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东野圭吾的伽利略。

最近在东野圭吾有一波特别的演出,我每个星期都会看一两本书,有些特别让人吃惊,有些让我很恶心。这周看了伽利略,隐隐有些失望,因为不符合我的预期。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伽利略》是短篇小说集,由独立的故事单元组成。打开书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所以当我急切期待第一个故事的后续情节时,突然发现这个故事单元已经走到了尽头,一瞬间我真的怀疑自己的人生。

其次——明确一点,这是一系列“解谜”故事,不是悬疑,不是侦探。我看了很多董叔叔的书,但是不算太多。我之前看的几乎每一本书都是能引发一些对人性和社会深入思考的故事(除了《追雪》,我看完都没找到中心思想。也许董叔叔真的只是想描述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好奇怪的差评。然而这一系列的伽利略并不关注善恶,也不讨论对错。谁,在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似乎都不重要。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命案,翻来覆去看,看作者是否允许凶手留下一些线索,但是我发现董叔叔的重点根本不在这里,所以他很明确的把凶手挂在了墙上。这一次,他想研究的只有一件事:如何?

第三,介绍这一系列的五个故事,分别是燃烧、转印、坏死、爆裂、出窍。

基本的故事逻辑是:命案的发生/发现——刑警君求助物理大牛——破译作案手法。

在五个故事中,我应用了或深或浅的理化知识,有些是我之前知道和猜测的,有些是我根本不懂的,甚至是看了故事之后。换句话说,这其实是包裹在“命案”外壳里的五个科学百科描述。

最后——总的来说,这本书与我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故事性差,对读者的代入感差。和主角的对话可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我在上面说过,这本书的重点是解谜,其实只是在解释一种现象。比如《燃烧》里,刑警君问油桶是怎么引爆的。物理君回答:用激光。然后,故事就结束了。

延伸——继伽利略之后,希区柯克的悬疑小说紧随其后。第一次看希区柯克是在中学,我被他短小的篇幅提供的大量信息和开放式结尾深深吸引。这样的阅读安排是个意外,却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缺口。希区柯克的描写相当细腻,他会通过一把椅子和一块地毯来刻画主角丰满生动的形象。故事中微妙的情感波动,让人每读一遍都感到惊叹。想想过去两周我一直在琢磨的细节,但结果是没用的...

最后想问一下,有人用绳子勒死st,你觉得躺着还是趴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