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美国著名作家拉里·布朗。
在美国,推出一本畅销书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这个工程的及时完成。拉里·布朗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消防员成为全国知名的畅销书作家就说明了这一点。
香农是一个敏锐的编辑;他意识到一个不知名的作家会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作家。
拉里·布朗被一家小出版社“包装”了,A . L .鲁宾出版社。该社编辑香农·拉瓦内尔(Shannon Lavanel)是这个项目的发起人。1987他在去华盛顿参加美国书商协会书展的飞机上读了一篇名为《面对危机无所畏惧》的短篇小说。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除了编辑加工稿件,他其余的时间不是看书就是看报。他订阅了200多种杂志,每年阅读2000篇短篇小说。这部小说的故事太感人了,他爱不释手。故事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和他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深深吸引了他,他敏锐地确信这部杰作将成为布朗成名的商标。尤其是接下来的几天,又有几个人向他推荐这部作品,更加证明了他的判断。于是他马上联系了作者。收到作者的其他作品后,他回信说:“现在的问题不是你的作品能不能出版,而是怎么出版。”他立即与作者签订了出版合同,并于1988年秋出版了拉里·布朗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危机面前无所畏惧:拉里·布朗短篇小说集》。
要想让一部有潜力的作品一炮而红,就要让作品的介绍和书评频繁出现在美国出版社在全国重要新闻媒体上,编辑工作也不仅限于组稿。虽然组稿是编辑的主要职责,但一旦签约,真正辛苦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为了让这部作品一炮而红,香农的编辑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前期包装工作。
首先,我们要调动我们员工对这本书的热情,让我们所有的同事一起关注这个项目。二是获得短评。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当今的美国出版界,出版一本书,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获得著名人物或学术权威对该书的评论,因为美国的整个图书贸易都是建立在评论的基础上的。第三,在书出版前,在重要杂志上刊登书的主要故事章节。这一方面是让读者先“看”,另一方面也是吸引读者的兴趣,从而激发读者的购书欲望。第四是让书评家来评论这本书。
美国有很多书评组织,比如国家书评组织。他们大多是专职的、有能力的书评人,他们的评论往往是权威的。最后,美国30多家报刊发表了《面对危机无所畏惧》的书评。其中就有美国最著名的书评杂志《凯卡斯书评》。不久后,该机构相继推出了布朗的第一部小说《肮脏的工作》、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极不道德的爱》和第一部非虚构作品《救火》。至此,编辑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环节,那就是给读者发书。
宣传攻势发起后,紧跟其后的书商必须“趁热打铁”。在美国,一本书从出版商到读者一般要“卖”三次,尤其是畅销书。第一次是在学会的年度销售会上向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销售代表推销;第二次,这些销售代表推广到全国各地的批发商和书商;第三次是书店卖给读者。
除上述工作外,该社发行部还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宣传计划:
1.为配合销售代表的促销工作,设立了书商电话咨询热线,并设置了电话电传订购服务。同时,我们还将大型书籍和作者的照片送到大型书店进行展示,并发送大量宣传资料,包括印刷精美的书签,供书商免费赠送给读者。
二、安排作者乘飞机、汽车周游全国,参加读书会与读者见面,安排电台、电视台进行采访和跟踪报道。
三、寄样书到各大报刊进行书评。全国有65,438,000多种报刊发表了关于作者和作品的专题文章。
第四,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起强有力的广告攻势。该书出版当天,在《纽约时报》和《出版商周刊》等各大报纸上刊登了整版广告,而且是在该书出版后的三周内。
经过这一番努力,世界各地的订单大量涌入,平均每天接到300多个订单。《面对危机无所畏惧》和《乔》上市后迅速售罄,并登上《纽约时报》和《出版商周刊》畅销书排行榜。拉里·布朗也稳坐畅销书作家的头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