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小说的社会学分析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著名作家,沈从文从湘西只身来到这座城市。在未能投入城市的怀抱后,他自称“乡下人”,坚持走自己的文学道路。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来到城市,为城市建设和各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同时,进入城市并不等同于“城里人”的尴尬身份,形成了城市与乡村的尖锐冲突。《丈夫》就是以此为主题的短篇小说。本文从丈夫的人生经历、家庭情况以及妻子进城打工后丈夫思想的变化等角度,阐明作者是如何描述的,并分析卑微的丈夫经历了一系列的悲伤和痛苦,终于醒悟,看透了人生的种种。他和他的妻子决定离开城市回到农村,从而揭示了小说中反映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异、冲突及其根源。沈从文从各个角度对丈夫的描写,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对农民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人性扭曲、人格尊严被轻视的丑恶现实的批判。
城市生活的残酷
小说里的故事很简单。农村妇女的责任不仅是生孩子,还要在城市挣钱发挥她们的作用。在城里,女人每个月把晚上在城里挣的钱留给乡下老实勤劳的丈夫。但是城市生活是残酷的。年轻的妻子一旦成为妓女,她的丈夫就会进入无意识状态。这种本应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夫妻关系,在严峻的生活压力下转化为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也导致了农村和城市生活越来越多的矛盾,而小说中所描述的丈夫就是其中被欺骗的一方。当初丈夫本该高高兴兴的送妻子离开,但来到城市没几天,在嫖客们一次次对丈夫的挑衅下,她终于来了人性的觉醒,再次体现了城市生活的残酷。
用乡村的尺度来衡量城市
丈夫来到城里的船上后的第一个晚上,妻子的客人来了。一上船,当事人就大声喊着要亲嘴睡觉。在这样的环境下,丈夫关注的是嫖客的声势,没见过大人物,于是开始用国家的眼光和天平去衡量城市里的人和事。所谓的农村尺度,其实就是丈夫在农村的所见所闻,也是用他在农村长期培养的眼光来衡量城市人的水平,这也导致了妻子的当事人心里很有钱。他觉得以后的好生活完全靠他们这样的人。这个时候,丈夫用国家的尺度去衡量城市里的嫖客,对金钱和物质的欲望毫无察觉,以至于尊严蒙羞。可见丈夫的无知已经到了一种极端的状态。只是在水土保持的粗言秽语中,终于一点点激起了丈夫的嫉妒和愤怒,而此时丈夫的潜意识已经觉醒;但是,因为丈夫的短视,他仍然用国家的尺度来衡量世界。
在小说中,农村往往被表现为简单真实,而城市总是蒙着一层“是否”,足以体现农村人员的善良和纯洁。但事实上,一个城市居民和一个乡村居民的区别不在于善恶的本质,而在于地域环境。即使是淳朴的乡下人,在激烈的生存竞争面前也会慢慢被“毁灭”,就像那些在城河妓女船上做生意的年轻女子一样,她们后来学到的那些恶德,都是“城里才需要的”。在作者看来,城市是一个孕育恶德的地方,所以他的小说里总是透露着回归乡村的呼唤。夫妻二人最后转向农村;《肖骁》中的主人公肖骁梦想成为一名城里的女学生,但她最终在沉沦或被出卖中幸存下来,并在农村受到善待。沈从文赞美乡村纯朴的决心,使他对这些在城市经商染上恶德的女性感到惋惜和同情。他还观察到“仍然不缺少在任何情况下仍会保持乡村纯朴的女性”,这说明他深信来自乡村的原始纯朴本性是不可磨灭的,并不是每个从乡村来到城市的人都会被毁灭。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城市与乡村的冲突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可以把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看作是一个城市与乡村对抗的整体结构。这种城乡冲突从历史、地域、文化三个层面入手,用城乡对抗的整体模式来实现对丑陋庸俗的城市文明的批判和厌倦,与纯粹朴素的乡村相对立。沈从文正是从这一整体结构出发,通过对乡村和城市生命形态的赞美和批判,倡导以人为本的自然和回归自然的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