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重点:

 1.理解背诵

 2.由景入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直接进入新课。

 1.教师板课题:兰亭集序

 2.由美文到美书

 ①《兰亭集序》书法掠影:古今书法学习的范本。

 ②抽学生写作者名:王羲之。并由此链接到:晨曦;熙熙攘攘。后让学生试将“王羲之”“晨曦”“熙熙攘攘”三个词语组合造句,以加深书写印象。

 3.由美书到美文:《兰亭集序》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4.了解作者情况,简述写作背景,明确文章体裁。

  二、如果有学生在预习时已能背诵,先抽一二学生试背。

  三、指导第一段的背诵,点拨理解句意,强调关键词语,注重文言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读背。

 背诵线索: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觉。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件:修稧事也。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四、学生自读背诵5分钟。

  五、抽一至二名学生试背课文,教师可作必要的线索提示。

  第二课时

  一、听名家示范朗诵,学生小声跟读。

  二、复习巩固第一自然段的.阅读背诵。

  三、朗读、解析第二自然段,理解文章“由叙入感”的写作结构。

 明确:第一段记兰亭畅游,乐视听之娱;第二段感人生易老,悲死生之大。

 1.注意本段的结构层次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四、诵读、讲析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内容:

 1.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句意、文意。

 2.归纳结论:睹物伤情,诗文叙怀,记于今,留之后,古今一理。

 3.交代文章的写作意图(由学生找出相关文句,强调此乃“序”类文体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学生列举“古今文人论生死”。

 例举摘要:

 1.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人生意义来讲)

 2.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人生意义来讲)

 3.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从人生意义来讲)

 4.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从生命规律来讲)

 5.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陶渊明:“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坦然面对)

 7.庄子:鼓盆而歌(齐生死)

  六、学生谈:怎样看待生与死?

  七、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