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李浩和我是李波。
我偶尔看他的小说,主要是想看看他把我塑造成了什么样的反派。他总爱这样,以至于我和老婆都习惯了。反正在他的小说里,父亲的形象并不高。因为我们家庭关系极其融洽,我老婆海霞曾经附和我:“兄弟,你再这样写李博,我们就要赔名誉损失了!连我爸的都要一起!”我父亲也笑了。他看我哥哥的小说吗?我也这么认为但他从没说过。当时我哥就同意了,而且好像一点都不勉强——他也不能勉强,因为他要用我当他的司机,这让我很不高兴,半路就把他甩了!他同意了,然后过了半年,春节放假回家。他很认真地告诉我:“我又写了一部小说,是根据海霞讲的故事写的。上面说你不是一个捣乱的坏人。”“你是怎么写我的?”当时真的是充满期待:容易吗?这么多年终于有正面形象了!然而,他的回答是:“小说里,你是个傻子。”唉。看来我真的不能奢望什么了。虽然我在他身上投入了很多。
说到投资,就不得不说了。我现在是商人了!我对他的第一次投资是在他读师范的时候。我会悄悄攒钱,等他回来再给他——那时候攒钱不容易啊!我爸妈挣的少,我上学又没地方打工,所以我的钱都是爸妈让我买早餐剩下的钱,还有我爸卖旧书的钱,还有我爷爷偶尔给的钱。我没有花光所有的钱,而是给他留着。当时他在沧州学美术。等我毕业回来,发现我的投资已经变成了他的书和满满一箱子卡带。我第一次投资的回报是:我也认识了余光中、北岛、舒婷、里尔克和一大堆“天空”;我也听说过齐秦、李宗盛、崔健和唐朝。第二次投资是我开了一家书店,完全是他鼓励的。当时他在县武装部工作,挣的钱不多,但每年都要花很多钱买书。我真的上了他的当!他写的书单简直是毒药。县里怎么会有人买?可气的是,他还说唤醒读者的方法是坚持质量,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这个投资让我痛苦了好几年,还好,我慢慢挺过来了。我哥哥李浩是学美术的。他一直喜欢书法和绘画。回到家,他总喜欢和市里、县里的作家、画家聚在一起聊天。我别无选择,只能做他的司机。过了一段时间,我渐渐喜欢上了字画,第三次投资又来了。这样有利润吗?我还不知道,所以我先相信他。另外,这已经是我的一个爱好了。爱好花钱,不要计较得失,他说。
我们应该多谈谈他,不是吗?好吧,说说他。在我眼里,哥哥李浩不是一个聪明人。反而显得愚蠢、平庸、迂腐。他不喜欢转身。被父亲打了,他硬着脖子,不知道怎么跑。小学和中学的时候,他都不是最优秀的那个,也没有我优秀。有几年他只愿意努力,别人做三次他就做三次。在表达方面,他也不擅长。他有点迟钝,总喜欢说半句话...很多家人朋友说起我哥,总说听他的。我真的不明白他想说什么。我爸是语文老师,他最不喜欢我哥那点。很有可能哥哥的作家形象也被父亲大打折扣:就这点表达能力,还当作家?嫂子说,他的一个好朋友,高向东,有一次来我们家,三点钟到,一直到天黑才走,可是他们在干什么呢?一个是拿着书看,没人管谁。“如果我是翔哥,你这样冷落我,我再也不会来找你了。”但是项和还是来了,他们还是好朋友。这就是所谓的一群人吧?不善于沟通和表达是他给我和我们家的一个固定形象,根深蒂固;但他有另一面,非常不同的一面。他获得过鲁迅文学奖,出版过几本书,在县里算是名人。后来县里组织文学讲座,把他请了回来。说实话,我当时真的很担心:他能不能好好说话?他能说话吗?那次讲座多多少少改变了我对他的印象,但并没有让他趾高气扬,不是吗?没想到一说到文史(当时县里规定的题目好像是“东西方文化比较”)和文化,他就能如此振振有词。
我哥哥是一个爱书的人。没什么好说的。他家里到处都是书。书太多了,放不下。问题是他还是搞得一塌糊涂。我知道他从读书中得到乐趣,我们一家人也知道。我想大部分作家都是这样,他当然不属于特别突出的那一种。最多他认真一点,笨鸟多飞一点。我更想说的是,他是一个爱玩的人。他玩起来有点健忘。他不会在小说里这么说自己。我想我还是先暴露他的缺点吧,不然他会先扣在我头上。小时候我们一起抓鱼,抓蜻蜓,抓蚂蚱。他会给我定规矩:半小时回家,一小时回家。结果他自己经常违规,还得一再提醒。我30岁了,是不是应该改变一点?他带着儿子和我女儿去河边玩。名义上,他是保姆。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很早就回家了。他追着蚂蚱一直追到天黑,然后着急地给我打电话:“你看见我儿子了吗?”你见过千千吗?我找不到他们,别告诉我爸妈,你出来跟我一起找...“2017年,我46岁,至少是大学教授。我不应该更好吗?我安排家人去塞班岛,他却每天早起晚归。为什么?在沙滩上巡逻,捉寄居蟹,寻找美丽的珊瑚——明知道珊瑚是带不走的,他还是乐在其中。那时候我觉得我应该是我的哥哥,必须要照顾他。
我必须照顾他。我还说他这次塞班岛之行没带短袖休闲服,也没带短裤。我给他发的“攻略”一点用都没有,只好把衣服给他,还没还给我。仅此而已。更讽刺的是,我们从塞班岛飞到韩国,他竟然是短袖短裤,冻得瑟瑟发抖。我说:“把你的厚衣服拿出来穿上!”他的回答是:“我检查了我所有的衣服。”天啊,他是怎么学地理的?更何况我还提醒了他三次!没办法,我只好把我多余的裤子给他,但是只有一件外套——谁让我们觉得好看,谁让我们“武功”呢?我不得不脱下外套给他,虽然我很不情愿。郑重声明,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我真的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也很小心。我可以从他的小说里看出来。他写过一篇文章《父亲的沙漏》,里面有一段我们共同经历的生活,让我真的百感交集。那些片段在他的小说里被生动地“复活”了,让我又心疼了。没想到他还记得那些,还记得这么多。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每次回老家过年,他都出钱给我叔叔伯伯亲戚买东西。我打不过他,但是在叔叔伯伯家里,他轻描淡写的让人“知道”。这是我兄弟们的意图。我明白他是在维护我,也是故意不让我自卑——那时候我真的买不起,家里真的很困难。我开始经营书店后,突然发现他对人很好,尤其是我的顾客。我知道他的性格,包括傲慢。他所做的实际上是为了帮助我的兄弟,虽然他从来没有说过。对待朋友,他为人真诚,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他的朋友许说他是个“好人”,没错,他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宁愿委屈自己,也希望别人过得更舒服、更快乐。但是有的时候,这个哥哥也会宠我,比如他坐我的车会嫌弃我的车,嫌弃我不给他开门;再比如,他写的时候,在微信晒的时候还不忘提醒我:“今天写的太贵了,让我心疼,兄弟。你看过吗?该给我买点纸了!”既然我对他的很多投资都缺乏回报,那我就假装没看见。此时的他,更像是我的哥哥。
说了这么多,越说越激动。回去吧,我要写书,我要写一个我和李浩必须要讲的故事——这个灵感来自我哥的同学,他们说如果不适当贿赂他们,他们真的会写这本书。我觉得我哥肯定是丑闻一箩筐,他也能以事实为依据...我还要多说吗?看他的表现。我愿意受贿,但不敢奢望太多。我比他小两岁。从小到大,我们从来没有吵过架,从来没有!据说这是兄弟间的奇迹。说白了,这个奇迹其实没那么神奇:只要我能记事,他就打不过我。我们不打架,但我让他打。不管他承认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