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写梅兰芳的散文还是小说。

人生如戏,梅兰芳的百年孤独。

半夜,当我的浮躁和世俗只剩下凄凉的时候,我打开电脑,在线看电影《梅兰芳》。

谁破坏了梅兰芳的孤独,谁就破坏了梅兰芳。梅兰芳的艺术再生父母邱说。

孤独是表层的孤独,孤独是深层的孤独。孤独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精神在触及灵魂。每一种痛苦都是清晰的。

梅兰芳总是孤独的。从他选择最心爱的艺术作为人生目标的那一刻起,他就选择了孤独。

当年轻的梅兰芳站在舞台上,掌声的潮水渐渐退去,他看到了演员的卑微和苍老。他不得不踩着祖先的肩膀完成这个华丽的转身。但是站得高,看得远,离人群越来越远,孤独感开始随之而来。

在一间温暖的小屋里,一个深爱着他的女人默默地坐在他身后。梅兰芳慢慢搅着汤,眼泪却悄悄滑落。是的,他在思念那个叫孟晓冬的女人,他深深地思念着她。这是一个理解他的女人。她告诉他,我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她的失踪结束了他生命中一种叫做* *爱情的东西。爱比不爱更孤独。从此,没有人能温暖他的孤独。

母爱,这是一个温暖的标题。梅兰芳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这样一个温暖的称谓,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不屈不挠的邱给了梅兰芳母亲般的安慰。他总是站在他身后,给他信心和力量。直到他渐行渐远,再也无法付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梅兰芳是神。艺术成就了梅兰芳,同时也成就了他的百年孤独。

歌剧无法还原一个真实的梅兰芳。

戏剧再写实,导演再有才华,也不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梅兰芳。第一次见到梅兰芳是在一本集子里。有一枚号称当代最值钱的邮票,还有一个现代的梅兰芳(是纪念的还是特别的,无从考证)。从此我调查梅兰芳的细节。后来长辈告诉我,是一个男艺人因为抗议日本侵华,为了防止迫害,才演主角,放弃舞台的。

恕我直言,梅兰芳和龟山上的向警予一样,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不仅是在邮票上,更是在思想上。

国难当头,许多仁人志士投身革命,英雄儿女洒热血创建新中国。这是作为一个民族的人应该为民族做的,应该做的。梅兰芳,应该说已经是当代的名人了,也是著名的演员。一个知名的演员,在民族危难的时候,虽然他顽强地抵制为日本人演戏,或许他已经尽力了,但也没有什么值得夸大的。梅兰芳是不为人知的艺术瑰宝,是一代人凝聚的国粹奇葩。一种无法用传统戏曲形式演绎和复制的精神力量。

我佩服陈凯歌导演的勇气,我佩服章子怡和黎明对老一辈戏曲演员的向往。但梅兰芳真的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他已经在某些人心中成长,是神圣的。

满怀期待地看着梅兰芳,以为能看到一个很真实的再现,实际上是一群外行在耍猴。唯一真实的是“十三只燕子”。我听说他对替身没用。

梅兰芳(黎明)和孟晓冬分手的时候,听说有座位订《梅龙镇》,他居然像军人一样吼了一句“我演不了梅龙镇”。看到那一幕,人们有点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