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伊斯坦布尔假日》

这本书是圈子推荐的。这个伊斯坦布尔假日是马克·李维的12作品。据说它一上市就席卷了整个法国,是一部让整个欧洲都为之心动的爱情治愈小说。作者我不太了解,他叫法国人丹·布朗(后来我查了百科全书,丹·布朗是美国畅销书作家,《达芬奇密码》的作者)。

然后,故事开始了。

战后重建时期,爱丽丝是一名无忧无虑的伦敦香水师,晚上经常在家招待三五好友,吵闹声屡屡引起古怪邻居戴利先生的不满。在一个游乐园的周末,一个算命师告诉她,爱丽丝必须做一次长途旅行。在旅途中,她会遇到六个人,并最终带领她找到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伊斯坦布尔将是他们命运的交汇处。爱情潜在的序幕是从算命先生的话开始的。爱丽丝是无神论者。她迷惑不解,转过身来,向戴利先生吐露了自己的痛苦。最后,在邻居戴利的鼓动下,她与邻居——一位专门画十字路口的画家——订下契约,踏上了寻找真命天子的旅程。

从一开始,这段旅程就注定不平凡。命运的预兆让他们踏上了异国的古都伊斯坦布尔。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交流想法,互相玩耍。一些微妙的眷恋和一些温暖克制的情绪悄然滋生。“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也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在爱情面前,这句话是那么的天真可爱。

随着旅程的深入,他们认识了一个又一个预言中的人,伊斯坦布尔最好的向导Kan先生,帮助找到他人生经历的领事先生,他已故养父母的老邻居Semir Li先生,他偶然或巧合遇到的Kadikong小学的老师,年轻的护士Imaze夫人,以及他失散多年的哥哥Raphael。这些人手里拿着钥匙的人,为爱丽丝推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向真相的大门,也一步步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乍一看,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戴利先生错过这段揭示他生活的时间。他离开了爱丽丝,把它托付给第二个人菅直人先生好好照顾,然后回到多雨潮湿的伦敦画画。和我一样,我也不理解这样的行为。戴德利这样说:

这是一种恐惧,一种担心,一种爱的变种。戴利从一开始就爱上了爱丽丝,从第一眼开始。他可靠,风趣,有魅力,但是在爱情面前却是那么的胆小。他在伊斯坦布尔为爱丽丝安排了一次寻爱之旅。他想让她自由,并试图让她远离自己的伤害。这种克制而深沉的爱是丰富而温柔的。

老话说,一切命运的安排都有自己的道理,两人的分离更是给这段暗恋加了一把火。

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他们开始依靠书信进行交流和安慰,他们开始意识到对方对自己的重要性,用文字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直到爱丽丝结束了这段寻爱之旅,独自回到伦敦,一张游乐园的门票揭开了所有窗帘背后的真相。戴德利先生就是算命先生说的那晚从她身后经过,在伊斯坦布尔遇见她的命运的人。自然,他也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第七个人。

这个故事到此结束。我爱这个作者设定的游戏,我愿意欢欢喜喜的进去出来。说到两人约定的寻爱之旅,无论是当初彼此从各自需求出发订立的契约中夹杂着爱丽丝寻找香水灵感的动机,还是戴德利想要那间大玻璃窗采光良好的公寓的深思熟虑,文末的故事都如串串珍珠,完好无损地落在“爱情”上,犹如一个大圆圈,最终回到原点,找到最初的那个人,最后的那个人。从一开始,你就参与了我的生活,见证了我的迷茫和彷徨,陪伴我寻找和成长,最后转身笑着说,所以,你在这里,一直在这里。这个故事的别出心裁,多少让人想起顾彦迂回婉约的《人在昏黄的灯光下》。

这也许是一段注定的爱情,一段改变命运的神奇旅程,两个人命运的相遇。或许故事本身就是爱情和浪漫,不愧为法兰西。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能有这样一次冒险。我会记得你的样子,你的气息,你的气质。我绕一圈也没关系。我会在最后一步投入你的怀抱。啊哈,我找到你了。多有趣啊。

最后叹一口气,所有的美好都值得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