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文本的阅读理解

一号鼓。

冯骥才

①天津卫杨柳青有灵气,家家户户都擅长画画。老一辈人画稿,男人刻字,女人染脸,小孩填色,代代相传,大师如林。每到腊月,家家户户都拿着自己的画上街叫卖,新的草稿和样品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但不管出多少新画,卖的时候总会有个“鼓”。杨柳青说的“鼓”是“活的”——谁长得像,谁想买,都抢着买。这幅画像被施了魔法,一下子就能卖疯。

(2)镇上有个做年画的叫白的人。他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干的,什么都勾得起,刻得起,印得起,画得起,就是没有新的样子。他只能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几个旧版本来印画。比如,还有《荷花多岁》、《双枪陆文龙》、《俏皮话》和《金面财神》。这些旧画卖得很好,够吃够穿。但是老画不能再凸出来了。如果他们不能膨胀,他们不会赚很多钱。他既卑微又无助。

(3)同治八年冬初,他立起画案,装上旧版,挽起袖子,开始印刷。莲年,白胖子抱着一条红鲤鱼,后面是一朵绿叶粉莲。这幅画很多画店都有,也差不多。每年能卖出2000本。

(4)这天下午,白印刷累了,去街边酒馆喝酒,同桌的一个大叔也在喝酒。杨柳青的地界不算太大,镇上的人都知道是谁。这位大叔姓高,两人边喝边聊。说起画,说起今年谁的画会“鼓起来”,高老师漫不经心地说:“老白,光吃祖宗饭是鼓不起来的。”这句话像棍子一样戳到了白的肋骨。他憋不住脸,起身回家。

⑤一路上越想越生气。进了房间,看到画案上的祖传老本,气得抓起桌上的一把切肉刀就要销毁。妻子赶紧抓住他,他立刻醉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6.当我第二天醒来时,我发现情况不妙。莲年的祖传老版真的被他毁了。我用版本线凿出了一块。如果我仔细看,我是幸运的。娃娃的脸没有受伤,只是头一侧的牡丹花被剜了出来。头的两边各有一条辫子,每一条都扎着一朵牡丹花。现在不是一对了。我无能为力。剪出来的版本就像割肉一样,无法修补。眼看这两天,年画就要上市了。幸好前天印了一千份,只好凑合着再印一千份再卖。

⑦当年画上市时,奇怪的事情出现了。买画的人不仅不觉得娃娃头上少了一朵花,还都笑着说胖娃娃真调皮,把她头上的花都玩掉了,好可爱啊!说到这里,画上的娃娃动了,活了!于是你要一个,我要一个,一千个就像一阵风吹走了。白手里一张照片都没有,只好早点把印着双辫花的娃娃卖了。可以买画。人们问:“你昨天卖光了吗?”他傻了:“为什么大家都看着头上少了一朵花的那个?”

今天晚上回来要赶紧把少了一根辫子的“莲花年”印出来。画一放出来,一眨眼就卖光了。——市场上什么东西都会着火,连水都救不了。突然一个邻居过来说:“老白,全镇闹哄哄的,你的画今年不会肿了吧!””然后他低声问,“这幅画在你们家印了好几辈子了。为什么今年会鼓起来?"

⑨白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他知道。但我往深处一想,就不明白为什么少了一朵花。

⑩第三十天晚上,白数着钱,发了大财。

○11画还鼓鼓囊囊的时候他就盼着过年了,可是第二年风水就变了。这幅画虽然卖得不错,但真正鼓起来的并不是他的那幅,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画店一幅名为《太平世家》的新画。六个女人在打太平鼓,画的不出意料的好,但是卖的很疯。每天天不亮,翼城门口买画的人就挨着冷排队。

(选自《收获》第4期2015,有删减)

12.第四段“高老师”的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一下。(4分)

13.欣赏第七段的语言特色。(4分)

14.白画《鼓》的原因是什么?(6分)

15.小说结尾,一城第二年写的画《卖疯》被改。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

12.高先生的话让白怒不可遏,毁版,促进了剧情的发展;高先生巧妙地解释了这部小说的主旨。((**4分。每层2点)

13.简单自然,生动形象,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4分。65438+每点0分)

14.一朵花从娃娃头上掉下来,赋予了这幅画新的意义;胖宝宝“玩掉”头花,生活气息浓厚;符合普通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他们的喜爱。((**6分。每点2分)

15.剧情:让故事跌宕起伏。结构:直指主题,呼应开头。内涵: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效果:余味绵长,让人深思。((**6分。每分2分,答对三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