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留住“意愿差、能力强”的员工?

导语:看电影《花木兰》给了我不少管理上的感悟:花木兰就是典型的“意愿差、能力强”的好员工。但管理者若不下点功夫,这样的好员工终究会离开。 真没想到,赵薇和陈坤的演绎能给我们一个不同以往的《花木兰》。本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民间故事,被放置在大魏国(指南北朝时的北魏)遭到柔然族人(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入侵的大背景下,文泰(陈坤饰)成了喜欢花木兰的王子拓跋宏(即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魏孝文帝),花木兰则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勇将领,成为大魏打败柔然人的民族英雄。 从管理的角度,一些企业家突然问到我这样一个问题:花木兰是个好员工吗?相比较“孙悟空是个好员工”这样的问题,他们觉得花木兰离他们的企业管理实际情况最近。这种“战之即来、来之能战、战无不胜”的好员工,企业家们更想要。问题也恰恰出在这,花木兰最终还是没有留在军营(当然,我们不能把原因停留在她是个女人上),好比有些好员工最终还是离开了原雇主,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公司。企业家们特别想搞清楚,到底是什么让好员工们离开。 还是回到问题的出处《花木兰》。除了战场上的横刀立马外,电影《花木兰》中有两个镜头最引人注目。 第一个镜头: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原本花木兰没有资格,也没有意愿去参军。但倔强的父亲非要保家卫国。花木兰一片孝心,深夜离家替父从军。从后来的战斗情况看,花木兰确实是一个具备能力的好战士,尽管不愿意打仗的意愿贯穿电影始终。 结论是: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能找到“意愿强、能力强”的好员工固然很好。但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家面临的情况是,要么是“意愿强、能力差”,要么是“意愿差、能力强”。花木兰在开始的时候就属于后者。针对这类员工,需要的不是一刀切,而是差异化。 如何让“意愿强、能力差”的员工成为好员工呢?答案是,不要说教,不要“画饼”,要给他们“降龙十八掌”。什么情况做什么,如何做,会遇到什么问题,怎么办等等可操作的工具和方法才是他们最需要的。这个时候如果和这些“意愿强、能力差”的员工谈“心态决定成败”,就有点对牛弹琴了。 如何让“意愿差、能力强”的员工成为好员工呢?答案是,要么选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压之下必有悍将”,通过动力和压力体系来解决“意愿差”情况下的行动问题,只要这些人行动起来,业绩就不是问题;要么直奔问题的核心,既然是意愿差,那么为什么意愿差,本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正本清源,解决意愿问题。比如,花木兰在开始阶段不想去打仗(意愿差),因为她讨厌天天看到身边的战友死去(意愿差的原因),而文泰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告诉花木兰,不愿意打仗(意愿差)反而是害了身边的战友(这种意愿给团队造成的伤害),所以,想让战友更少地牺牲吗?请去打胜仗吧。只要像花木兰这样的好员工明白了这一点,她的工作结果就一定会非常好。 所以,对待花木兰这样的员工,如果你采用的仅仅是画大饼(造梦)、给压力(绩效考核)的传统管理方式,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他的离开。驴唇如果不对马嘴,你很难说是驴唇的问题,还是马嘴的问题,而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双输。 硬碰硬不行,从领导力角度对症下药,才是治标又治本的关键。在第一领导力中心的6P领导力模型中,这类问题主要从P1(愿景领导力)、P2(战略领导力)、P6(人力资本领导力)来解决,如果不能解决“花木兰”这类员工的愿景、战略和人力资本的激活与增值,好员工的离开就会是必然。 第二个镜头:在魏军被敌人大军围困又无援军的情况下,花木兰禁止战士单独行动营救被敌人俘虏的战友。柔然人对待魏军俘虏的办法很残酷,把他们放在魏军眼前用皮鞭抽打,其中还包括与花木兰从小一起长大的小虎(房祖名饰),这种情况下,心如刀割的花木兰仍然不允许战士冒险营救,她说,自己要对活着的战友的生命负责(原则)。 这种情况与企业中发生的一些“原则和业绩到底选择哪一个”的问题很像。从情感的角度,救小虎应该天经地义,也符合道义。但花木兰却选择了坚守大原则:为活着的战友的生命负责。在花木兰看来,救小虎是应该的,但不能以牺牲团队战友的生命为代价,这才是最大的道义、最大的原则。 在管理中也一样,比如一个曾经业绩显赫的好员工,和一位普通员工***同违反了企业的管理制度,这种情况下,你如何处理这位好员工,又如何处理这位普通员工呢?大多数情况下,处理普通员工非常简单,往往你会说“按制度处理”,但问题是,对于那位好员工呢?有多少管理者在处理类似情况的时候,下意识地采用了“法外开恩、区别对待、念及旧情、将功补过”的处理办法,而且他们甚至还认为自己的方式是基于道义的,是比呆板的制度更合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种良好的愿望最后往往是沉重的打击。原则在管理者的执法尺度上被一点点破坏,表面的道义(好比花木兰的下属,因为道义和情感去救被俘的战友)代替不了真正的道义和原则(花木兰选择了坚守原则:为活着的战友的生命负责)。如果好员工看到管理者总是拿“小道义”来替代“大原则”,或许情感上他们会理解,但做企业却丝毫不能靠情感实现基业长青。而让好员工可以忠诚于企业的,也不是情感本身。要想留住花木兰这样的员工,“大义”(原则)必须重于“小义”(情感),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第一领导力中心的6P领导力模型中,这类问题属于P3(原则领导力)、P4(绩效领导力)、P5(软权力领导力)的范畴。绩效无疑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没有业绩,生存都成问题;原则是企业业绩持续的保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已经在很多中国公司重复上演。如果在“能人”和“原则”问题上总是选择“能人”的话,“原则”给予企业的“报复”也是毁灭性的。同时,与硬权力相比,软权力的管理力量更强大,它和职位无关,和权力大小无关,但对好员工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领导者对于原则和业绩的身体力行,就是最好的软权力领导力。 花木兰毕竟是故事,但“好员工为什么离开你”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摘自《好员工为什么会离开你》,作者:沈小滨 杨继刚,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原题目:《花木兰是个好员工吗》,有删节。