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的《梅香正浓》正文

正文:我自幼酷爱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秋瑾等中华民族英烈的诗文,也爱读有关他们事迹的记述。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拜谒他们的墓地,在留有他们足迹的土地上走一走。

在今天看来,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

今年我有机会访问历史名城扬州。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站在虬枝峥嵘的古梅树旁,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

朝廷昏庸,大兵压境,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时,督师扬州,困守孤城。他日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几次起草奏章,纵论兴亡,规劝皇帝,提出救亡方略。每次写毕,三读其稿,泪流满面,部将士卒无不动容。

伫立在梅花岭下,依依不忍离去。现在虽然不是梅花开放的季节,大地却久久沉浸在浓浓的梅香之中。

出处:出自作家白桦的《梅香正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白桦对边地云南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动荡和忧患的岁月里,他频频回顾,用回忆中那片土地的温情来温暖自己,也温暖人心。白桦在创作中追求边地的浪漫情调和传奇性想象,同时也并没有忽视小说的现实品格,也在此时创作了《梅香正浓》。

在白桦20世纪80年代的创作当中,可以看到边地云南与中原的隐隐对峙,在他的笔下,中原是保守、禁欲的,而云南是自由、奔放的;中原是苦难重重的,而云南是美好静谧的;中原是政治的,而云南是自然的。

白桦正是以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交锋为冲突,以一个边缘性的地域文化为药方,通过想象和地缘书写面对历史和政治所带来的现实焦虑 。

白桦的创作深深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又满怀浪漫情怀;饱含着苦难与忧患,而又涌动着青春的激情与热烈;深沉厚重,又唯美、唯爱;既是思想者的孤独道白,又是大爱者的深情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