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的传记资料有哪些?

人生经历歌德于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今黑森)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短期从事律师工作。当他年轻的时候,他梦想成为一名著名的画家。在绘画的同时,他也开始创作文学。但当他看到意大利著名画家的作品时,他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那些大师,于是开始专心从事文学创作。1775-1786为了改善现实社会,他申请在魏玛公国做官,但一无所成。6月他去了歌德1786。

意大利,专心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并担任剧场主管。歌德是德国飓风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他的作品充满了汹涌运动的反叛精神。他在诗歌、戏剧和散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戏剧《格茨·冯·贝尔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原型《原<浮士德>:此外,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歌德在魏玛的前十年,歌德忙于事务,很少创作。到达意大利后,他陆续完成了一些已经开始的作品,包括《陶里兹的伊菲革涅亚》和《埃格蒙特》,以及《塔索》和《浮士德》的部分章节。歌德晚年的创作极为丰富,如自传体作品《诗歌与真理》、《意大利游记》、小说《亲和力》和《威廉·梅斯特漫游时代》、抒情诗集、《浮士德》第二卷在他去世前不久完成。这些作品显示了歌德重视实践、肯定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思想,说明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较前期有所增加。《浮士德》第二部分的完成,特别突出了歌德晚年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新发展。1832年3月22日,歌德去世。他的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这反映了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乐观主义。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作品把德国文学提高到了欧洲的先进水平,为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童年家庭经历

在歌德的心目中,父亲是严格而严肃的。歌德的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慰、保护、激励着歌德,促使他对快乐地、始终如一地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尽力培养歌德掌握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小时候,母亲经常把他放在腿上,给他讲各种有趣的故事。妈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词汇量很丰富。歌德经常听得入迷。也许正是这种遗传自母亲的天赋,歌德在朋友中总是以知道各种滑稽的笑话而闻名。歌德成年后,他的母亲仍然是他与他讨论创作的伙伴。同时,他的母亲也起到了激发他创作热情的作用。对于儿子的作品,这位母亲必须什么都读,并且总是给予适当的评论。歌德深有感触地说:“从父亲那里,我得到了强健的体魄和正直的人生观,而从母亲那里,我继承了她乐观的性格和语言表达能力。”

《美丽的怪物》

歌德早在莱比锡求学期间就接触了莎士比亚。他最早接触的是《莎士比亚选集》,歌德后来认为那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极大地扩展了歌德的精神视野,使他感到他有一个重大的主题要写,而这个主题不能在狭窄的舞台上表现,只能在适合于简单戏剧的短时间内表现。在读了1731出版的《戈茨自传》后,他在这位骑士身上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身影。他决定对相关材料做一个历史的处理,同时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让戏剧在形式上超越舞台的局限,力求让情节生动。《歌德》写完后,歌德找到他的朋友默克,给他看了手稿。默克很欣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年底,歌德把它寄给了赫尔德,赫尔德给了他一些苛刻的意见。于是,歌德对该剧进行了修改(基本上是重写),重写完成于1733。重写版的《戈茨》更深入地揭示了剧中主要人物的内心冲突,着重刻画了骑士戈茨的自我拯救者形象,而不是像初稿那样着重表现被压迫农民自发而有力的斗争。这部作品一出,立即在德国引起轰动,成为文坛的一件大事,引起了广泛而巨大的反响。韦兰特写道,这是一个“美丽的怪物”,然后指出:“要是我们有更多这样的怪物就好了。”

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诗剧,有12111行。它是歌德的主要杰作。初稿始于1768,第一篇发表于1808,第二篇发表于1832。花了60年才完成。歌德曾说,他一生的创作只是“一个巨大忏悔的片段”,而《浮士德的无意识》就是这些片段中最典型、最重要的一个。全剧没有连贯的情节,但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浮士德》

本文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不满于现实,竭力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理想生活道路。是一部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剧。该诗剧主要讲述了主人浮士德为了寻求新的生活,与恶魔梅菲斯特签订契约,将自己的灵魂抵押给恶魔,而恶魔必须满足浮士德的所有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觉得自己满足了,那么他的灵魂就属于魔鬼了。于是,梅菲斯特用魔法给了浮士德一次奇特的经历。他尝遍了爱情的酸甜苦辣。他展现了治国的才能,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还想在沙滩上建造一个人间天堂...正当他陶醉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时,他不禁说,那时他就满足了。这样,魔鬼就会带走他的灵魂。这时,天使来了,救了浮士德的灵魂。《浮士德》构思宏大,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它融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将真实的描写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当代生活与古代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善于运用矛盾对比的方法布置场景、分配人物、时而和谐、讽刺赞美、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少年维特的烦恼

1774年2月初至3月的四周内,歌德一口气完成了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少年维特的烦恼》充满了一个德国“冲锋陷阵”时代年轻人的爱恨情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腐朽社会的控诉。书中的维克多是一个少年,擅长诗画,纯真多情,热爱自然。他来到一个僻静的村庄,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生活中,像一只蝴蝶,在芬芳的大海中游泳。青年工人的莱顿

与儿童和平民的接触使他变得更加天真。不久,他在一次舞会上遇到了一个年轻活泼的女孩夏洛特,并对她一见钟情。但是夏洛特订婚了,不能把爱给维克多。7月,夏洛特的未婚夫回来了,维克多终于从甜蜜的梦中醒来,他想离开。于是,维克多哄着自己,挥之不去,舍不得离开。然而,他以前的纯粹自然的兴趣已经不存在了;思想上开始矛盾,情绪和理智开始冲突。他意识到了自己矛盾的处境,却没有超脱的力量。他已经想到了自杀。在这里,作者描写了一个叛逆者挣脱一切时代枷锁的必然生活感受。进步的知识分子因此受到鼓舞,因为这本书描述了其中的一个。《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歌德成了一位受到全世界称赞的作家。

塞森海姆之歌

歌德从赫尔德那里得到的教导是深刻的。正是这次举办,在诗歌领域展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民歌。赫尔德广泛收集和挖掘民间文学宝库,出版了1778、1779《各族人民的心声》一书。在赫尔德的影响和鼓励下,歌德也开始收集斯特拉斯堡周围的民歌。与民歌的接触使歌德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这一时期的抒情诗创作为他日后成为伟大的德国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最突出的是《瑟森海姆之旅》和《瑟森海姆之歌》。在他的诗中,他打破常规,直接向读者表达自己的感情。他采用了阶梯式的结构:在赞美了春天、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大自然之后,诗人祈祷爱情,爱情作为至高无上的法则,证明了大自然是“自强不息”的。他针对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德国公民爱情生活和婚姻生活的过时规范,呼吁爱情至上,宣称恋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并指出了这种爱情关系的社会意义。颂歌的结构和民歌的形式结合成一首新的抒情诗,这在德国诗歌中是从来没有过的。编辑这一段歌德的友谊和席勒的友谊

1794年7月下旬的一天,歌德和席勒进行了一次坦率的谈话。气氛友好活跃,消除了双方的一些误解和心理障碍,对彼此产生了吸引力。歌德开始承认:“席勒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他把每一个靠近他的人都紧紧地抓住。”一周后,两位诗人在耶拿再次相遇。这次谈话不再是关于自然科学,而是关于文学和艺术——两人都就自己的创作、理论和德国文学的现状交换了意见,观点相当一致,这让席勒大为吃惊。这次谈话后,席勒给歌德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歌德的心路历程被犀利的目光分析得淋漓尽致,当时还没有人像他一样对歌德做出深刻而准确的评价。在信中,他也谈到了自己的弱点。最后,席勒阐述了双方可能达成的协议,并指出了歌德为他主持的新杂志写作的可能性。歌德在回信中说:“本周是我的生日,对于我的生日,没有什么礼物能比你的信更让我感到幸福。”接着,他还表达了对两人未来合作的渴望:“...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在哪里,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地相互合作。”此后,歌德盛情邀请席勒到魏玛家中做客,* * *拟定了旨在繁荣民族文化的合作计划。于是,两位诗人开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这给歌德带来了“新的春天”,也给德国文学带来了繁荣的新时代。

歌德和贝多芬

德国天才音乐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比歌德年轻265,438+0岁。青年时代,他曾读过歌德的《歌德的歌德》和《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的抒情诗一次次激起他的创作欲望。65,438+0,865,438+00年,贝多芬为歌德的《埃格蒙特》谱曲。1811 4月12日,贝多芬给歌德写了一封信。信中倾吐了我对诗人的仰慕,并希望听听我对埃格蒙特音乐的看法。6月25日,歌德回信,表示希望贝多芬谱写的这部悲剧能在魏玛上演,相信会给自己和贝多芬的崇拜者带来快乐。1812年夏天,贝多芬和歌德都来到了卡布特的Tpulitzer。歌德到达时,贝多芬已经在这里呆了一个星期,但他不知道歌德要来。歌德主动去见贝多芬,于是两位伟人相遇了。那天晚上,歌德写信给他的妻子说:“在我见过的艺术家中,没有人比他更敬业、更执着、更真诚。”老态龙钟的歌德尊重贝多芬的人格和才华,却无法理解贝多芬愤世嫉俗的革命精神。对于贝多芬,歌德让他感到有点失望。诗人只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社会工作者。他很温柔,从来不愿意倾诉。贝多芬期待美好的批评和理性的批评,歌德一句话也没说。他觉得这一次遇到的歌德和他想象中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歌德的作者相去甚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