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课(1)

小说类的作者是毕飞宇。我匆匆看了前面几章,发现写得很好。第五章在分析奈保尔短篇小说时提到了一个知识,这涉及到小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者说这是审美常识。特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内容大于形式,这叫悲剧。”——内容太大,太强,太韧,形式包裹不了内容,形式会撕裂,会破碎,火山会喷发,英雄就得牺牲。这是悲剧。一般来说,悲剧英雄是在面临死亡或者已经死亡的时候诞生的。

“内容等于形式?称之为美好。”-这是一个很好的搭配,舒适而流畅,水晶石在它的小溪里,关键词是和谐。就像新闻联播里提到的“和谐社会”,是指“人民”的内容与“社会制度”的形式高度一致。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幸福。

“形式大于内容,这不好。”内容欠缺,或者形式多余。作者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给猴子洗澡才能加冕”。对了,他提到做人要名副其实,写文章也要名副其实。不能吹牛,不能装逼,否则形式大于内容,欢乐会盯着我们。就写作而言,如果你写几本畅销小说,借助炒作把自己包装成文学作家,你就会被冠以猴子的称号,成为喜剧中的笑柄。

从这个角度来说,做文章还是要严谨,不要放太多空话,否则形式有点大于内容!但是,名人就是名人,再难的事情都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前面几章,我欣赏了蒲松龄的《促织》,带我从细节着眼全篇。作家读一部作品,和我们普通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一个旁观者,被一个看门道的知情人解释后,觉得“很奇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看毕飞宇的小说课,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另外,今天收到了两位文学朋友的关注,我很快就回关了。中午发现前几天写的文章《我的心》被收录进了专题。虽然读书不多,但还是有点开心。也是因为这个收录,我重读了那篇文章。

看完文章,发现自己这两天有点跑题。怎么说呢,我就是太在乎好评和阅读了。写作首先应该是取悦自己。只有取悦自己,才能有持续的动力去坚持和创造,才能找到同频段的读者。同频读者多了,赞量和阅读量自然就上去了。

我已经决定,从明天开始,我不再在乎赞量和阅读量。认真写,多留点时间给作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