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柔的夜读经典。
迪克和盖茨比一样,受到上流社会的诱惑,最后被它毁灭。这部小说揭露了上层社会生活的腐败和金钱的腐蚀作用。在《夜色温柔》中,菲茨杰拉德对上流社会的男女进行了更加愤怒的谴责和更加严厉的鞭挞。迪克和盖茨比一样,太多情,太心软,必然会成为残酷的名利场的牺牲品。迪克想用真挚的爱拯救妮可,恢复她的身心健康,也想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上流社会的疾病。像盖茨比一样,迪克为自己的善良和天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他的自我奉献,上层社会暂时接纳了他。他不仅放弃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妮可,还强迫自己适应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努力达到上流社会的生活水平。他想让自己变得比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更高贵,更正直,更优雅,更有风度。他把自己的善良和温暖奉献给了那个生命圈里的其他人。但在拜金主义的物质社会,面对贪得无厌的自私阶级,迪克只是一个不自量力的堂吉诃德。就像堂吉诃德和桑丘不知道公爵和公爵夫人要捉弄他们一样,主人和仆人认真履行岛屿总督的职责是纯粹的疯狂,迪克的奉献精神和英雄主义是富人无法理解的。在妮可家人眼里,迪克只是一个医生,一个他们雇来的医生;迪克和妮可的婚姻只是一场交易。所以,迪克照顾妮可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用妮可的姐姐鲍比的话说,“这是由于他的教育。”
上流社会的冷漠和自私是非常可怕的。鲍比非常老练和聪明。她早就看出了迪克和妮可关系的本质。她根本不把迪克当同类,她不想看到他和自己平起平坐。她甚至用“沃伦的钱”引诱迪克做妮可的丈夫,因为“她看不到如何让他成为理想的贵族。”在这种世故面前,单纯的迪克显得一厢情愿,天真幼稚。“她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可以打发的人,想利用一下。但她的要求对迪克产生了影响,让他误以为她别有用心。”对于像迪克这样来自下层社会,必须靠自己的事业谋生的人,博比总是有一种优越感。百万富翁给了她颐指气使的资本,以为只有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优秀分子(讽刺的是,她姐姐的精神病是她百万富翁父亲的错)。迪克在罗马因酗酒和打架被拘留时,鲍比设法保释了他。“过去这是一个艰难的夜晚,但她很满意,因为不管迪克以前做过什么,现在他们对他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只要他对他们有用,这种优越感就会保持下去。”她鼓励妮可与迪克分手,迪克的表现证实了她的“先见之明”:像迪克这样的年轻人是难以忍受被“制造”的,不值得称赞。夫妻最终分开后,妮可有些难过。博比开导她:“我们应该让他继续他的自行车旅行,不要管他。一个人一旦被扔进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就会像丢了魂一样,控制不住自己。”
其实迪克自己也有这种“被扔进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的感觉。他进入了上流社会,却总有一种疏离感和失落感;他们有钱,他尽力保持经济独立,避免被“收买”的尴尬;他们去欧洲各国旅游,生活似乎就是一系列的盛宴和乐趣。他也开朗浪漫,但越来越觉得疲惫和压抑。他曾经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年轻医生,但是十几年来,他的医术没有提高,计划的学术著作也无法完成。他治不好妮可的病,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他所希望的幸福似乎也越来越远。他有上进心,也很努力,但最后什么也没成就,只有一种逐渐被掏空的感觉。当他听说才华横溢却颓废的音乐家阿部·诺斯突然去世时,他非常悲伤。他“哀叹安倍的死和他的十年青春,连他的五脏六肺都会炸裂。”
《夜色温柔》讲述了一个失败和毁灭的故事。迪克曾鼓励安倍振作起来,但他最终走上了抑郁甚至自暴自弃的道路。他对在罗马遇到的罗斯玛丽说:“我想我得了黑死病。看来我再也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了。”这是一个幻想破灭的人的伤心话,因为他终于明白,爱情不是天堂。其实妮可对他的“爱”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上的“移情”现象,有些病态。随着她身心的逐渐恢复,人格不断完整,对迪克的精神依恋也逐渐减弱。她立场坚定,想要独立。她羽翼丰满,将飞离迪克为她精心构筑的爱巢。"这个案子已经结了,戴夫医生与此事无关。"幻灭的迪克很痛苦,但他仍有善良温柔的天性。一旦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明白了自己再也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他就想到了妮可怎样才能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重获快乐。他“自暴自弃”,他“想拯救自己”,其实是为了让妮可安心离开。这是迪克对他所爱的女孩的最后一次奉献,而妮可,一个富家女,并不理解这一切,尽管她已经和迪克一起生活了十多年。迪克和盖茨比一样善良,一样软弱。在最后的决战中,迪克处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汤姆的位置。当汤米告诉他“你老婆不爱你,她爱我”或者“她和我在一起比和你在一起生活得更富有更幸福”时,他远没有汤姆那么愤怒和激烈。在汤米咄咄逼人的攻击下,迪克很快就被打败离开了。他就像中世纪受伤的骑士,拖着残疾的身体回到山里。他想自己包扎伤口,不乞求胜利者的怜悯,也不牵扯其他人。迪克很软弱,但他也很自尊。就连汤米也不得不承认,“他真的很有教养。”
从梦中醒来,夜是如此温柔,但这里没有光...
这是一本关于爱情如何幻灭的复杂而有趣的书。它描述了追求梦幻般的理想直至破灭的故事。这部以幻灭和生命衰落为主题的爱情小说,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一部具有自我体验的文学作品。它情节曲折,寓意深刻,隐藏着抒情的悲伤,是一战后美国“中产阶级”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
夜色温柔,以腐朽为主题。小说中的大部分素材都来自作者自己的经历——酗酒、生活贫困、妻子生病以及对自己的恐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更大的世界里的人和他所生活的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失望。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聚餐,跳舞,喝酒,玩乐。菲茨杰拉德大半辈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小说《夜色温柔》是他家庭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写照。
《夜色温柔》是“一部事业或待遇失败的小说”。作为一名精神病医生,迪克没能实现他的抱负,而作为一名丈夫,他在治愈了妻子的精神疾病后失去了她。他的失败是双重的。他将爱情和事业结合起来的努力为小说定下了基调,占据了作品的大部分篇幅。如前所述,《夜色温柔》展现了复杂与简单、新旧之间的冲突,所以它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是基于新旧世界的冲突,属于边疆原型的范畴,可以解读为一个“西部”故事。
《夜色温柔》的深度模式是东西方的对立。这个模型是基于frontier原型,定义了Dick的故事。“原型的概念”,卡尔·荣格说,“是集体无意识概念的一个本质关联,它暗示着在看似无处不在的心理学中有一些确切的形式。”作为美国历史的特殊产物,边疆原型在美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定义了美国的民族意识,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通常所谓的美国性格就是这种原型的具体体现。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对自己的美国主义有着与生俱来的理解,一直试图在这片被认为提供无限可能性的土地上实现他们多彩的梦想。这是一种浪漫的天赋,其本质是人的提问和思考能力。为了探索已知事物的意义,人类的精神延伸到未知事物;为了理解现在,它转向过去和未来。"
不幸的是,美国的经历证明,美国不是一个他们可以依赖,可以为了浪漫的想象而生活的土地。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尼克搬到东方去“重新开始”,美国人在《温柔是夜》中来到欧洲“救赎”。欧洲,尤其是法国的里维埃拉,似乎是菲茨杰拉德笔下主人公最后的避难所。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连这片现代荒原上的最后一片绿洲也已经毁于一旦。Devo博士唯一合适的选择就是离开他堕落的地方,回到美国。迪克重返美国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重返中西部一样。然而,尼克的回归象征着历史和传统的回归,正如菲茨杰拉德所写:“于是,我们逆水行舟,被无休止地带回到过去。”然而迪克却在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迷茫中被菲茨杰拉德抛弃,独自从一个小镇漂泊到另一个小镇,最后杳无音信。他的梦想在对历史和传统的执着追求中迷失了,但在那之后他再也无法回到历史和传统。因此,迪克·笛福的悲剧是对大萧条时期菲茨杰拉德那一代人的生活和感情的真实而准确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