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艳文的人物意涵
这里史艳文的行为,像佛陀本生经故事“舍身饲虎”之类的忍辱,或可视为舍离“人相”、“我相”的菩萨行为,故称之“禅师”还差不多。有些特殊的是在此选择“五月五日端午节”为决斗日,因屈原是为国尽忠而死谏,而史艳文却没有特别交代“死谏”之事,虽在“云州大儒侠”与“大儒侠”中,史艳文为国立下汗马功劳,但“朝内奸臣恐其权旁落,说史有叛国通贼之行为,由于路远难以查证,便软禁萱姑为人质,派两名钦差前去调查”或“明皇宠妃商妃对史心存妒意,故向明皇进言恶语,遂使史再度陷入万劫重围之中”或“当今明朝皇上建文帝,听信了兵部尚书齐泰的谗言,说你在边疆,非但没有平定干戈,反而煽惑乌斯藏的臣民和苗族人联台起来图谋不轨,圣上已下旨,要捉拿你的夫人和公子史献忠……”这类奸臣在皇帝身旁谗言并陷之于不义罪名的情节,屡见不鲜,因此,在此巧合“端午节”的日子,或许是以屈原为类比的隐喻(注18)。 “云州大儒侠”主角史艳文是源自于“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而在“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拥有不少红粉知己成为他的妻妾,而且这些女子都甘心为妾,彼此不嫉妒,就像是旧日所有“大男人主义”者的梦想。
但到了黄俊雄的“云州大儒侠”中,却表现女子“爱之愈深,妒之愈深”的清惑,不但史艳文的元配夫人刘萱姑如此,连对他爱慕的女人之中亦如此,而且这些女人对史艳文的示爱方式亦有所不同。他们之间亦有彼此嫉妒而大打出手的情景,而主角史艳文却似乎从未对这些爱慕者作正面回应,虽然最后亦至少娶了三个妻妾。可能是因为时代转变,现代女性早就难以容许这种三妻四妾的情景而且公开炫耀吧!或许这正可反应黄俊雄心目中的英雄,如果史艳文是个性格有气魄的人物,怎么不会有女子会去爱慕他呢(注19)?
因此整个来说,黄俊雄把他的道德哲学或人生观简化为“忍”, 虽很通俗,可是还是可以藉着实际的情节或人物,来表这样抽象的观念,包括忍辱、牺牲小我,或者是安然通过“美人关”的考验等,总之就是存着一颗如:不动的赤子之心或良知,而且在环境无论如何恶劣或艰难的情况下,都可以坚持下去或熬下去。
史艳文之所以能够造成风靡全台湾的魅力,不但拜电视台的开播、技艺的改进之外,更因为史艳文忠实的反应当时的社会环境(民国六○年代)、社会心理(只要坚持,就能渡过难关)及社会情形,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一项民间技艺的流传,最重要的是与社会相结合,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