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渡简介

风陵渡简介如下:

风陵渡,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距县城30公里,与河南、陕西省为邻。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风陵渡经济开发区1992年11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公告。省政府批准规划范围为风陵渡镇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88.5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建设用地17.2平方公里。国土资源部公告规划面积13.34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

名称由来

传说之一: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这时候,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

风后陵,在赵村东南,高二米余,周围30米。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重建风后祠及碑记,可惜已毁。因唐代圣历元年(689年)在此置关,故称风陵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称风陵渡。

传说之二:女娲的陵墓就是风陵,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在风陵渡附近赵村东南,有女娲墓,冢高2米,周边30米。

据《蒲州府志》记载,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天雨冥晦,失陵所在”。乾元二年(759年)某夕风雷大作,“明旦视之,坟复涌出,夹以两柳”,陕州此时将此事奏明唐肃宗,肃宗下令祭祀。宋乾德四年(966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置守陵户,到熙宁年间陵墓再次消失,可能是被黄河冲毁了。

以上内容参考:山西省人民政府-风陵渡(唐代 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