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理论的主要倡导者

长镜头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巴赞。

一、巴赞简介

安德烈·巴赞是法国战后经典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1945年,他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文章《摄影影象的本体论(Qu'est-ce que le cinemas)》。50年代,他创办《电影手册(cahier du cinemas)》杂志、并担任主编。

巴赞英年早逝,未能亲自经历战后西方电影的一次创新时期——法国新浪潮的崛起。但是他的《电影手册》的同事们(即著名的《电影手册》派)掀起的新浪潮把他的理论实践于银幕,为电影带来真实美学的新气息。

二、巴赞的理论

巴赞认为:“叙事的真实性是与感性的真实性针锋相对的,而感性的真实性是首先来自空间的真实。”蒙太奇理论的处理手法,是在“讲述事件”,这必然要对空间与时间进行大量的分割处理,从而破坏了感性的真实。

长镜头理论的后世影响以及理论意义:

1、后世影响

安德烈·巴赞没有像后世电影理论家那样撰写过严谨的电影理论著作,但他的每篇文章,尤其是后期文章,都论证严谨,义理明晰,经久耐读。他的英年早逝让他胸中无数宏伟的电影理论计划搁浅了,但他的独特气质,让梅里爱、雷诺阿和德吕克等人身上“迷影激情”。

通过一种知性的力量,过度到“理性与激情”相融的阶段,我们在次一代迷影导演和影评人那里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迷影气质的变化,这种气质,伴随着他在各大报纸发表的影评,影响着法国知识界的电影口味,也随着他始终坚持的俱乐部放映活动,栽培了一代迷影青年。

2、理论意义

那种斧迹累累的蒙太奇艺术只能加深这种地位的荒唐性与欺骗性,始终使观众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场面调度”的理论出于对观众心理真实的顾及,则让观众“自由选择他们自己对事物和事件的解释”。这个理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