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个性的人的欣赏和写作背景

毫无疑问,穆齐尔(1880-1942)是20世纪的文学大师。然而,当我们翻到他的代表作《没有人格的人》时,我们只能发现他是一个“相对论大师”。穆齐尔的作品就像是在和一个热心教授他小说的大学教授开玩笑。作者的“绝对精神”在一部近百万字的恢弘巨著中是很少见的。作家不像萨特(甚至昆德拉)那样热衷于提供思想,这多少有些令人费解。那么,这位世界著名的文学大师在上个世纪末之后,又奉献了怎样的故事呢?

《一个没有人格的人》的中文译者张荣昌教授说,这部小说是一部“精神小说”。其实我只能说这么多。穆齐尔花了10年才写出了小说的第一卷,该卷于1930年出版,受到了德国读者的广泛好评。评论家比尔赞道:“...1075页没有一个字,每一个字对这部无与伦比的作品的整体结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书里写了什么?今天的整个世界。”书写整个世界(包括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是穆齐尔创新小说的出发点,他想让小说成为精神的最高综合。

人们说,穆齐尔过于抽象的叙事特征使人物缺乏活力。甚至一些学识渊博的人指责他不是真正的小说家。沃尔特·本杰明称赞他的智慧而不是他的艺术。爱德华·洛蒂蒂认为他的人物没有生命,并建议他以普鲁斯特为榜样。但穆齐尔在艺术上并不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他不喜欢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相反,他喜欢指出别人的错误。在担任出版社编辑期间,卡夫卡寄来了《变形记》,穆齐尔看后准备出版,但要求卡夫卡在这里和那里做一些删节。

虽然《没有人格的人》在1930出版后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此之前,穆齐尔26岁读博士时出版的《学生Telles的困惑》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穆齐尔遇到了经济困难。翻开历史可以找到以下信息:1931 5月11日,奥地利信贷银行破产。13年9月,军队的“国家保护小组”在施蒂里亚发动政变,宣布沃尔特·弗雷默为“独裁者”。6月,德国宣布停止支付外债和赔款一年。7月13日,达姆斯的达特银行倒闭。165438+10月,纳粹党和大企业代表在哈尔茨堡召开会议,决定建立纳粹独裁政权。每个人都被迫卷入灾难的巨大漩涡,穆齐尔也不例外。

贫困中的穆齐尔无视出版商的恳求和催促,顽固地反复修改,拒绝交出手稿。他修改了一些段落超过20次。这时,穆齐尔协会诞生了。有了这个协会的不断帮助,Muzil才能安心继续创作。三年后,《没有人格的人》第二卷出来了。

1938年,希特勒将奥地利并入德国。另一位奥地利文学大师布洛赫因为是犹太人而被捕(他是因为乔伊斯等人四处流窜才逃出奥地利的)。穆齐尔是德国人,但他是现代主义作家。现代主义文学不合希特勒的口味。早在1924年,希特勒在狱中写《我的奋斗》时,就通过错误地赞美席勒和莎士比亚来贬低现代作家。穆齐尔被迫流亡瑞士,在贫困的生活中孜孜不倦地写作《没有人格的人》。直到他在1942年去世,这幅杰作仍未完成。

在穆齐尔死后的10年,《没有人格的人》被多次再版,引起了全世界文坛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到,在法国出版的65438-0988年的《理想作品集》中,穆齐尔的几部作品都进入了榜单。这包括穆齐尔的《一个没有个性的人》,散文集《提前写好的遗嘱》,短篇小说《三个女人》,甚至他的日记已经进入日记作品的第七位。

中译本的序言里有几句广告性质的话,可能没有太大的权威性。比如序言里说西方评论家认为没有人格的人不仅超越了《往事追忆》和《尤利西斯》,也超越了《审判》和《魔山》。事实上,仰慕穆齐尔的昆德拉也为《没有人格的人》巨大的未完成空间所困扰。昆德拉认为读这部小说是对人的记忆力的考验,人读完往往会忘记前面。当代德国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拉尼茨·基认为,穆齐尔的《一个没有人格的人》因其形式结构而成为失败之作。《大英百科全书》根本没有收录穆齐尔的名字。

如果没有个性的男人是个失败者,为什么那么多人看?评论家们首先抨击了安娜·卡列宁的结构,然后高度赞扬了它。但是,没有个性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命运,因为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为什么穆齐尔的名声远不如布洛赫?也许是因为布洛赫被流放到美国,他也是大众心理学专家,在耶鲁大学任教,在联合国非常活跃。他还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如果布洛赫活得更久,他会得到这个奖)。这些社会因素使得穆齐尔逐渐被遗忘。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穆齐尔死得太早。

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写道:奥地利作家冈布罗维茨的《费杜克》出版于1937年,比萨特的《恶心》早一年。然而冈布罗维茨默默无闻,萨特却大名鼎鼎。可以说,在小说的历史上,恶心剥夺了冈布罗维茨的地位。这个位置也应该属于布洛赫和穆齐尔。

卡内蒂在接受诺贝尔奖的致辞中表达了对四位德国作家的感谢。卡内蒂说,我从穆齐尔身上学到的是最难的事情:那就是一个人从事自己的创作几十年了,却不知道这个创作是否能完成。这是一场由耐心组成的冒险,它建立在一种近乎非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之上。

穆齐尔一生都在冒险。他不再像以前的作家那样写作,而是像他们一样热情地为读者提供主人公的生活细节,他也没有像当时著名的现代小说家那样创造一个“梦幻世界”。小说本身并没有可供文学教授把玩的“结构”。他撕毁了小说和读者之间的旧契约。昆德拉说,如果说菲尔丁是在讲故事,那么福楼拜是在描述故事,穆齐尔要思考故事。

提前写好的遗嘱,出版于1936,可以说是从一个没有人格的人的手稿上撕下来的精彩片段。我们可以想象穆齐尔像画家一样写生,像钢琴家一样演奏他的练习曲。这些发表在报纸或杂志上的文章包括了所有激发他灵感的东西:马的笑声、捕蝇纸、棺材盖和巴尔干半岛的渔夫。这是文学大师们在贫穷动荡的岁月里悄悄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证明。

《没有个性的男人》的情节简单到一部中篇小说就能容纳。一个名叫乌尔里希(ulrich)的32岁男子参加了一个“平行行动”,认识了一些人,和一些恋人出去了。第二卷有一个惊人的插曲。乌尔里希和妹妹之间有一段“爱情”,但这只是一个插曲。如果有人“策划”这本书,他会利用这本书进行夸大宣传,但那也太缺德了。)读者没有被剧情抓住,往前跑。相反,读者似乎在思考乌尔里希和作者的生活。乌尔里希一生的每一份“感悟”都没有轻易放过,似乎作者为主人公的这些“感悟”写了一部很棒的书。除此之外,作者似乎只做一件事:讽刺。无非是讽刺。讽刺什么?一切。甚至那些“感觉”自己:“是的,尽管有很多劣势,卡卡尼可能还是一个适合人才成长的国家;大部分都被这个毁了。”

可以说,穆齐尔看世界的方式并不严肃。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祖国:“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恰好是公民。”就这样,用一种略带轻佻的语气来形容政治领域。“人民有一个议会,它如此暴力地使用它的自由,以至于人们通常关闭它;但是人民也有紧急状态法。在它的帮助下,人们可以不用议会,而每一次,一旦每个人都对专制政权感到满意,王室就会下令重新实施议会统治。”

事实上,穆齐尔反对那种“严肃”。他认为孩童般的严肃是科技时代的面孔,天真严肃的“儿童政府”是强加给人类的儿童理想。这是理性成年人的地狱。

也许《穆齐尔》的意义在于,让小说以最大的努力拓展其来源,让科技时代的读者放慢阅读速度,让其他艺术向小说致敬。世人永远不会知道穆齐尔写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的小说的目的是什么。或许,只有在阅读中才会诞生真正的意义,意义不会只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