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知识和人格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宇易老师曾说过:“教师如果有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一个好的起点,就不会感到苦涩,并从中得到乐趣。“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兴趣,才能让他们自然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才能得到提高。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与课文相关的经典诗词。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所以比起简单的机械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比如初三第二期第二课、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教学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词;我在四年级最后一期第1课讲《观潮》的时候,让我的学生收集描写友谊的诗词。五年级上学期学习第六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选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和展示。这种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选择材料的能力,还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设和再现课文情境。比如我在四年级上期讲课文《盖石》的时候,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几张白纸作为盖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小溪,这样三五个孩子就可以跟着我去盖石了。学生一看就能和老师一起上台表演,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在情境再现的过程中,分为两组。一群学生和我默契配合,抬脚,入定,动作和谐,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协调性和节奏感的美。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自己的脚步,导致后面的孩子掉进了小溪里。通过这个对比实验,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去过盖石头时动作的有序与整齐划一,以及村民心中的美好和淳朴的民风。这种学习,生动活泼,自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第二,注重以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后经典诗词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仅仅意味着学生愿意学习,这远远不够。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进行广泛阅读和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以课文为依托,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语文教材选的文章,都是一代代积累下来的,经过专家的精心筛选,从遣词造句来说,都算得上是佳作。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条目或片段,我还会要求学生多读,甚至背诵一些其他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比如在教四年级课文第二册《触摸春天》时,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深刻,小学生没有实际生活经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文中很多句子很长,很难通读,所以我反复让学生读,甚至让他们在熟悉的基础上背诵盲女用手悄悄抓蝴蝶和蝴蝶飞舞的片段。通过反复阅读,学生们慢慢走进了宁静的内心世界,对宁静、细腻、丰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又加深了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读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的主动积累程度。“腹中有诗自鸣得意”,当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人们身上形成丰富的文化底蕴。《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好书,读全书。周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老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只要求学生做两件事。一种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形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另一种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古代教育家非常重视背诵,要求学生在记忆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记背诵。历代文学大师都是深谙此道,有很好的背诵基础。但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量很低,粗略估计平均阅读量应该在国家标准的20%以下。为了帮助孩子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当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欣赏词。每天语文课前,都会邀请一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他的读书笔记。几年来,班里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你给我三天光明》、沈的动物小说《夏洛蒂的网》、《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为了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我买书捐书。)等数十部中外名著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3.背经典诗词,背名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的文化。子曰:“不读诗,无话可说。”诗歌教学可以使人变得温柔敦厚。因此,我要求我教的孩子每天自由背诵一首诗(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课前让一个孩子上台背,全班一起读(使用显示频率)。这几年来,儿童经典诗歌的积累相当惊人,涵盖了诗歌、歌曲、散文等多种形式。既有古代经典,也有现当代名著。《诗经》中的重要称谓,如关桂、香木、果木、木瓜、硕木、贾简、姚涛、子干、和光、魏巍等,多为学生所用。有些学生还能背诵长篇巨著,如《木兰诗》、《入酒》、《长恨歌》、《白雪歌送别田书记吴回家》、《秋风破草堂歌》等。古代经典散文,如《子鉴》、《辩》、《三只狼》、《愚公忆山》、《听聪明老师弹琴》、《陋室铭》、《列子》、《孙子兵法》、《胡艾莲说》、《谏书》等。,亦曾出现在邓、、及梁等学生的作品中。徐荣廷和其他学生背诵了几十首宋词,如《念奴娇》、《玉蝴蝶》、《玉琳玲》、《水龙吟韵张复华阳词》、《满江红留京》、《清人慢声》、《鹊桥仙》、《水调歌头》。廖的朗诵主要是“增广贤者”一章。何君毅两个月就背完了一本《毛泽东诗集》。在现代诗人中,徐志摩的《别了,剑桥》,余光中的《乡愁》和戴望舒的《雨巷》也是很多孩子喜欢的名字。
古典诗词的课堂阅读和课外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传统经典文化的积累和精神积淀,也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解决优秀词汇短语积累少、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问题,真正培养孩子良好的知识素养和人格修养。
第三,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通过包括互联网资源在内的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练习是为了满足终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成为一名职业作家”。《语文课程标准》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习题教学下了一个准确而定性的定义,为习题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写作不仅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所蕴含的知识素养和人格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文学功底。那么,如何让孩子把积累的文学知识做成优秀的作品呢?
1.根据孩子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孩子读完一本书后,完成一次有质量的读后感。自改互改后,在课堂上开展读后感交流活动。因为很多同学都是通过借书、飘书的方式来获取图书,所以一本书往往同时有几个读者,不同的读者读完之后的感受也不一样。这样的交流活动对帮助孩子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几年下来,孩子们陆续完成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2.每次练习,我都会挑选一些学生的作文(尽量不要重复),认真修改孩子的练习,然后鼓励他们给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同时我也把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的QQ群和互联网(我在Sina.com和中小学教育资源网上申请的博客yshtxy)进行交流和展示。孩子们非常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把这样的机会视为一种荣誉,觉得和老师很亲近。这样的措施会让孩子对写作更感兴趣,愿意主动写出更好的作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当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后,他们就会坚持写作,成为自发的行为。
经过几年的坚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级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和语文能力显著提升,课外阅读和积累也显著超越同龄人。有的同学已经能口若悬河,出口诗词;这篇作文思路清晰,文笔流畅。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为孩子在文学、文章素养、文笔、兴趣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