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艺术结构

开始-发展-高潮-结束

这是最基本的结构

另外,还有一些。例如:

第一,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是指所有情节成分按照时间的自然顺序和事件的因果关系连接起来,线性延伸,从开始到结束,从开始到结束,从开始到结束,循序渐进,有倒叙,有穿插,有补充叙述。

线性结构可分为单线结构和双线结构。

根据情节主线的关系,双线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主辅线型,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分主次、交叉。二是跨式,即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难以分清主次,交叉* * *。三是平行,即有两条主次难分的情节线索,但并不交叉,而是处于平行状态,两条线索之间的联系是由某些人物或事件引起的。

比如《三国演义》中,东汉分为三部——魏、蜀、吴,三部合二为一——西晋。在这个叙事圈里,魏、蜀、吴对峙交叉,董卓、袁绍、袁术、吕布、刘表来去匆匆。

二、网络结构

以人物的心灵为中心,以人物的意识和心理活动为辐射线构成剧情,其结构就像一张蜘蛛网,即网状结构。

这是西方意识流小说所采用的基本情节结构形式,也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中被称为“心理小说”的作品所采用的。

意识流小说和“心理小说”的网络情节结构的基本特征是:1。小说描写的对象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流动过程,包括他们的思想、意识、记忆、联想、想象、感情、直觉、印象、梦境等。2.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依靠人物意识的流动来组合素材。3.作者运用心理分析、独白叙述、感官印象、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述。

第三,画面结构

以景物和场景为主体的画面情节单元的组合,就是画面结构。

这种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大量存在,但其创作目的、画面特点和具体组合方式却大相径庭。

传统的画面结构,就其创作目的而言,作者意在通过画面创作来表达情感和写意。就其画面构成而言,在如画的自然环境和自然风光中嵌入了人物故事,作家写作的兴趣不在故事,而在故事发生的空间和环境;写人物动作,不求舞台表演的戏剧化,只求安静的神韵。

(1)传统的画面结构,画面之间的联系,是一本绘本,正如朱光潜对废名小说《桥》的分析:“桥充满诗情画意和禅意,每一个情境都是有趣的,所以可以独立而没有前后所写的境界。很容易让人觉得章节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整本书就是一种风景绘本,一页一页的翻开。

(2)沈从文曾对他的小说《断虹》作过同样的解释:“我的故事给人的印象,必然是接近于一种山水画的融合。”

当然,在大多数传统的图画小说中,还是会有一个简单的故事贯穿整个故事,作为“粘合剂”把画页粘合起来,才不会乱七八糟,错漏百出。现代画面结构小说主要指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于法国的“新小说”作品。

就创作目的而言,“新小说”派认为,人不应该是小说的中心,小说的中心是“物”,即事物和形式,而“人物”只是“临时道具”。事物不以人的意识为主导。作家不应该从主观感受去描写事物,而应该用冷静的语言如实记录客观世界和现代人的活动。

就画面的构图而言,新小说只是用语言将景物转化为像绘画一样的视觉形象,以收到看画一样的视觉效果;写人的时候,思想感情也被过滤了,只留下一些画面。画面之间的联系基本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方法,当然使画面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意义,但也使画面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叙述的整体意图不确定。所以在这类作品中,读者得到的往往是“不确定”和“不确定”的东西的画面。

第四,象征结构

象征性的情节结构,即所有情节单元都紧紧围绕着一个形而上的抽象观念——意识、观点、思想、感情,这是情节的核心,是情节片段之间的连接线索。

卡夫卡的《变形记》,张抗抗的《北极光》,王安石的《中国新时期的墙基》,都是典型的象征性作品。

象征性情节结构小说的艺术特征如下:1。象征意义体现了所有的情节单位,并贯穿于整个图像系统。当然,这些小说大部分在外观上还是有情节的时间线索的,但就小说的审美价值而言,如果仅仅从线性情节的角度去理解,这些小说的意蕴就会丧失甚至荡然无存。2.象征意象具有整体性和生动性。从创作过程来看,是象征意义凝结并贯穿了形象和情节,但从成品来看,是形象和情节暗示并表达了象征意义。因此,作家在赋予小说象征意义的同时,仍然致力于对形象完整性和生动性的描写。3.剧情过程简洁明了。因为作者追求的是思想的感知力,而不是情节和形象本身的感染力,虽然整体形象具有整体性、生动性的特点,情节也可以完整,但情节过程必然简洁明了。作者避免了事件过程的传奇化、戏剧化和紧凑化,省略了事件的来龙去脉,抛弃了各种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甚至有意模糊了人物名字的由来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使象征意义突出而不被情节分支所遮蔽。

4.象征意象具有极大的变形性。象征性情节结构中的意象一般都有很大的变形,因为只有高度夸张和极度变形的意象才更具象征性和形而上性。

动词 (verb的缩写)现实结构

现实主义结构是“新写实”小说使用的情节结构。

小说“新写实”重在表现对象的原型,即事物和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现象)的本来状态和本来面目。通过生活中平凡琐碎的细节,揭示人性的本来面目和对人生的充分理解,同时相对淡化社会历史背景、政治思想意义,甚至克制作者的主观感受,被称为“零度情感干预”。

比如池莉的《多灾多难的人生》,把凌晨4点到11点的人生按时间顺序展现出来,就像用艺术的手段把人生还原到一种“赤裸裸”的状态。通过这种原生态的生活,说明这样的生活是多么麻烦,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是多么可怜和可悲。

“新写实”小说的情节结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故事情节不是精确封闭的因果逻辑情节,而是松散开放的生活故事,真实事件与幻想故事、理性思考与非理性感受、清晰的事实与模糊的印象、真善美的事物与假恶丑的现象都会在叙事过程中浮现,让人仿佛看到了生活本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写实”小说是绝对现实的。

第六,“散文”的结构

散文文化的情节结构的特点是:第一,故事情节以散文的片段形式呈现,就像散文的叙事是片段事件的串联,而不是一个自始至终连贯的故事。二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通过片段事件的叙述和自然景物、社会风俗的描写,营造出生动的意境,表达具体的主观感受。

这好像和散文一样,其实不然。散文中描写的人大多是真实的,而“散文”结构中描写的人是虚构的。实际上,“散文”的结构采用了散文的情节形式,创造了一个虚构的世界。

何立伟的《没有故事的小城》是典型的“散文”结构。“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自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