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怎么写小说?

什么是小说?从理论上讲,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家对小说有自己的理解。比如贾平凹说“什么是小说?小说是一种说话,是在讲一个故事,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世界上有那么多作家和作品,如何从他们身边走过,还在走——其实我们是在尝试一种新的说法。”(白夜后记)这种“小说是一种言说”的体验,值得我们初学者认真思考。

小说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人物塑造是反映或表达生活的主要手段;二是有更完整生动的情节;第三,有具体典型的环境描写。因此,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小说的种类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这四种小说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短篇小说,篇幅和容量都比较短,一般在两万字以内,两千字以上。人物集中,故事简单,结构紧凑。生活中典型的一面或一个片段,往往被截取,被集中描绘,以提醒社会生活的意义。“它往往只有一个主角和一条线索;往往只写几个小时或几天后发生的事,却让读者想到更多未来的事。”(茅盾)因为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一目传神,鲁迅把它比作《大伽蓝》中的“一雕柱一画基”。比如他的《狂人日记》、《风暴》、《祝福》等。再比如迷你小说,比较短,几十字,几百字到一千多字。剧情单一,人物少。它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为基础的,其中包含赞扬或批评或哲理。如日本现代作家星新一的《宝藏女孩》,中国当代一些作家的微型小说。小说家沙汀说:“我认为小说之间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字数,而在于表达的方法。”这个说法对初学者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如果你想写不同种类的小说,你必须仔细研究它们,并熟练掌握它们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写作中,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典型化有两种具体方式:

一是以生活中的某个原型为基础,进行概括、想象、虚构,从而塑造典型人物。比如鲁迅《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就是以他的一个堂兄弟为原型的。鲁迅结合自己在黑暗社会中的日常经历,改造了狂人形象的内容,赋予人物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塑造了狂人的艺术形象。

第二,在广泛浓缩和概括众多人物的基础上,塑造典型人物。这就是鲁迅的“兼收并蓄,合而为一”的方法。巴尔扎克在谈到人物塑造时指出:“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形象,就拿这个模特的手,另一个模特的脚,这个模特的胸,那个模特的骨。艺术家的使命是将生命注入被塑造的人体,将描述变成现实。如果他只是想复制一个真实的女人,那么他的作品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读者就会干脆把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扔到一边。”

鲁迅笔下的人物大多如此。他说:“我的所见所闻大概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绝不会完全利用这个事实,只取其一端,加以改造,或者展开,直到我几乎能完全表达我的意思。”角色的模型是一样的。没有人致力于此。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这是一个拼凑的脚色。”(《我如何开始一部小说》)

有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里面的人物都无法指出生活的原型。可以说,塑造这类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比塑造一个原型的人物更难。然而,一个真正的小说家必须掌握这种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以上两种典型的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时可以同时用在一部作品中,即一种方法可以用来塑造某一个人物形象,另一种方法可以用来塑造另一个人物形象。

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小说中的人物与真实人物不同。他是作者的虚构,而这个虚构的人物来自于小说家的头脑,是一个有作者的血肉、灵魂、人格、气质的“虚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小说国度里,这是一个叙述者和创作者合二为一的世界。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的方方面面》中指出,小说中的人物在出生、饮食、睡眠、爱情、死亡等人生五大主要活动中,都具有与真实人物不同的特点。只要他彻底了解它们,只要它们是他的创作,他就有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说明小说中的人物与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是作者通过想象和虚构创造出来的。学习小说写作,首先要明白这个问题。

(2)小说人物与作者自身的关系既矛盾又统一。莫泊桑在《谈小说创作》中告诉我们,无论作者写什么样的人物,“我们所表达的毕竟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想让人物与众不同,我们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和我们的‘自我’的生活状态,这是由自然形成的,具有不可逾越的器官限制。”“这是一个聪明的方法,让读者无法在我们用来隐藏它的各种面具下认出这个‘自我’。”

同时,莫泊桑指出:“如果我们充分观察人物,我们必然会相当准确地确定他们的性格,这样我们就可以预测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行动。如果我们可以说,‘一个具有这样人格的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事情’,但是,我们决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可以识别出人物自身思想中所有不属于我们的最隐秘的活动,所有那些与我们不同的本能所产生的神秘欲望,以及由他的器官、神经、血液、皮肤和我们特殊的体格所决定的他的暧昧冲动。”也就是说:作者按照自己的意境塑造人物,但人物保持相对于作者的独立性;作者反复构思艺术,修饰自己的性格,要求人物活起来,站起来,典型而有个性;人物的性格一旦形成,一旦鲜活起来,站起来,就会固执地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思想性格、个人气质去思考、去说话、去做事、去行动、去表达内心的感受。这个时候,他经常和作者发生争执,提醒他该怎么描述他。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笔不得不跟着人物自己的动作来写。当然,这种情况只有在意境严肃深刻之后才会出现,草率是写不出真正的小说人物的。

(3)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需要通过真实的细节来体现。在小说创作中,细节描写对人物的个性化具有重要意义。真正典型的细节首先是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作家刘真从创作中体会到:“作品中的细节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细胞一样,是一件艺术作品的灵魂,作品的高度和深度是由细节决定的。”“一个细节很难构成一部小说,但它往往是一部小说的导语或基础。”(《第一个要攻克的难关》)

在学习小说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去发现这样的细节——看似不起眼却很重要的细节。因为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所以是由很多恰当有力的典型细节来完成的。只有把许多典型细节有机地联系起来、组织起来,才能达到从典型环境中描写典型人物的目的。

此外,一些作者经常通过写人物传记来分析人物。这种传记有助于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掌握,初学者写小说时也可以使用。

动词 (verb的缩写)构思故事,安排情节“故事是小说的根本。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有的最高元素。”(艾米·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讲故事。”(伊丽莎白·鲍恩,小说家的技巧)

有什么故事?“这个故事是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早餐后的中餐,周一后的周二,死后的腐烂等等。就故事在小说中的地位而言,它只有一个好处:让读者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虽然是最低级最简单的文学体,但却是小说非常复杂的肌体中最高的因素。”(《爱莫·福斯特小说面面观》,第22页)

但是,初学者必须明白,小说的故事和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有很大的不同。小说里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但这种虚构——虚构,因为作者充分的想象力和巧妙的组织,读者会觉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更真实可信。当然,用想象去思考,去编造故事,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基础来构成作品的情节。它从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各种生活事件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件,经过精细化的加工和变换,构成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这种精细化的加工转化,就是剧情典型化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根据提取的主题和人物性格来编故事,是小说构思的基本原则。要学会写小说,你必须了解情节以及它与故事的区别。剧情是什么?高尔基认为“文学的第三要素是情节,即人物关系、矛盾、孤岛、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不同性格的历史、典型的成长和构成。”(与青年作家的对话)也就是说,剧情是围绕人物性格以及性格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一系列生活事件。艾沫·福斯特指出:“情节是小说的更高层次的方面”,“情节是小说的逻辑方面”,“情节也应该描述事件,但它只强调因果关系。”(《小说面面观》)

传统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破题、开头、发展、高潮、结局五个环节。当代小说的情节安排不再受这些环节的限制。如果有的还没破题,就直接写开头了。有的能在高潮中暗示结局。

写作时,情节通常由场景和线索组成。场景是指小说中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处理的特定矛盾和冲突——人物关系,是比事件更具体的生活图景。线索是指贯穿人物活动完成剧情发展的事物或事件。短篇小说多是一条情节线索,也有两条,一条是主线,一条是副线;一个是明线,一个是暗线。你需要用一个“大纲”来安排故事和情节。总的来说,《大纲》包括:1,主要人物列表;2.故事的要点;3.重要场景;4.作品的主题;5.章节结构。这种“备忘录”式的提纲虽然在实际写作中会有修改,但总比没有提纲好得多,尤其是新手写小说。六、善始善终,善于讲好故事包含三个要素:第一,一定要简单;二是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第三是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所谓好的开头,不仅仅是一个结构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如何截取生活片段,恰当地“切入”小说的问题,是一个小说整体构思的问题。好的开头一定要直截了当,介绍人物,展开故事。至于结局,在短篇小说写作中同样重要。这是因为好的结尾可以提高和深化作品的思想意义,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在一个优秀短篇小说的结尾,也要对整个作品的叙事技巧——写作技巧给予足够的重视。王蒙指出:“思路差不多,靠写作。写作不仅仅是记录你想要的东西。固定和写作是创作最重要的阶段。正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你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内心活动空前活跃。”那么,怎么形容呢?你可以像逐章小说一样写,也可以像书信一样写;它可以被连贯地或间歇地描述...需要注意的是,短篇小说的叙事是很自由的。

叙事中如何安排时间是个技术问题,因为:“时间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和故事、人物一样重要。”(伊丽莎白·鲍恩,小说家的技巧)

注意以下三点:

(1)《小说家之钟》:讲故事的关键之一是能够同时讲述所有的事情,不仅要精通历史,还要熟悉当下,洞察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作者的叙述中,所有已知和预期的时间都集中在眼前的事件上。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家之钟”同时报道了不同的时间。这种时间表明,不管故事一开始是怎么构思的,叙事总是像花筒一样把所有的时间都联系在一起。最简单的叙述就是把各种感觉、回忆、猜想混合在一起。小说作者安排故事的方法之一是可以调整每个事件的时间比例。一个重要事件可以写得比实际过程长;而悠久的历史可以用一段话来概括。这种叙事弹性是小说作者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用时间比例来表现每个事件的相对重要性。从某种角度来说,小说家在写作时可以像扇子一样打开或关闭时间。由于每个故事都需要一个特殊的方法根据自己的轻重缓急来计算时间,所以作者如何计算时间就很重要了。

(2)时间生活和价值生活:在叙述中,小说作者有时把时钟调快,有时把时钟调慢,有时把指针向后或向前,但没有一个作者能完全忽略时间顺序。福斯特在小说方面说:“在小说中,对时间的忠诚是极其必要的,任何小说都无法摆脱它。”这是因为“日常生活也充满了时间性...无论哪种日常生活,实际上都是两种生命的综合——时间生命和价值生命——而我们的行为也表现出了双重的忠诚。我只看了她五分钟,但是很值得。这简单的一句话就包含了这种双重的忠诚。故事讲的是时间生活,但在小说里——如果是好小说——一定包含有价值生活。“所以,叙事的故事不能活在一个自然的时代,而要更关注社会的价值生活,要匠心经营,写出好的价值生活。

(3)微观叙事和宏观叙事:小说的叙事要让读者有历史感。所以小说家在把自己的故事安排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同时,也要对历史负责。也就是说,小说场景的每一个细节,对话中的每一个片段,书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符合小说的背景。这样,写作中就有了微观叙事和宏观叙事。所谓微叙事,是指“以时间序列组织的一系列事件”;所谓宏观叙事,是指“历史的一个片段”。这两种叙述使作者能够正确处理“小说范畴中时间安排、小说结构和历史前景的关系。”(乔纳森·雷班《现代小说写作技巧》)

(4)三个基本选择:在处理时间的安排上,作者通常有三个基本选择:第一,根据“时间一致性”原则,小说中的事件与阅读顺序大致相同。二是通过缩短或概括时间来讲述故事,省略故事开头或结尾之间的几年。这样读者的阅读时间和小说中人物的行动时间就不一致了。第三,叙事是逆序进行的,阅读时间和动作时间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5)时间的叙事距离:时间在小说中不仅起着“导演”的作用,还起着“悬念”的作用。“在一本我们称之为严肃的小说中,我们也感觉到,或者应该感觉到,时钟在一小时一小时地响着,日历在一页一页地翻着。此外,时间将读者牢牢地束缚在宏大的‘现在’——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称之为场景——而这些‘现在’是由一些中间情节连接起来的。我们可以在时间中穿梭,但现在这一刻必须牢牢抓住我们。”(伊琳娜·卡普捷洛娃·白博文《小说家的技巧》)

第三,微型小说的写作

微型小说又叫短篇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过去它以各种短篇小说的形式存在,但后来的发展使它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定义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托尔斯泰说过:“短篇小说是训练作家的最好的学校。”(论文学)

日本作家Hoshi shinichi指出:“类似于超短篇小说的作品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不过,超短篇小说这个名字的正式出现起源于美国。”大多数人推崇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为创始人。他的近300部作品,情节生动,风格幽默。其中《麦琪的礼物》有艾灸人群。可以说,超短故事有三个要素:新颖的构思、严谨的情节和新颖的结局。也就是说,1500字以内,要概括一部普通小说应该具备的一切。也可以说,迷你小说是一种敏感,它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个感叹、一个瞬间捕捉到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个新鲜的想法。

迷你小说的写作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

第一,微观。表示篇幅小,不超过1500字。所以在构思和写作时一定要注意用词的简洁,不允许作品中有多余的词和句子。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簿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行,却有一部小说的全部情节。

第二,新。指概念新颖,风格清新。星野新一写完小说一分钟后极力追求“新奇”。他写道:“一些评论家将我的小说与美国短剧混为一谈,这是不恰当的。我受到了美国短篇小说的影响。但我没有完全依赖它,而是发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我的小说强调一个‘新’字,给读者新的题材,新的知识,甚至给他们惊喜!”(星野新一小说一分钟精选)为此,他经常运用童话、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过不切实际的题材或写实的笔法,反映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感受,表达新鲜的主题,如他的《宝秀》。当然,迷你小说的思路和其他形式的小说一样,有时候不是一目了然,有时候也不是一个主题,而是多元化的,这是可以的。例如,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雷德里克·布朗(Frederic Brown)写过一篇名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的文章:“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自己的房间里,这时有人敲门……”这是非常独特和发人深省的。

第三,秘密。意思是结构紧密。在结构上,微型小说的作者要努力把时间、地点、人物尽可能地压缩、浓缩,使作品的结构简洁、精致,如同微雕工艺品。所以要在选材、剪裁、排版上下功夫。

第四,奇。意思是结局要新颖,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大多在于一个“怪”字。中外作家的许多优秀作品,往往到最后都让人叹为观止。比如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结局就出人意料。

对待迷你小说的特点和技巧,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在理论的指导下在更高的起点上努力实践,其次要灵活运用,甚至不接触,让它们在潜意识中随时发挥作用。也可以模仿。复制形式和技巧,发扬精华,加以诱导,力求创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上特点,尤其是“博采众长”,已经符合了迷你小说的一些结构要求。下面是另一个模型,供初学者学习。

模式如下:

从“一见钟情”开始。有三种方式:

▲引起悬念和兴趣。比如《浮云》开头的那句不知何故毫无乐趣,连山顶都被一片云彩遮住了。

▲开门见山,进入剧情。往往开头是人物之间的对话。

▲含蓄地说,曲径通幽。常描写风景,衬托铺垫,有照应和铺垫。

中间结构有三种基本类型:

▲曲折。

①单线曲折,一波三折。比如王的《河豚》,描写了一个农民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下,因贫困而自杀的过程:拿回了毒鱼,只见孩子们兴高采烈;怕看到惨状,回来看到老婆孩子笑着等着;吃了等死,但是因为鱼失去了毒性,不死依然会痛苦。

②双线相交,内部连接。一个人两件事,还是两个人;可以是两条亮线,也可以是一明一暗,相互衬托。比如《小星的夏天日记》,父亲编假材料,儿子写假日记。父亲打骂完儿子,再想写材料的时候只好苦笑。

(3)反复循环,见异就同。比如《奇妙的循环不等式》中,公交车上只有一个空位,售票员不让老太太坐,而是让“头”坐。司机上车后,把“首席”赶走,让经理坐下。经理的岳母是老太太。再比如《都是盲人》,一对年轻人疯狂恋爱,结婚离婚,看到一对盲人牵着对方的手。

(4)前后对比,双峰对抗。比如一个业余作者写了《变》后,连续发表了两篇稿子,单位领导就持不同态度。

(5)要提升就先打压,要打压就先提升。前者以“阳”为主体,但他先写在“抑制”上,突然转向“阳”。后者则相反。这样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剧情发展,加强了对立互补的艺术效果。

▲重新意义和重新意义。微型小说要以小暗示大,达到意义的升华;要讲形象之外的含义,言外之意,会引起读者的想象。主要用:①符号。一个概念或另一个意象被具体的物体所暗示,但它只起结构性的作用,不像诗歌中描述的中心意象。比如《枪口》,一个复职的领导用别人给的枪射杀猎物时,得知走后门进来的“枪口”也对准了他。2双关。比如《我想不通》,写的是十年不努力的大学生还不如工作差的大学生,所以想不通。3比喻。比如《爆酒席》里,写的是小孙子在酒席上放鞭炮闹事,爷爷不满四十多岁的新经理就放鞭炮:“你十八岁才当上县长!爸爸三十出头就当厂长了!”4省略号。这是一个比喻的空白。比如《落果》里,老门卫退休后门口枣树上的果子还没熟就被打了一顿。他给厂长写信:“连几十个馋嘴都管不了,工厂还管着。”然后省略了厂长兴师动众整顿厂风的情节,写的是第二年师傅收了一包红枣。

▲采纳其他风格和艺术流派的特长。

结局要巧妙,要“回眸一笑”。有三种主要类型:

▲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如《浮云》,开头败了,峰上似乎有一朵云,结尾的云也没了。

▲戛然而止,含蓄隽永。比如200字的书法家,书法展上请导演写了两个好字,即“同意”。面对惊愕和要求,他只好无奈地说:“能写好的字数……”这以无尽的魅力和伟大的艺术能力而告终。

以上两种结局方式只能引起读者的短暂兴奋,最好的结局是:

▲惊喜又刺激。即“欧·亨利结局”的特点是“聪明”。整个布局为结局服务,读者以为剧情向东演变,结果却是向西,抖包袱,亮出底牌。这个结尾打破了通常的情节发展的结构手法,给人以新鲜感,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众所周知的《麦琪的礼物》就是这样。一对贫穷的夫妇在节日里煞费苦心地互赠礼物,最后拿出来也没用:一个卖了金表给妻子买了一把梳子,一个剪掉了她的长发给丈夫买了一条表链。再比如澳大利亚的“Window”。窗边的病人每天为角落里的病人描绘窗外的美景,为苍白的生活增添光彩。但角落病人from ruin找了一个靠窗的好位置,抬头一看,只是窗外的一堵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