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傅字伯野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孙傅字伯野》的答案是什么
原文 :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 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条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 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 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译文 :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条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蔡条没有采用他的话。升到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在想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许翰也被罢职离开。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使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靖康十一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石。金兵分四面鼓噪着前进,宋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急忙紧闭。这一天,金人于是登上了都城。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求和,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都城,依然兼任少傅,二十天了皇帝也没有返回。孙傅多次写信请求进过送还皇帝。等到废钦宗立金人的文书到达,孙傅非常悲痛地说:“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帝皇后、诸位王爷,嫔妃。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秘密地谋划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到了像宦官的两个人杀了他们,并杀了几十个死囚,带着他们的首级送给了金人,对金人说:“宦官想要私下里让太子出城,城门口的人互相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趁着大帅的军队讨伐平定的机会,杀了这些作乱的人来献上,如果还是不停止,我就只有用死来继续。”过了五天,没有肯承担这件事情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和太子一同生死。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于是跟从太子一起前往。守门的人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你参与什么?”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三太子的老师,应当誓死相随。”这一天晚上,留宿在城门下,第二天,被金人召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定。
2. 文言文答案孙傅字伯野全文翻译: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条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蔡条没有采用他的话。升到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在想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许翰也被罢职离开。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使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靖康十一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石。金兵分四面鼓噪着前进,宋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急忙紧闭。这一天,金人于是登上了都城。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求和,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都城,依然兼任少傅,二十天了皇帝也没有返回。孙傅多次写信请求进过送还皇帝。等到废钦宗立金人的文书到达,孙傅非常悲痛地说:“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帝皇后、诸位王爷,嫔妃。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秘密地谋划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到了像宦官的两个人杀了他们,并杀了几十个死囚,带着他们的首级送给了金人,对金人说:“宦官想要私下里让太子出城,城门口的人互相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趁着大帅的军队讨伐平定的机会,杀了这些作乱的人来献上,如果还是不停止,我就只有用死来继续。”过了五天,没有肯承担这件事情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和太子一同生死。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于是跟从太子一起前往。守门的人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你参与什么?”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三太子的老师,应当誓死相随。”这一天晚上,留宿在城门下,第二天,被金人召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定。
3. < >原文及译文《宋史·孙傅传》由元末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原文为: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 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条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译文: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条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蔡条没有采用他的话。升到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
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在想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许翰也被罢职离开。
扩展资料:
《宋史》最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元顺帝至正三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一、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百度百科-宋史
4. 文言文傅歧威武将军答案傅歧,建威将军琰之孙。
仕梁,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
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歧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法当偿死,会冬节至,歧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日:“古者有此,今不可行。”
歧日:“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竞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歧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敌。歧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歧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
歧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
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日:“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歧独日:“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①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
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
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
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②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歧独言于众日:“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歧勤劳,封南丰县侯。
固辞不受。宫城失守,歧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白《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注①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②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B.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C.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m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D.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m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服阕”指封建时代官员父母去世后,去官回家守孝三年,丧期满之称。B.“大同”“太清”都是年号,用于纪年,年号不能任意改换,一帝一年号。
C.“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因古代地理“江”特指长江,又以西为右。D.傅歧被封为南丰县侯,“县侯”是“列侯”的一种,有白己的封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傅歧曾经仕途偃蹇。最初在梁担任官职,兼任尚书金部郎。
因母亲去世辞丢官职,后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任命为始新县令。B.傅歧才能卓异,方法独特。
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歧凭白己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子解决了。C.傅歧见解独特,长于辩才。
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歧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D.傅歧洞察力强,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歧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歧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郡乃移狱于始新,歧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5分)答案:4.D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侯景乞求朝廷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朝廷下令同意,于是在城西订立盟约。侯景又请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相送。
傅歧坚持认为宣城王肩负着继承帝位的重大责任,不应该答应他。于是派遣石城公用隆重盛大的礼节送他。
其他选项错在两个地方,一是“求遣召”是盟约后的另一件事,要断后。二是“固执”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主语是傅歧,必须断在一起。
5.B解析年号可以任意改,只要皇帝想改就可以改,古代因发生天灾或有重大喜庆之事常改年号,称“改元”。如汉武帝***用过11个年号,唐高宗14个,武则天13个。
6. C 解析“最终说服了皇帝”错误。“帝遂从之”是听从了朱异等人的议和主张。
7.(10分)(1)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审理,傅歧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话语审问他,那人就自首服罪了。(大意对给2分;“狱”“械”“首服”译对各1分)(2)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
如果答应两国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大意对给1分;“当” “意”“通好”“政”译对各1分,“政”通假,在选修教材《〈陶庵梦忆〉序》学过。)
参考译文傅歧是建威将军傅琰的孙子,在梁做官,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为母亲守丧极尽礼仪,服丧结束后因忧伤成疾被闲置了很久,(后来)才被授予县始新令的官职。
有个人在与他人斗殴中被打死,死者家属把状子告到郡府,郡守把他家的仇人收押在案,严刑拷打办。
5. 宋史孙博传阅读答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 声称:名声B.君子不幸诖误 诖误:贻误C.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 故事:先例D.以太子少保致仕 致仕:加官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赵抃为政“善因俗施设”的一组是(3分)①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②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③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④刑首恶而释余人⑤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⑥不可告,则不敢为也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抃得到翰林学士曾公亮的举荐担任殿中侍御史,他为官刚直,不惧权贵,但主张对君子应当保全爱惜。
B.赵抃任职益州时,以身作则,体恤下属的困难,调动他们治理的积极性,使当地官场的风气为之一变。C.从成都被召回时,神宗皇帝特意留赵抃在谏院任职,不久又因戍卒事再派他赴成都,可见皇帝对他的倚重。
D.赵抃为人宽厚清谨,不轻易流露自己的喜怒;吴越发生饥荒和疫病时,他举措得力,使不少百姓得以活命。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2)河朔频岁丰,请宽其罪,以俟农隙。
(3)汝亦宜清谨畏戢以率众,比戍还,为室家计可也。答案:5.D(3分)(致仕:辞官归居)6.C(3分)(①表现赵抃的用人之道,⑥表现赵抃在道德上的自我要求)7.B(3分)8.(1)赵抃巡视属县无处不到,当地百姓高兴地互相告慰,贪官污吏惊恐慑伏。
(3分,每句1分)(2)黄河以北地区连年丰收,请求宽限治罪,等待农闲的时候(再召募)。(3分,每句1分)(3)你也应该清正严谨戒惕谨慎地率领众兵卒,等到戍边结束回去,就可以为家室考虑了。
(4分,第一句2分,其他每句1分)文言参考译文 赵抃是衢州府西安县人。翰林学士曾公亮并不认识他,推荐他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举发不避权贵幸臣,声名严正。
他认为:“小人即使犯了小小的过失,也应当尽力遏制阻绝他;君子不幸有所贻误,也应当保全爱惜,以成就他的德行。” 赵抃任益州知州。
蜀地偏远,百姓势弱,官吏肆意违法。赵抃以身作则,使得当地的风气为之改变。
益州治下偏远的小城,有的百姓一生也没有见过知州。赵抃巡视属县无处不到,当地百姓高兴地互相告慰,贪官污吏惊恐慑伏。
调任虔州知州,虔州素来难以治理,赵抃召见各县县令告诫他们,让他们自主治理。县令们都很高兴,争相尽力,监狱里常常没有关押的囚犯。
在岭南做官的官员死了,大多无法归葬故乡,赵抃打造了上百艘船,发公文告知各郡说:“做官的人家,有在任上去世不能归葬故乡的,都由我来帮助办理。”于是求助者络绎不绝。
赵抃都给他们一艘船,并提供他们路费。赵抃被召回朝延任度支副使,又升为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
原先朝廷下令召募乡兵,过了期限也未能完成召募,主管的官员被判罪的有八百多人。朝廷下诏让赵抃督办,赵抃上奏说:“黄河以北地区连年丰收,所以应征的人少。
请求宽限治罪,等待农闲的时候再行召募。”获罪的官员们都被免罪,而召募乡兵的事不久也就完成了。
调任成都知州。赵抃先前在蜀地任知州时,有人聚众非法祭祀妖邪,赵抃以严刑处置。
这次又发生了此类案件,大家都认为赵抃一定会严刑处置的。赵抃查明并无其他原因,就说:“这只是饮酒过度罢了。”
将为首的人判了刑,其余的人都释放了,蜀地百姓都非常高兴。 神宗即位后,征召赵抃回朝廷任知谏院。
照旧例,亲近的大臣从成都还朝的,将要重用,一定改任省府官职。皇帝说:“我依靠他的谏议而已,如果想任用他,也没有什么关系。”
不久,赵抃升任参知政事,赵抃感念皇上的知遇之恩,朝政如有不妥当的,他一定密奏皇上。 因为担心成都守边兵卒的事,就以大学士的身份再次被派任成都知州。
赵抃于是向皇上请求为政不须请示,斟酌情势自行处理。有卒长站在堂下,叫来告诉他说:“我和你年纪相仿,我一个人来蜀,为天子镇抚一方。
你也应该清正严谨戒惕谨慎地率领众兵卒,等到戍边结束回去,就可以为家室考虑了。”人们高兴地互相转告,没有人敢作恶,蜀地州郡安然无事。
请求回越州。吴越盛行饥荒瘟疫,死的人超过了一半。
赵抃竭尽救荒的办法,治疗有病的掩埋死去的,而活着的人得以保全。下令修筑城墙,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以太子少保辞官归居。赵抃为人宽厚清正,有修养,别人从未看到他高兴或愤怒。
他白天所做的事情,到了夜里必定穿戴好衣冠告知上天,如是不可明告上天的事情,他就一定不敢去做。他为政,善于依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和风气来处置,严厉或宽容各不相同,被当时的人所称赞。
6. 宋史孙博传阅读答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 声称:名声B.君子不幸诖误 诖误:贻误C.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 故事:先例D.以太子少保致仕 致仕:加官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赵抃为政“善因俗施设”的一组是(3分)①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②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③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④刑首恶而释余人⑤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⑥不可告,则不敢为也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抃得到翰林学士曾公亮的举荐担任殿中侍御史,他为官刚直,不惧权贵,但主张对君子应当保全爱惜。
B.赵抃任职益州时,以身作则,体恤下属的困难,调动他们治理的积极性,使当地官场的风气为之一变。C.从成都被召回时,神宗皇帝特意留赵抃在谏院任职,不久又因戍卒事再派他赴成都,可见皇帝对他的倚重。
D.赵抃为人宽厚清谨,不轻易流露自己的喜怒;吴越发生饥荒和疫病时,他举措得力,使不少百姓得以活命。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2)河朔频岁丰,请宽其罪,以俟农隙。
(3)汝亦宜清谨畏戢以率众,比戍还,为室家计可也。答案:5.D(3分)(致仕:辞官归居)6.C(3分)(①表现赵抃的用人之道,⑥表现赵抃在道德上的自我要求)7.B(3分)8.(1)赵抃巡视属县无处不到,当地百姓高兴地互相告慰,贪官污吏惊恐慑伏。
(3分,每句1分)(2)黄河以北地区连年丰收,请求宽限治罪,等待农闲的时候(再召募)。(3分,每句1分)(3)你也应该清正严谨戒惕谨慎地率领众兵卒,等到戍边结束回去,就可以为家室考虑了。
(4分,第一句2分,其他每句1分)文言参考译文 赵抃是衢州府西安县人。翰林学士曾公亮并不认识他,推荐他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举发不避权贵幸臣,声名严正。
他认为:“小人即使犯了小小的过失,也应当尽力遏制阻绝他;君子不幸有所贻误,也应当保全爱惜,以成就他的德行。” 赵抃任益州知州。
蜀地偏远,百姓势弱,官吏肆意违法。赵抃以身作则,使得当地的风气为之改变。
益州治下偏远的小城,有的百姓一生也没有见过知州。赵抃巡视属县无处不到,当地百姓高兴地互相告慰,贪官污吏惊恐慑伏。
调任虔州知州,虔州素来难以治理,赵抃召见各县县令告诫他们,让他们自主治理。县令们都很高兴,争相尽力,监狱里常常没有关押的囚犯。
在岭南做官的官员死了,大多无法归葬故乡,赵抃打造了上百艘船,发公文告知各郡说:“做官的人家,有在任上去世不能归葬故乡的,都由我来帮助办理。”于是求助者络绎不绝。
赵抃都给他们一艘船,并提供他们路费。赵抃被召回朝延任度支副使,又升为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
原先朝廷下令召募乡兵,过了期限也未能完成召募,主管的官员被判罪的有八百多人。朝廷下诏让赵抃督办,赵抃上奏说:“黄河以北地区连年丰收,所以应征的人少。
请求宽限治罪,等待农闲的时候再行召募。”获罪的官员们都被免罪,而召募乡兵的事不久也就完成了。
调任成都知州。赵抃先前在蜀地任知州时,有人聚众非法祭祀妖邪,赵抃以严刑处置。
这次又发生了此类案件,大家都认为赵抃一定会严刑处置的。赵抃查明并无其他原因,就说:“这只是饮酒过度罢了。”
将为首的人判了刑,其余的人都释放了,蜀地百姓都非常高兴。 神宗即位后,征召赵抃回朝廷任知谏院。
照旧例,亲近的大臣从成都还朝的,将要重用,一定改任省府官职。皇帝说:“我依靠他的谏议而已,如果想任用他,也没有什么关系。”
不久,赵抃升任参知政事,赵抃感念皇上的知遇之恩,朝政如有不妥当的,他一定密奏皇上。 因为担心成都守边兵卒的事,就以大学士的身份再次被派任成都知州。
赵抃于是向皇上请求为政不须请示,斟酌情势自行处理。有卒长站在堂下,叫来告诉他说:“我和你年纪相仿,我一个人来蜀,为天子镇抚一方。
你也应该清正严谨戒惕谨慎地率领众兵卒,等到戍边结束回去,就可以为家室考虑了。”人们高兴地互相转告,没有人敢作恶,蜀地州郡安然无事。
请求回越州。吴越盛行饥荒瘟疫,死的人超过了一半。
赵抃竭尽救荒的办法,治疗有病的掩埋死去的,而活着的人得以保全。下令修筑城墙,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以太子少保辞官归居。赵抃为人宽厚清正,有修养,别人从未看到他高兴或愤怒。
他白天所做的事情,到了夜里必定穿戴好衣冠告知上天,如是不可明告上天的事情,他就一定不敢去做。他为政,善于依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和风气来处置,严厉或宽容各不相同,被当时的人所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