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荣教授艾灸治疗26种痛症精华笔记
最近学习了常小荣教授的一门艾灸课程,颇有收获,不敢独享,现将其中精华分享出来。
1.温通止痛法。
2.温补止痛法。
3.镇静安神止痛法。
除了按照上面三大治疗原则和特定穴取穴之外,还可以按照西医的神经节段理论和肌肉肌腱解剖取穴。
筋骨痛症求本都是肝肾亏虚,而标则各有侧重:
颈椎病,主要是痰淤
腰痛病,主要是血瘀
膝痛病,主要是寒淤
1.颈椎病之眩晕
选穴:风池、颈椎对穴(在膀胱经线上,从第一颈椎到第七颈椎两侧各7穴)、大椎、足三里、丰隆。
2.腰痛病
取穴:大肠俞、关元俞、环跳、委中、神门。
其中,
3.膝痛病
取穴: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血海、梁丘。
其中,
艾灸和中药结合,有两种应用,一为术,二为道。
术者,施灸同时使用药物。比如,将药物制作成药饼放置在穴位上,然后在药饼上放艾绒艾柱做艾灸,可根据不同病症选取相应药物,比如脾虚可将山药加黄酒做成药饼干,阴虚可将地黄加醋制作成药饼。还有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就是将中药打粉与艾绒混合制作成艾条,也就是中药艾条,以加强艾灸的功效。
道者,按照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来选取穴位和施灸。下面以慢性胃炎为例,介绍具体应用方法。
慢性胃炎在中医多属“痞证”。
1.气滞型:
2.从虚实论治, 疏中带补,代表方有张景岳的柴芍六君汤、张仲景的旋复代赭汤、李东垣的枳术丸。
如果脾虚明显,白术的量就要大于枳实,相应的,用穴时,太白就要量小火微时间长,温补脾胃;如果气滞明显,枳实的量就要大于白术,用穴时,梁门穴量大火足时间短,快速把气滞打通。
3.胃阴虚者, 代表方有养胃汤、沙参麦门冬汤,选穴时,沙参即水分,麦门冬即地机,石斛即太溪,玉竹即三阴交。艾灸方法是量小火微时间短。
4.寒热错杂, 这方面的代表是张仲景,比如干姜配黄连,辛开苦降,温清并用;麻黄配石膏,治外寒内热证;栀子配干姜,治上热下寒证;白通加猪胆汁,治真寒假热证。
穴位上也可以借用,比如百会配中脘,就有阴阳、上下、任督、寒热相配,还可以轻灸重灸相配,百会轻灸,中脘重灸,达到阳升阴降的作用。再比如脾俞配章门,前后、阴阳、俞募配穴。
灸药结合,术与道两种方法可以同时用起来,也就是将中药方剂制作成药饼,同时按药方来选取穴位。下面以半夏泻心汤为例来介绍。
半夏泻心汤组成:黄芩、黄连、半夏、干姜、人身、大枣、海螵蛸、炙甘草。
匹配穴位:合谷、太冲、丰隆、命门、太白、足三里、梁门、阳陵泉。
使用方法:
我的感想就一句话:经典中医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