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科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不是短期行为。高校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作为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增强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随着1999高校“扩招”后第一批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剧增,以及非典引发的需求波动,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和高校及相关部门工作的焦点。在学生毕业前夕,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组织了各种渠道(如组织各种招聘会、见面会,建立就业网络,推出网上求职、对口交流等新形式),可谓“十八般武艺”。同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政策支持、信息服务、观念引导、市场拓展等方面一直在做大量工作。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往被认为“不正规”的各种工作也进入了大学生求职的视野。自主创业、合作创业也成为部分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前不久,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了200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收费优惠政策,以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然而,尽管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仍然是一个客观现实。各方努力可以部分缓解矛盾,但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对此,笔者认为,就业不应该仅仅是毕业前夕高喊“狼来了”的任务,而应该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跳出单纯从事就业指导服务的局限,从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出发,把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之中,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让学生自然地面向市场。
一,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包含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分析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进行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成就最大化的有效安排。
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是面临就业时的个别事件,而是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很多大学生在高考报考的时候混淆了专业和专业的区别,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很盲目。因此,学生进入大学,高校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他们逐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项工作并不乐观。根据对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学生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62.2%对自己未来的晋升和发展没有规划;32.8%的人有图案,只有4.9%的人有清晰的图案。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发展规划并不明确,无法运用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来规划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了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虽然受到社会发展需要的制约,但更多的是受到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影响,因为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社会或学校强加给个人的实施方案,而是当事人在内在动机下,结合社会职业和社会发展利益的要求,根据现实条件和机遇制定的个性化实施方案。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受“包分配”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手段落后,更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随着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和利益相关者的多样化,高校应建立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多方面的科学指导。
二、职业生涯规划应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时有很强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从众性。虽然很多学生毕业前都有很多“证书”,但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原因是用人单位认为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只学到了书本知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缺乏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识,对未来发展盲目,没有规划。高校作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第一站,应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我认为可以考虑以下步骤:
1.评价自己。自我评价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和自己。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如职业兴趣测试、性格测试以及周围人的评价,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的优缺点。评价自己的时候,要客观冷静。你不能用分数代替分数。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设计的盲目性,达到高度的设计适宜性。
2、正确的职业分析。现代职业有自己的地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占领区可能是城市、农村、经济发达的特区,也可能是经济一般或贫穷落后的地区。职业规划和设计应考虑职业领域的具体特点,如该领域的特殊政策和环境特点;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职业规划中,不仅要关注单位的规模和声誉,更要深入了解职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人才供给、平均薪酬、行业非正式群体规范等。不同的专业岗位对求职者的素质和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在职业规划中,不仅要知道所需的非专业素质要求,还要知道所需的专业素质要求,除了所需的一般能力外,还要知道所需的特殊专业能力。
3.确定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的强烈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想法和规划。设定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动力。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关键是要确立一个好的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都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任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职业都是正确的。因此,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目标时,应将个人抱负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现实可行的。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未来职业规划的顶点,短期目标一般是近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4.培养职业所需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适应环境、融合文化和实践的能力。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中,不仅要有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有从事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和部分专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统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总的来说,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即兴能力。
5.参加有益的职业培训。确立职业目标后,行动成为关键环节。没有行动,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应该引导大学参与有益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自谋职业适应性评估、科学确定职业意向等。目前大学生职业培训较少。其实高校可以利用很多机会,比如暑期组织大学生参加“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都是很好的职业培训形式。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成功校友、校外名人返校与大学生探讨交流经验;大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从事社会兼职;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职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意向测评,开展职业兴趣分析评价。高校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职业培训,更早地了解职业,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设计。
6.评估和反馈。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是在高科技信息时代,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因为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很多,有些变化是不可预测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从而不断评估和修正职业规划。
作为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除了以上步骤,笔者认为,高校在指导学生就业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既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不仅要建立相应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和职能部门,而且要从第一年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当然,由于四个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同,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对此,笔者认为如下:
大一: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强大学生专业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未来的职业目标打下基础。由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大学生一般会优先选择专业,进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是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的。如果职业设计离开了你所学的专业,无形中就增加了很多“补课”的负担,个人价值也难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应该是渊博的。除了宽广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或了解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要为每个学生建立“人才库”档案,记录学生的特点、兴趣、职业能力倾向等内容。
大二:让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比如鼓励学生参加兼职、社会实践活动等,要求坚持。最好能在课后长期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专业相关的工作,比如参与学生的科研工作,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抗挫折能力;同时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充实自己;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设计。
大三:临近毕业,在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准备考研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始以提高求职技能、培养自主创业能力为目标。比如,高校可以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暑期实践工作;加强与已毕业校友的联系,交流求职经验,学习写简历和求职信,增加收集工作信息的渠道。
高三:是分化期,大部分同学应该对自己的出路有规划。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工作做一个总结:一是检查既定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项指导,除了常规的就业指导课程。比如可以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向学生介绍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让学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信息,加强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进行锻炼。
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调动一切有效力量,如二级学院、辅导员等人员;同时,充分发挥素质拓展实施中心、各类就业指导等学生宣传工作的有效阵地作用,加强就业信息交流。
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大学阶段的规划只是一个开始。高校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