无法熄灭。
幸福的人生活总是千篇一律,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潘兰珍在遇到陈独秀以前的人生,如同乱世里的尘埃,正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她 出生于贫苦之家,跟随父母远离家乡来到上海想要谋求生路,为了生存,她小小年纪就要懂得察言观色,在纱厂里做童工,被克扣工资,被虐待,被剥削,被无限榨干价值,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纵使有不满,可对于没有背景,只依靠这一份工作来谋生的她而言,即使遇到不公平,也只能打断牙齿活血吞……可生活是翻滚的海浪,在平静的海面下始终隐藏着波涛汹涌,17岁那年,她遇到了更可怕的事情。她被强暴了!对于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女孩来说,这已经是难以承受的苦痛了,但更加苦痛的事情是,她被强暴后怀孕了,本想尽力照顾孩子,可孩子却不幸夭折了……
打击接踵而至,不幸推陈出新,生活是川剧的变脸,是风云变幻里叠加电闪雷鸣雷雨交加,她的事情在那样一个乱世里显得如此平常,不幸都因为不够不幸而被不理不睬,可她只能选择扛起肩上的重担,继续维系艰难的生活,无论如何,总是要继续的!她继续努力,工作,生活,不过是习惯使然, 可遇见陈独秀,是蝴蝶扇了一下翅膀引起的太平洋风浪,是推翻的多米诺骨牌,是一切井然有序里出现的变数,是让她重新拾起生活的希望的力量。
陈独秀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了解了她曾经的遭遇,他同情这个身世坎坷的女子的遭遇,却也欣赏她的温柔与坚韧,生命给她以重击,她便全盘接受,但却不屈服,这种力量是十分打动人的! 同时,潘兰珍的贴心,细致地将他的生活打点得很好,这些都让他对于这个女子是充满爱慕与欣赏的。互相心生好感的两个人很快就表明心迹走到了一起。
两人走在一起,陈独秀教潘兰珍识文写字,带她品鉴故事,潘兰珍则负责照顾陈独秀的生活起居,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物质条件虽不算充裕,但一切却都是欣欣向荣的。可是好景不长, 潘兰珍回家一趟之后,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已经不见身影… …这让潘兰珍吓坏了,他究竟去了哪里呢?她在想,是不是丈夫打算要抛弃自己?为什么走得如此突然,家里的东西几乎和她离家之前是一致的,他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
潘兰珍的内心充满恐惧,她想象着各种可能性,思绪如沸腾的水,跳跃着不规则的气泡。她突然发现,自己对丈夫其实是一无所知的,她一直称呼他为先生,却甚至不知道他到底叫什么名字,为什么满腹才华却偏居一隅?可她现在几乎没空去理会这些问题,她最担心的是丈夫遇到了坏人,但她却一点线索都没有,懊恼和恐惧占据了她的内心,可她唯一能做的却只有等待……
就这样,她一日日地蹉跎与等待中,期盼着丈夫能够早日归来。 直到有一天,潘兰珍在报纸上面看到了一则信息,标题为‘陈独秀被捕’,而配的照片赫然正是自己所熟悉的丈夫, 他被捕了?他原来叫做陈独秀吗?原来自己的丈夫真的遇到了不好的事情,在自己所担心的日子里,丈夫的生活过得并不好,他在监狱里面!但是不管怎样,自己总算知道了丈夫的线索,她决定立马去找丈夫,至少让丈夫知道,哪怕他已锒铛入狱,他依旧不是独身一人,自己会一直陪伴他。
而彼时的陈独秀并不知道潘兰珍的想法,反而是自暴自弃地想,潘兰珍一定不会再原谅自己,一直以来,自己都以虚假的面目与人相处,而今又是被捕的犯人,莫名其妙消失这么久,他找不到潘兰珍还可以继续等待他的理由,但他显然低估了她的决心。她看似柔弱,却始终一如他与她初次相识一般,她是坚韧的,是倔强的。 因此,当他自弃沮丧之时,却在抬眼间,看到了手里拎着饭菜,满脸焦急的潘兰珍。 在看到彼此的那一瞬间,一直悬着的心似乎突然放下了,一直被压抑的呼吸似乎突然顺畅了不少,那种感觉,叫心安。陈独秀确认,这一定是自己最离不开的女人!
他不知道潘兰珍在回家看到他不在内心该有多么绝望,看到自己被捕有多么震惊与担忧,不知道她千里迢迢翻山越岭寻找他要经历多少难关,可她来了,跋山涉水地来了。自己尚在狱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释放?会不会被释放?他认为她不该陪着他等待,这一切都是未知的,潘兰珍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跟着他身陷囹圄。 他品尝着潘兰珍为他带来的饭菜同时告别般地告诫她出去之后便回去上海,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不要等待在监狱里的自己,监狱里的自己什么都不能为她带来。 对于陈独秀的话,潘兰珍只是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而后便一个劲给他夹菜。陈独秀以为他成功说服了她,这或许便是两人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他虽然心有不舍,但依旧认为离开他去另外谋生才是潘兰珍的明智之举,这才是对她最好的做法,但是他错了。
在看望完陈独秀之后,潘兰珍便在狱外找了一间房子,陪伴着他,守护着他,等待着他,中间陈独秀的一名学生在得知她的地址后,忙邀请她来自己的家中住,可是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这名学生如今已是身居高位,潘兰珍并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何况,这对于陈独秀而言,亦是一笔人情债,她并不想让陈独秀有这些多余的负担,他就应该永远骄傲。这件事后来被陈独秀知道后,他对她便由起初的喜欢转为更多的欣赏,这是一个不该被低估的女子, 她有着永不妥协的坚韧,近乎执拗的倔强,不向命运弯腰,她理解他,尊重他,爱护他,遇到她,是他的幸运!
1937年,陈独秀出狱了,他出狱后,众人皆以为,饱受牢狱之灾的陈独秀,应该会懂得妥协,他毕竟是有才之人,蒋介石也很想重用他这个人才,为了邀请他为国民党效力,还特意开出十万元经费,但这都被陈独秀拒绝了,虽被开除党籍,但他的内心却始终拥护***产党!之后他面临的选择便是要么就如同胡适一般,做一个不谈政治的文人,或者去找一位邀请自己已久的朋友邓仲纯, 陈独秀选择去找邓仲纯那里,闯出一番事业。
然而,在去到邓仲纯家里之后,却不见邓仲纯本人,反而遭到了其太太的冷遇,加上冷嘲热讽,一向骄傲的陈独秀怎么可能会受邓太太的这种气,很快,他便携带潘兰珍离开了邓仲纯家里。离开邓仲纯家里的他们,面临一个很大的考验,那便是正常的生活问题,陈独秀的生活经常过得非常之拮据, 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收入少,一是开销大,两者加在一起自然是经常过着等米下锅的日子。
正常的生活都是需要开支的,而陈独秀又是一个极为倔强的人,他的原则性非常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无论是谁都不能使其打破他的原则,他的书法好是出了名的, 因而,有许多人想要高价求购其书法作品,但是即使无比贫困,陈独秀也不是谁都会卖!对于他所不喜欢的人,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出售的! 因而,通常情况下都是已经有上门儿来的生意,他都选择宁愿饿着都不会妥协!在络绎不绝的人群中只挑选少数卖,收入少是必然的!
收入少是一方面,开销大又是另外一方面。陈独秀在老年之后,深刻意识到了家人的重要性,于是,他便把陈松年一家以及他的继母接到他们家里来,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花销自然少不了。 平时负责生活细节的都是交由潘兰珍负责,因而陈独秀对于家中的困窘程度其实并不知情,直到有一次无意中撞见妻子在对着家中的米缸发呆,满脸惆怅, 他才知道,原来家中已经贫穷至此,对于此事,他十分惭愧,自己一直以来都忽视了妻子要为家中做饭,照料一家老小,需要付出多么大的精力,可自己竟然一直以来都一无所知,任由妻子发愁……
他见妻子发愁,边开玩笑道:“你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潘兰珍配合地苦笑一声,便继续发呆,其实家中是有两万块钱的,那是之前教育部预支给陈独秀编纂语言文字类读本的钱,陈独秀想要将书本命名为《小学生识字课本》,但无奈却被教育部一口拒绝了。陈独秀认为这是属于自己的著作,是自己的知识产权,自己有权命名,又怎能容忍他人随意摆布?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他决定坚决不动这笔钱,还严词告诫潘兰珍,绝对不可以动这笔款子,即使穷死,饿死,也不能动! 可是无论如何,又不能真的不做饭在家等着被饿死,她仔细思索之后,便决定将自己一直以来为数不多的饰品给当掉,来缓冲过这个艰难的时段……
对于陈独秀一家,潘兰珍可谓事尽心尽力,掏心掏肺,用心良苦。陈独秀的继母失明,她便紧紧跟随器左侧,贴身照顾,吃饭穿衣,都是由她亲手完成的;陈松年一家,她关怀备至;陈独秀创作写字,她便处理好周围环境,以确保陈独秀是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 她沉默寡言任劳任怨,却将每个人都照顾得很好,也难怪陈独秀对她最为难忘!
之后,陈独秀的身体每况愈下,他自知时日已无多,只是对潘兰珍却始终心怀愧疚,他骄傲一生,却始终没有给潘兰珍带来很好的生活,两人在一起,潘兰珍却始终过着贫瘠的生活,且不说享福,就连正常的吃饱穿暖都没有做到,可是她却始终贴心地料理他们一大家子的生活,付出的甚至比他这个直系亲属都要多,她虽然不说,可是一大家子的人却都是能感受出来的,她年龄不大,只比陈松年大两岁,可是陈松年却是发自内心地尊重她,视她为母, 他还亲口说道:“我们儿辈喊她奶奶。”她的付出早已被大家看到眼中!
陈独秀临终前,对妻子说道:“兰珍,为夫对你不起,你跟我这些年,除了担惊受怕,还吃苦受累!”听到丈夫这么说,潘兰珍纵使真的有委屈,也早已消弭殆尽,她强忍着哭意对丈夫说道:“兰珍孤苦伶仃,如同路边野草,先生不嫌弃我,今生得以伺候先生,兰珍知足了!” 她跟着陈独秀这短短半生,一直唤其为先生,在她的心中,是先生不嫌弃她的出生,还教她识字念诗,给她尊重,这些是远比物质生活更加重要的,那种精神上的认可,才是治愈她的良药!
潘兰珍此时还非常年轻,陈独秀实在不忍他离开后,世上只剩兰珍一人孤苦伶仃,于是便向其嘱咐道:“ 其一,你务求生活自立,倘有合适之人,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其二,有一事要切记,为夫立身人世间,虽非高风亮节,却也不失做人操守。教育部寄来之款不可动用(即那2万元),切不可拿我的名声去卖钱。 ”陈独秀将友人赠送的五只瓷碗及稿费留给了她,之后便去世了。
陈独秀的去世,对于潘兰珍而言是非常巨大的打击,她每日以泪洗面,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只留给了她一个人面对。在陈独秀的葬礼上, 社会 各界人士向其捐丧葬费,纷纷从远方赶来出席他的葬礼,为他送行。 虽然他曾经出现过错误,但他所做的功劳依旧是不可磨灭的,是点亮无数青年人的明灯,青年人依旧敬他,爱戴他!
陈独秀去世之后,潘兰珍的生活更为窘迫,但她牢记丈夫嘱咐,无论多么艰难,都始终未曾以丈夫的名义赚过一分钱,她只用那些捐助的丧葬费为丈夫买了一身体面的穿着,想要叫丈夫能够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1949年,她因患子宫癌去世了。
这个女子,如蒲草一般,她用短短的一生,始终伴先生左右,未因任何苦难向生活妥协,也从来没有借着陈独秀的名号赚取过任何特权,她不仅是一位贤妻良母,更是一位非常值得敬佩的女子!她命运坎坷,守先生微末之际,着实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