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物生长的思考

先说作者冯唐。冯唐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他不仅是雅皮士和庸俗者的混合体,在很多人眼里以直白、粗鲁、庸俗、漂亮的言辞而闻名。曾是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后赴美攻读MBA。他曾是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全球管理合伙人,一家医疗集团的创始首席执行官,医疗投资者,现在是诗人、作家和古董爱好者...

从他的简历中可以看出,他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来自于震撼人心的文字,而是确实有着丰富的内涵。

冯唐的《万物生长》写于20年前。小说记录了一个医学生秋水的八年成长经历。万物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阐述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

虽然主人公的名字叫秋水,但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没看几页就自动把冯唐本人代入了主人公的角色。估计任何人看了这本小说都会认为这是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处理后的自传。

从《万物生长》这本书可以看出,冯唐的文字感觉非常好,他的遣词造句,无论俗与雅,都非常贴切准确。文字不多,但描写立体生动,能抓住所描写的人或事的特点。

他晚上写道,“霓虹灯涌进房间,五色炫目。”一个“潘”字,写出了光线无声无息地进入房间,再次覆盖房间的感觉。

他在凌晨两点钟写了这条街。“月亮是蓝色的,月光落下,溅起街上的尘土。天凉如水,夜静如海。喧闹的城市真的沉睡了,我的大城市就像海底的古文明。”美丽,幽静,深邃,充满诗意。

他写了一个同学,“我们班最有教授样子和架势的人”,十几个字就能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这个人的生动形象。

冯唐的文笔粗俗、高雅,痞气而清新。这些完全不同的特性混合在一起,却又浑然一体,可以自由转换。往往在一个特别俗气的大白话中间,突然扯出一篇古文,而这个随便扯出的古文,可能来自任何一个典籍和历史的子集,引用得非常好,扯得非常贴切。也可以看出他对古代汉语的了解很深,涉猎很广。

冯唐在书中说,“世界上有两种成长方式:一种是理解;一种是忘记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心里没有牵挂。大家都是后一种方式长大的。”

这句话很绕口。我想了很久。如果你忘记了你不能理解的,那么你只会在心里理解。那么,这两种所谓的成长方式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或者,这两种方式可能指的是真正的理解和自以为是的理解?没有人真正理解什么,所有的“理解”都只是当事人认为的一种“理解”。我以为我理解了一个问题,就把我理解不了的问题放在一边,就不在乎了?

我不懂,就写到这里,然后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