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有什么经历让作品中塑造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二、狄更斯的生平:
狄更斯(1812 ~ 1870)
查尔斯·狄更斯
英国作家。2002年2月7日出生于朴茨茅斯郊区,181870于6月9日在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希尔去世。
十几岁的时候,因为家庭生活的窘迫,不得不断断续续的上学。后来,他被迫在工厂里当童工。15岁后,在律师事务所做过学徒、书记员、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做报社记者,报道下议院。1836年,《波茨随笔》出版,这是一部描写伦敦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特写集。同年,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相继出版,几期后引起轰动。这是一部流浪汉小说形式的幽默作品,以漫画的方式反映了英国的现实生活。在《匹克威克外传》获得初步成功后,狄更斯与凯瑟琳结婚,并专门撰写长篇连载小说。
他一生创作了13部半小说,其中大部分是近百万字的杰作,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特写集1部,长篇游记2部,英国儿童史1部,还有大量的演讲、书信、散文、杂诗等。他多次在欧洲大陆旅行和生活,并两次访问美国。中年以后,他创办了《家常话》和《一年四季》两种期刊,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新的文学人。
狄更斯生活和创作于19世纪中期和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狄更斯一生的活动和创作总是紧跟时代潮流。他主要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揭露了上层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鄙和残酷,以义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了下层阶级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了开始觉醒的劳动群众的斗争。同时,他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加合理的社会和更加美好的生活。
狄更斯早期的小说气势磅礴,通俗流畅,幽默风趣,充满感伤情调,其中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一般局限于地方制度和领域。如《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尔比》、《老古董店》、《马丁·朱·舒尔维特》、《圣诞颂歌》等。
自《董贝父子》之后,狄更斯的创作更加成熟。这部小说通过董贝先生、儿子保罗和女儿弗洛伦斯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经济潜力对人性的侵蚀,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焦虑感。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进一步探索了人生的奋斗历程。它是自传体的,是19世纪中期英国中下层阶级的长卷。主人公大卫是当时社会中为善良而奋斗,坚持正义的中产阶级青年的典范。《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和《小李杜》是三部具有强烈政治意识的重要作品。《荒凉山庄》以复杂的情节揭露了英国法制和司法的黑暗。《艰难时世》直接描述了罢工斗争,这是对英国宪法运动的回应。《小李杜》详细描述了债务人的监狱生活,同时更深入地揭露了英国官僚机构和制度的冗余和腐朽。
狄更斯后期作品明显体现了创作主题的深化、技巧的成熟和多方面的探索。《远大前程》可以看作是《大卫·科波菲尔》的反面,但对人生道路的探索更具有现实意义和警示意义,而作者早年的乐观情绪明显降低。主人公皮普也是一个孤儿,却经不起环境的诱惑,失去了原本淳朴的天性。在经历了严峻的磨难后,他忏悔并重新生活,整部小说在结构上更加简洁。《我们的朋友》是又一部深入社会的批评小说。其中蕴含的对人性的探索和人生哲学更加深刻,作品中运用的象征主义和侦探小说手法更增添了其艺术魅力。狄更斯的最后一部小说《埃德温·德鲁伊之谜》仅完成了23章,从中可以看出其文笔优雅、构思严谨、悬念迭起、神秘诱人。
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早期的《巴纳贝·拉吉》和后期的《双城记》都是历史小说。《巴纳贝·拉吉》以18年末英国清教徒反对天主教统治的戈登暴动为背景。《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两部小说还带有明显的讽喻性和警戒性,旨在表明不合理的制度和统治必然会导致人们奋起反抗,而不断上升的群众(狄更斯称之为“暴民”)就像洪水猛兽,会一发不可收拾,形成巨大的非理性破坏力。这两部小说无疑代表了狄更斯的改良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历史观,而《双城记》中的西德尼·卡尔登,为了她所爱的女人的幸福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是狄更斯最高道德理想的体现,也是其小说中反复歌颂的高尚情操的终曲。从这两部小说生动的描述和扣人心弦的情节中,我们可以发现历史小说家斯科特的明显影响。尤其是《双城记》一直被认为是狄更斯最好的小说之一,因为它优雅而深刻的笔触,简洁而完美的结构,众多的悬念设置以及对人生哲学和人物潜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探索。
有影响的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小说繁荣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内容包罗万象,风格高雅通俗,种类丰富。他的作品以及由这些作品演变而来的各种通俗、儿童读物和娱乐节目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在中国,早在20世纪初,林纾等人就翻译了狄更斯的小说,许多优秀的代表作被翻译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